快穿:男频文里的炮灰她要逆袭(11)
“怎么突然进度跨越这么大?”
“柳母因为柳大被抓,下狠手把柳泽民打了一顿,估计下半辈子只能在床上度过了。”
“嘶……下手真狠!也是他自己自作自受,也不知这柳大能否活着回来?”
谢长青是真的累了,没过一会儿就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经下午了。谢长青开始了他的制糖大计。
先将甜菜彻底清洗干净,随后切成条状,再将切好的甜菜倒入大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接着把甜菜渣捞出,留下甜菜汁。
留下的甜菜汁继续再锅中加热,并不断搅拌,当锅中出现糖晶体时,停止加热。冷却后,再将晶体过滤出来,这样就好了。
“成了!真成了!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好的白糖。”谢丰登捧着这洁白如雪的糖激动大喊
“爷,甜菜就快成熟了。接下来,辛苦您安排人手建个小作坊,要做成有多个隔间的。
后期招工就优先从咱们村子里招,如果村子里的人愿意种甜菜,我们也会全部按照市场价收。”
“嘿嘿,不辛苦。长青啊,爷先替他们谢谢你了!”
“爷!咱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况且他们也没少帮咱家。”
谢丰登双眼湿润,点了点头。随手抓了把白糖放入嘴中,吃了一辈子苦的他总算尝到了一点甜头。嘴中不禁喃喃自语:“这白糖可真甜!”
第10章 科举文里被抢天赋的炮灰农家子(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3年过去。
谢长青已经十五了,早在一年前,他们一家就搬到了府城。
两个姐姐也在半年前嫁给了府城的富户,日子倒也过得幸福美满。
家里的白糖作坊交给了族里的叔伯打理,每年都有分红。
现在梨花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青砖大瓦房,以前的泥巴路换成了现在的青石板,村民们生活水平直线上升。
田秀芳没有再开饭店,而是开起来了酒楼。四十岁正是打拼的年纪,整天忙得脚不沾地。
谢有根夫妻则在谢长青的建议下,开起了超市,每天生意火爆。
谢丰登做起了采购,每天往各个村子跑,为超市寻找货源。
这个家最悠闲的还是谢长青两兄弟,两人一同在书院学习,一个正在准备乡试,一个正在准备县试。
八月的秋风带着一丝凉意,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秋闱悄然而至,整个府城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中。
此刻,贡院的大门前已经聚集了不少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他们或低头默诵,或相互讨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氛。
时辰一到,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学子们鱼贯而入,谢长青也随着人流走进考场。
乡试要考三场,一场分为三天进行,一共要考九天。
时间充足,谢长青也就不着急答题,晚上休息,白天做题。九天下来没有丝毫不适,反观其他考生,刚出贡院就倒下了。
谢长青身体没有不舒服,可身上的酸臭味却熏的他眼泪直流。回到家的第一时间先冲了个澡,这才感觉好受了点。
等放榜的日子里,谢长青也没闲着。秉持着技多不压身的理念,琴棋书画全面发展,万一哪个世界就能用上了呢,就是可惜了这个世界没有武功。
离放榜还有几日时,谢长青就提出要去外面游学。家里已经不需要他操心了,他可以放心出门。
谢长青要去游学,家里人都不放心。非给他安排两个护卫,他只能接受。
因为有空间在,他根本不担心会有危险。所以离开府城没多远,他便拿了些银子将两个护卫打发了。
三年时间,谢长青去了烟雨朦胧的江南;去了风沙漫天的大漠;也去了浩瀚无垠的边疆。
一路上体验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令人流连忘返。路上碰到有意思的玩意儿也不忘收集起来,他也记得自己的家人,时常寄些礼物回家。
早在江南时,谢长青便收到了府城寄来的信件,信上说自己中了解元,但此时的他正沉醉在江南的绿水青山中,忘却了名利。
十八岁的谢长青,身材高挑,肩宽腰窄。正值青春年华,身上散发的是勃勃生机,并非他之前怎么都无法散去的班味。
谢长青没有通知家人就回到了府城,看到他时,全家喜极而泣。
原本,他这次回来是准备参加会试的,可经历这次游学后,谢长青改变了主意。光耀门楣的任务还是交给谢长风吧,他不适合官场。
家人也尊重他的想法,但田秀芳却操心起他的婚事。
谢长青表示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娶亲,吓得家人以为他身体出了什么问题。
谢长青为了打断家人的念头,干脆说自己不举。怕伤到他的心,家里人也就不再提这件事了。
全家找了个时间回了梨花村,村里人全都热烈欢迎着他们的归来,每家每户都送了些蔬菜瓜果过来,谢丰登只象征性的收了一些。
当初村里建房子时,谢家也统一建了新房。这些年虽没有人住,但村民们时常自发去打扫房子。一家人便决定在这住上一段时间。
谢长青去了柳树村拜访柳乘风,得知他不再科举,觉得有些可惜,但他也不好说什么。
这些年,作为梨花村的邻村,柳树村的村民们生活也慢慢好起来了。
望着远方,谢长青不由得感慨:果真是“银波江畔绕,青峰云中隐”啊!
“恭喜宿主,任务完成进度:90%。柳泽民饿死了,柳家人觉得他是个累赘,让他在床上自生自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