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芫花(57)+番外

作者: 沈水时 阅读记录

喜欢,芫娘?

林宗义脑子顿了一顿,点头又摇头,吞吞吐吐好一阵,也说不出个话来。

一旁的翠娘着急半天,看他也是个呆头呆脑的憨小子,理不清他到底啥意思,随即想了个主意,说道:“你答不上来,那我就换个问法,你听好,是就点头,不是就摇头,知道吗?”

见林宗义点了头,翠娘便开始发问了。

“每天都能见到芫娘,你可开心?”

林宗义点头。

“芫娘如果一顿吃不上饭,你可担心?”

林宗义点头。

“芫娘若是病了,你可会着急吗?”

林宗义点头。

……

“芫娘要是嫁人,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儿,你会为芫娘开心?还是自个儿心里难过?”

最后一个问题将林宗义难住了,紧绷着的脸尽是为难的神色,眼珠转都不转直愣愣把翠娘看着,既不点头,也不摇头。

见状,翠娘内心嘻笑着,已经明了一切,心道:这小子分明就是喜欢芫娘,只可惜是个笨小子哟,哎,一切都看造化咯!

“行了,婶子也不问了,你快些把东西带回去给芫娘罢!”

回到程家,林宗义如往常一般,吃过饭便回了家。

程芫打理好一切回到屋子里,打开了翠娘给的那包东西。

四四方方的布里包着一沓衣裳,程芫抚上衣料,摸着不新不旧,看着样子应当是翠娘姑娘家时没怎么穿过的,有些上头还绣了精致的花纹,样式还挺好看。

一阵比对着,程芫都忍不住想要穿上身试试了。

就在她把衣裳彻底摊开之际,一捆东西忽然从里头掉了出来,一溜烟儿地滚到了地上。

程芫躬下身子把东西捡了起来,又拍了拍上边沾染上的土灰,开始打量起这捆东西来。

那旁边有个抽拉式的细绳,看着倒像是可以松开的,她便试探着拉开了绳子,只见原本捆着的布料“刷啦”一下被全部摊开在了榻上。

程芫好奇,捻起了其中一块布带盯着看,不禁思考起布带的作用:这布带,四角缝了细绳,到底是用来干嘛的?

正想着,程芯不知什么时候凑了过来,“咿呀”一声道:“阿姐!你拿着这个做什么?”

拿这个?难不成程芯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的?

“芯儿,这个东西你认识呀?”

程芫点了点头,回道:“嗯嗯,以前我在阿娘那儿见过的,阿娘说,只要芯儿长大了,就能用它了!”

“阿娘那儿见过”、“长大了能用”这些字眼钻进耳朵里,让她不禁有了几分猜测:这布带…该不会是……

打量一会儿,看着形状也越来越像了,再加上程芯的话,她确认,这东西无疑就是这个时代女子所用的“月事带”了。

程芫不明白翠娘给她月事带的用意,心想:包袱里为什么要夹着一捆月事带,难道是她一不小心裹了进去?

等等,月事带…月事!!

正想着,脑中忽然灵光一闪,她好像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程家芫娘,一个快十五岁的小姑娘,竟然还没有来月事!

如果不是今天看见了“月事带”这东西,她根本不会想起自己来这儿快两个月的光景,竟然一次月经都没来过。

或许是营养不良导致初潮来迟?

想起自己前不久的模样,整个人瘦瘦巴巴的,面色憔悴得没有一丝精神气,现在她倒不用操心吃食了,还长了不少肉,只希望身体能慢慢地养起来,顺其自然。

第32章 流…流了好多汗

正是睡午觉的时候,一阵哄闹的人声传进了耳朵里,程芫出门查看,发现自家门前围堵着一群人。

昨天看他们似乎是不情愿的,这会儿怎么都来了?

她原以为今天是不会来人的,准备睡了午觉之后去林宗义家的竹林挖笋,看样子原先的计划要推迟了。

“芯儿,外头来客人了,阿姐这会儿睡不成了,你休息吧,等阿姐忙完了就来叫你,咱们过会儿去大哥哥家。”

来到门前,程芫冲着外面站着的村民喊了声:“乡亲们,按村口的老规矩,咱们还是先排队,一个一个地来!”

队伍迅速站好,一个大娘排在了最前头。

“大娘,劳烦您在灶房门口板凳上坐会儿,我这就进去给您做。”

倒不是说什么家传秘方需要将人隔绝在门外,而是这凉拌菜本就是吃个稀奇,都学了她的调味手法再鼓捣出其他味道,这生意还怎么做下去?

“大娘,您的做好了,给。”

“下一位——”

……

队伍的长度逐渐缩短,只剩零星几个人。

拌完最后一份,程芫转了转自己酸软的手腕和脖子,呼了一口气出来,下一瞬,径直走到土灶旁蹲下了。

程芯进来的时候,看自家阿姐蹲在地上,以为出了什么事。

“阿姐,你怎么了!”

程芫正要数数的时候,被这一声惊呼打断了,见程芯来了,笑着招她过去。

“没事儿,是阿姐在计数呢。”

她刚才特意在地上写了“正”字,用来区分整只和半只的价钱,这不,十只的整鸡和六只半鸡,算起来总共赚了六百八十文。

加上昨天卖的二百三十文,短短两天时间,竟赚了九百一十文钱,这都将近一两白银了!

照这样速度,那不是向林宗义借的钱很快就可以还完了嘛!

正欣喜中,看见程芯指着地面的字问道:“阿姐,这是怎么算的呢?”

见程芯对算数感兴趣,程芫跟她说道:“你看,这个‘正’字,它写有五个笔划,那它就代表有五个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