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奶奶偷听我心声后(11)
“吃什么吃,那些东西都是你姐姐一个人的,你怎么好意思花她的钱。”说这话的人是薛大柱的媳妇刘美,见自己儿子一副不争气流口水的样子,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的瞪了他一眼骂道。
“大伯母,建军在我这吃点儿肉怎么?咱们都是一家人,哪里用得着分这么清楚啊?”薛可盈闻言,连连摆手说道,“再者说了,过去一年来,可盈也知道自己给你们添麻烦了,所以这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金老太见刘美还要推辞,于是便插话道,“老大家的,既然可盈都这么说,你就不必推辞了,你个当大伯母的,只要往后对可盈这丫头好点,也就是了。”
“嗨,这话不用您说,可盈是我从小看着长大的,说是侄女,其实就跟我亲女儿一样,我又怎么会不照顾她呢!”刘美长着一张团团脸,所以笑起来的时候十分亲切,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而此时她望着一旁坐着的薛可盈,眼底里充满了怜惜,说话的时候,语气也十分的真诚可靠。
旁边的沈桂闻言,也连连点头附和道,“娘,你就放心吧,可盈这么个可心的姑娘,我们大家伙都会照顾她的。”
薛可盈被一大家子的人围着,一起说说笑笑,初来这个世界的孤独感已经消失不见,此时心底里已经接受了对她毫无保留付出的薛家人。
吃完饭后,薛建军跑出去玩,薛莲和薛月被四叔四婶夫妻俩带走了,孩子们一走,这原本热闹的院子便顿时安静下来。
而这时候,薛可盈才有机会好好打量一下薛家的陈设。
薛家,也可以说是薛大柱家,住在大柳村的东边,靠近村中央的位置,这里离村里的水井也比较近。
在原主的记忆中,每日晨起,大伯薛大柱便会挑起扁担,去村中央打水,回来之后便倒在家里的大水缸中。
薛可盈站在院子里中央,环顾四周。
这是一间典型的北方农家小院,四周用一米多高的木棍扎成了围栏,四四方方的小院,两间泥瓦房坐北朝南。
东边搭了一个棚子,放置一些柴火农具之类的,西边起了一座粮仓,因为要防潮以及防止老鼠打地洞偷粮食,修建的是二层。
还有一个地窖,等到秋天会放一些存储的白菜土豆萝卜之类,留着过冬。
后院是家家户户留着的自耕地,如今种了黄瓜西红柿、豆角茄子辣椒、白菜韭菜小葱等许多菜,一片绿油油的叶子,看起来生机勃勃的样子。
不远处就是一座座高大的山峰,平日里大人们会去那里砍柴、捡蘑菇、摘果子,而孩子们有时候也回去附近打猪草,山脚下是十分热闹的地方。
半面环山,一面环水,大柳村正是坐落在这样一个富饶的土地上,没了战火的侵袭,村里人日子过得十分平和。
第8章
◎缘由◎
【真安逸啊,在这里过日子,感觉时间都慢了下来。】
薛可盈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望着不远处一片片袅袅升起的炊烟,心里不由得感叹了一声。
“可盈,可盈,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呢?”金老太听见了孙女的心声,便抬头冲着她叫了一声。
“奶奶,没什么,就是看看咱们村子,感觉很静谧,不像是城里那么多人,那么吵闹。”薛可盈闻言,便回过头来,对着金老太进一步解释说道。
这话薛可盈倒是没有作假,上一辈子她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城里,见惯了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确实从来没有亲身体会过如此安静恬淡的小山村生活。
尤其是在七十年代,没有各种吵闹的短视频,这种静更带上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让原本心情有些浮躁的薛可盈,整个人仿佛都安静了下来。
“嗨,这村子有什么好看的,看来看去不都是那个景儿嘛,这么多年一点儿也没变啊。”金老太可不懂薛可盈的感慨,她抬头望着一眼四周,随即便很快低下头去,继续手里摘菜的动作。
薛可盈瞅了一眼不以为意的老太太,随即轻笑一声,便把脑海中的情绪抛却脑后,紧接着说道,“奶奶,我决定过两天就要回城里去上学了。”
“好啊,上学好啊,你终于想通了。”金老太一听这话,脸上瞬间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她手里摘菜的动作也停了,随即便高兴的冲着薛可盈念叨着说道:
“我早就跟你说了,你学习好,只要努力学习,以后肯定会找到一份找工作的。”金老太旋即又想起了自己在城里打拼多年的二儿子夫妻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也就不会像你爹娘那样,这么多年只能当一个临时工,每天小心翼翼的干活,生怕哪天被单位给开除了。”
七十年代的正式工,那就是铁饭碗,在村里人眼中,谁家孩子能有一份正式工,那就是金疙瘩一样的存在了。
而薛二柱也是运气比较好,外加上为人比较活络,这才在城里的纺织厂谋了一份采购科临时工的职务。
采购,要是放在后世可能是个好活儿,但是放在物资极度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这采购员的工作就十分的辛苦了。
每个月采购都有任务,完不成目标就没有奖金,尤其是对于临时工来说,毕竟要兢兢业业的干工作,否则谁也说不准,领导们就把你开除了。
薛二柱因为平日里要经常下乡,所以工作非常忙碌和辛苦。
他的媳妇宋霞是农村人,因为身体不好,再加上没有工作,平日里只能靠着在街道办接一些糊火柴盒的活计,补贴家用。
不过好在两人就只有一个女儿薛可盈,一家三口靠着薛二柱二十多块钱的工资,每个月生活的也还算可以,也有余钱留给薛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