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悬阳诡话(101)+番外

作者: 鹤官山 阅读记录

“你!”

“你什么你?矮豆子!”

“我已经长高了,不是当年的矮豆子了!”

“可你比朕矮,就是矮豆子。”

“病秧子陛下!”

“矮豆子昌宁!”

“……”

景和十二年, 春分时节。

年初之时,宫中照例去南禅寺烧香祈福。

楼徽和双手合十,朝着大堂中央供奉的佛像深深一鞠,心中默念:

“河溓海夷,天下太平。”

祈福完毕后缓缓睁开眼,余光瞥见一旁双手合十虔诚祈愿的楼徽宁。

忽然就移不开目光。

初春的暖阳下,楼徽宁鸦睫低垂,唇角微微勾起一个若有若无的弧度。

柔和的阳光游走在她姣好的面容上,温和而柔情,娴静又淡雅。

楼徽和心头一跳。

他猛然意识到,不知不觉中,曾经那个野蛮任性、一口一个“病秧子”的矮豆子楼徽宁,如今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矜贵公主了。

她越来越得体,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公主,也越来越像他的妹妹。

阳春三月,春意初浓。

少女嘴角的笑意真挚烂漫,融入和煦的春风中。楼徽和只不小心瞥一眼,竟一时失了神。

待楼徽和回神之时,他意识到自己方才似乎问了一句什么。

楼徽宁转头看他:“你管我啊?”

楼徽和微愣:“啊?”

“我说,你管我许的什么愿。”

楼徽宁理了理裙摆,低声嘀咕:“才不会告诉你呢!”

她似乎想到了什么,动作一顿,突然眼眶有些许湿润。

楼徽和突然凑近看她:“昌宁?怎么哭了?”

“我没哭……只是,回忆起一些伤怀往事罢了。”

楼徽宁轻轻擦拭这眼角的泪水,很快平复好心情。她转头看着楼徽和,轻声开口:“我儿时第一次许愿的时候,有人告诉过我,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楼徽和:“那你许的愿望成真了吗?”

楼徽宁微微一愣,随即挤出一个淡淡的笑:“成真了。”

她朝着菩萨再拜了三拜,提起裙裾缓缓起身。

她没有告诉任何人她的愿望。

“我向菩萨许了愿,一愿江山无恙,河清海晏;二愿葳蕤繁祉,君身常健;三愿年年岁岁,常伴君身,不负初见。”

楼徽和第一次发觉自己对楼徽宁藏在心底的情愫。

不是兄妹之情,亦不是青梅之谊。

不能破土而出,无法宣之于口。

年少时的感情是枯萎已久的古树,一旦被发觉便会疯狂生长出繁茂的枝丫。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景和十二年,年末。

弱冠之年的霍铮随父出征。楼徽和有些不舍,霍铮得知此事后亲自入宫来与他告别。

霍铮双手握拳,单膝跪下:

“微臣承蒙陛下厚爱,食君之禄,必将忠君之事。”

楼徽和微微俯身,抬着他的手肘将他扶起:“霍少将军哪里的话。于朕而言,霍少将军与朕不只是君臣,更是竹马。”

“臣必不负陛下所望,平定战乱,收复江山!”

与君辞别后,霍铮一转身,却撞见了姗姗来迟的楼徽宁。

楼徽宁朝他盈盈一礼:“此去一别,千万珍重。还望霍少将军早日凯旋。”

“霍铮谢公主殿下吉言。”

霍铮转身离去,楼徽和不动声色地转头看向台阶下的楼徽宁。

她一张连萼般的小脸被冻得发白,耳朵和鼻头微微泛着红,竟有些叫人怜惜。

目光对视一瞬,她朝着楼徽和微微躬身行礼:“陛下。”

楼徽和启唇,喉咙却像是卡住了似的,说不出话。

良久,才咬出一句:“昌宁,你来了。”

楼徽宁点点头,随即抬脚踏上台阶,一路行至城楼最高处。

她站在城楼上,站在楼徽和身边,转身俯瞰城门下的出征军队。

白雪纷飞,细碎的冰晶凝结在战士们的银盔上。浩浩荡荡的军队涌出城门,气势如虹。

军队前面,霍铮跟在定北侯的身侧,一身银寒盔甲,面色冷冽。

寒风扑面,楼徽宁被风雪迷了眼睛,轻轻抖动着眼睫,目光扑朔迷离。

楼徽和凝视着她那渐渐泛红的眼眶,藏在龙袍袖子里的手不自觉地收紧。

景和十二年,大雪。

浮絮漫天,元京城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下了足足一个礼拜。

御花园的梅花开了,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奉命前来邀昌宁公主前去御花园踏雪寻梅。

楼徽宁想也没想便应了下来。

楼徽宁遣退了随行的侍从,放轻脚步缓缓走进去。

楼徽和站在树下,犹如伫立风中的的修竹,冷冽的寒风掀起他宽大的衣袂,病态的苍白让楼徽和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质。

楼徽宁轻轻咳嗽两声,楼徽和闻言转过头,目光在落到她身上的瞬间微微一滞。

“岁晏天寒,怎的穿得这样单薄就出来了?”

他抬手准备解开自己的狐裘披风为她披上,却被眼疾手快的楼徽宁一把按回去:

“得了,多谢陛下忧心,昌宁身子骨硬朗得很,倒是陛下龙体要紧,赶快捂上,莫要着了凉。”

楼徽和闻言沉默半晌。他扭头整理了自己的衣裳,别过头不再看她。

见他不理会自己,楼徽宁抬头望着纷飞的雪,突然抬起手去接。薄薄的雪花落在她手心,洇化开来。

她竟一时有些感慨:“握不住的东西,连伸手都显得多余。”

耳边突然传来楼徽和略带沙哑的声音:

“你是不是喜欢霍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