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明皇后生存日常(143)
说起来今年的冬日当真是格外的寒冷,木炭的需求量也比往年大了许多,按照往年的储备量市面上应该是没有多余的炭,但这不是今年炭准备的格外的多吗?
说来这事和朱棣脱不了干系,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歪打正着了。
自永乐十二年,瓦剌马哈木企图南犯入侵大明,被朱棣御驾亲征至饮马河打败后,便一直死性不改,想要再次一扫旧恨。而朱棣也想着彻底扫荡整个漠北,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个太平盛世,因此年年喊着要亲征,天天说着要打仗。
但太子会眼睁睁的看着,让皇帝放飞自我吗?
肯定不行啊。
驱逐鞑虏没人会拒绝,但是皇帝亲征不行,先不提汉王和赵王作为皇帝跟前的猛将,介时势必会被委以重任,重新掌握兵权,单单是国库年年财政收入赤字,就供应不起皇帝想要北伐的心。
皇帝看着太子妃手里香皂铺子很是眼馋,如果不是水泥厂的建设带给大明不逊于此的收入,只怕早就后悔想要学汉王妃不要脸的开口入股,或者直接收归国有了,胡善祥怀疑如果不是朱瞻基强势的拒绝态度,只怕朱棣是真的能干出这种事的,毕竟这种事他太熟悉了。
当年跟宁王说希望送他离开封地,结果一出了城,朱棣就派人把宁王和其家人给掳回了北平,抢了宁王手里的军队,才有了和建文抗衡的力量。
做强盗做的这个份上的,连兄弟都打劫的,皇帝中也算是独一份了,胡善祥几乎可以非常的肯定,汉王那副强盗一样蛮横的性子肯定和朱棣一脉相承,毕竟谁都知道三个儿子当中,朱棣最喜欢汉王,嗯,和自己脾性一样的儿子能不喜欢吗。
皇帝要打仗,缺什么也缺不了军备,大明的冷兵器虽然还行,但明显火器的威力更大,神机营的火铳和红衣大炮更是要有充足的准备,但匠人太稀缺,因此一些火器零件的制作不得不外包出去。
很多的百姓都知道制作火药少不了木炭,于是便纷纷走出家门去山中砍了柴火来烧,就等着神机营的人去采买,但一日又一日的,皇帝被阻拦在京城,木炭便也滞销卖不出去了。
因此,孙妙涵和胡善祥很轻易的便准备好了最够上千人过冬的木炭,而药材虽然废的时间多了些,但好歹也收拢到了不少,至少两人都觉得无论是辽东的百姓还是她们都能平平安安的过年了。
第74章 医术or医书 胡善祥再次见到……
胡善祥再次见到孙妙涵已经是年后了。
太子妃的为人无论是做主母还是给人做婆婆都是很合格的, 虽然胡善祥没有摸到宫权的边,但太子妃还是将人叫了过去,陪她一起召见命妇, 只有她一个人, 妾室之类的在太子妃的口中都是上不得台面的玩意, 哪怕是太子侧妃、太孙侧妃也一样, 根本没有资格与她一起得命妇们的请安。
胡善祥就端坐在太子妃的下手处受命妇们的跪拜, 身边有太子妃手下得力的女官小声的在耳边给她提醒,某某夫人夫君或公公是几品大员、这位又是哪位高官大族的女儿, 只能说一个比一个有来历,身后的势力不容小觑, 那怪太子妃这几日特意交代她要打扮的隆重些, 不可失了礼数。
一个个的不是国公夫人、就是将军的女儿, 祖父、父亲不是哪部的尚书、侍郎就是超品公卿, 几日下来胡善祥几乎见全了整个京城的贵妇人。
当然, 她身为太孙妃, 如今的身份只在他们之上,也不用再谨小慎微, 保持庄重即可。
胡善祥听得咂舌。
其实她也没和这些贵妇人说上几句话,大多都是太子妃在说, 然后命妇们恭敬的请安回话,没聊上几句,便又要接见下一位等待的夫人,胡善祥只看了个脸熟,下次见面还能不能想起来就难说了。
不过,看到这些官员夫人们一个个恭敬而又低眉敛目的模样,胡善祥突然庆幸孙妙涵不喜欢进宫其实挺好的, 她前几年做女官的时候,也曾这么小心翼翼的卑微过,甚至比她们还不如,如同地上的杂草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人碾压,不知道过了今日,她的明天又在哪里。
孙妙涵若是也在进宫请安的命妇之列,定然也要给自己跪拜请安,若是如此大可不必,不进宫就不进宫吧,大不了她胡善祥多找几次机会出宫去看她。
离过年还有不满一个月的时候,胡善祥跟在太子妃的身边见到了明朝的王妃宗妇们。
明朝的皇子、王爷娶亲,娶的都是身家清白的普通人家的女儿,在她们的身上,胡善祥瞬间感觉没有了接见命妇们的那种隔阂感,但王妃和宗妇们眼中、脸上带着的揶揄的笑和催生之意,还是令胡善祥避之不及。
被打趣了几句后,胡善祥红着脸做害羞状,却也不紧不慢、没有办法怯意的回话。
太子妃或许是看出了胡善祥的无奈和逃避,单独叫了她过来说话。
“你不是挺会说的吗?我还记得上次怼汉王妃的时候,小嘴叭叭的,怎么面对这些宗室的夫人就成这样了?”
别人说上两三句,胡善祥才会屈尊降贵的回上那么一句,有时候还不说话,只在喉咙深处“嗯”上那么一声,这么一副八杆子打不出一个屁来的模样,可真让太子妃不习惯。
胡善祥沉重的低下了头颅,哀叹了一声才对太子妃说道:“娘,如果这些王妃和宗妇都和汉王妃似的不怀好意,那善祥也不会客气,但她们……”
想了想,胡善祥道:“虽然我觉得她们说的话太过烦人,但也没得寸进尺摆长辈的谱,拿捏着架子指手画脚,所以我也不想没事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