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个渣攻不爱你[快穿](64)+番外

作者: 芬梨非梨 阅读记录

程衍这才注意到,喊了一声:“等等!”

“嗯?”楚望回头看他。

程衍努了努嘴,说:“打开看看。”

楚望愣住,几秒钟后,才反应过来:“这是你的东西?”

如果不是楚望收拾桌子,他自己也都忘记了。从下午一到书院,就经历了那么多的事情,程衍早就忘了,他拿了这个闸盒上来,随手就放在楚望寝屋的桌上被他给彻底遗忘掉。

他冲着楚望点头,又重复了遍:“打开看看,送你的。”

楚望双手一顿,本来手指已经放在盒盖的边缘,却不知道为何,有些不敢打开了。他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送给我?”他还抬头看程衍,好像有些不可置信。

这幅小心翼翼的模样让程衍心里不由有些酸楚,但是他还是保持笑意,肯定地点头。

楚望这才慢慢地把闸盒的扣锁打开,将盒盖掀开来。

闸盒里铺着细腻的红色绒布,躺在其中的是一支细长漂亮的毛笔。

楚望睁大了眼睛,才看了一眼,他就仓皇地抬头看程衍,把闸盒往他的方向推,连声说:“不、不行,这太贵重了!”

程衍胡诌:“我看着好看随便买的,才十几两而已。”

楚望把毛笔拿出来,握在手里,端详了下,摇头说:“你骗我,我在笔铺里问过,这支笔要二百两。”

程衍倒是愣住了,隔了几秒钟却轻声笑了起来:“看来我买到了你喜欢的了。”

如果不是喜欢,楚望万万不可能询问过了价格。

楚望抚摸着笔管上的花纹,依依不舍地,却重新把笔放回到闸盒里,摇头说:“我不能要,太贵重了。”

程衍硬是塞回到他手里,像是要蛊惑他一样,问:“不喜欢吗?你是不是在笔铺里第一眼看到,就很喜欢这只笔了?”

楚望迟疑了下,还是点头了。

他的手指慢慢抚摸过毛笔的笔身,看起来明明是喜欢得紧。

那个时候,他好不容易自己攒了十两钱,想要给自己买一只新笔,因此进了笔铺。

虽然因为他衣着朴素,店小二不热情,但也不至于把他赶走。

楚望在货架上自习看着,一眼就看中了这支笔,虽然看着精致的做工,就知道价格不是自己能承担的,但还是开口问了店小二价格。

听到店小二语气带了蔑视的报价,因为囊中羞涩,他还是灰溜溜地离开了笔铺。

可是,这支笔就在他心里念念不忘了,有好几次想要换新的笔,攒的钱可以买一只便宜的,可是只要想起这只笔,他就有种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心态,不愿意迁就了,忍耐着慢慢积攒,想要有一天能攒够这二百两。

不过,楚望也知道,对他自己而言,有更多重要的必要支出,就算真的有二百两,也没法让他任性地买下这只昂贵的笔。

他没有料想,这支笔会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他的手里。

就像程衍总是又痞又坏,在他没防备的时候,做出令他惊诧却不讨厌的事情来,带来奇妙新鲜的惊喜感来。

程衍轻声说:“我在笔铺里,也是第一眼就看中它了,看到它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它很适合你。”

楚望愣住,他不知道这话是不是程衍在美化修饰,但确实令他不受控制地感动到了。

程衍将闸盒牢牢地塞进了他的手,郑重地说:“这笔给你用才最合适,你拿着它,好好发挥,一定会考出好成绩,平步青云的。”

楚望张了张嘴,但是却说不出任何话来。

他怕他一说话,眼泪就又要夺眶而出了。

程衍把笔拿出来,又说:“你看这笔杆什么雕刻的,是什么图案,像不像你?”

那竹刻笔杆上雕的是仰劲的仙鹤,体型修长,展开双翅,如欲高飞。

旁边落了诗一句:“鹤唳柴门月过墙,梅花如雪满林香。”

楚望静默了许久,还是把闸盒牢牢抱住,抬头看程衍,郑重点头说:“我会努力的。”

程衍嘴角噙着笑,揉了揉他的头发。

他现在白衣披发的模样,让程衍忍不住想再亲一次。

不过,程衍立刻就想起来有个事情他差点忘记了:“对了!你作业借我看看!我要临时抱一下佛脚了!”

【作者有话要说】

鹤唳柴门月过墙,梅花如雪满林香。

作者:薛嵎

今天还是2分评红包,么么么!

另外,明天要上一个对这篇文很重要的千字收益榜,会比较晚更新~还是会继续日万(///▽///)

第32章 纨绔公子和穷书生

楚望有些惊讶:“你居然要临时抱佛脚?”

看程衍对月试漫不经心的模样, 楚望和其他人一样,以为程衍是不想要参与月试呢。

程衍点头,边问楚望:“月试一般考什么内容?”

楚望:“……”

这也太临时抱佛脚了吧!

楚望忍不住说:“你把字练得怎么样了?”

程衍想了想说:“至少是能不费力气看得懂的程度了吧。”

楚望心想, 可能不止如此,不过程衍随口胡诌,他也在这没较真。

难得程衍有这样积极向上的需求, 楚望还是把自己整理好的书本又翻出来, 和程衍说:“月试一共考三科, 分别是贴经、诗赋和策问。贴经一般是在我们最近学习的文章中任意截取一行, 要求背默出后文来;诗赋和策问都是根据命题现场完成,诗赋通常以摹景状物、抒情为主,策问会涉及时务来做文章。”

楚望简单介绍完, 已经把几本书本抽了出来, 接着说:“诗赋和策问都考验平时的累积和现场发挥,如果你想要查缺补漏,现在最好只能是补一补第一科,先把贴经要考的文章都尽量背诵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