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明皇后生存日常(147)
成为读书人,做个人上人?”
胡善祥憋得太久了,不需要孙妙涵安慰,就机关枪扫荡似的把对这种制度的不屑喷了出来。
“女人就只能在家里守着丈夫和孩子,一辈子从一而终,没有一丝自由和自我可言。还要被一些奇葩的条条框框束缚。”
孙妙涵面无表情的听着, 她的心情也不甚晴朗,如果真如胡善祥话中所说,那么她想看医书自学做个医者恐怕就难了。
胡善祥狂喷一气的吐槽完,突然发现自己把话题扯的远到了天边,忙回过神冲孙妙涵说道:“妙涵你如果有心想做个医者,那就去学,我别的本事没有,宫中编撰《永乐大典》,其中收录了自秦汉以来到如今的多部医术,我倒是可以帮忙为你借来赏阅。”
“那真是太好了。”孙妙涵很是高兴道:“谢谢的话我就不说了,你的鼓励我都记下了,有志者事竟成,不试上一试又怎么肯定一定会失败呢?”
“成,我回宫就去给你借书,然后让人送出来。”
胡善祥一口答应下来,太孙妃的身份带给她的便利在某些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
“照你刚刚说的那些话,医者已经成了一个父子相传的职业,那宫里的御医应该手艺精湛的啊,毕竟从小就开始学医识方了,家学渊源的很。”
孙妙涵不解的问道,她对胡善祥不信任宫里的御医,却觉得她一个半吊子学医没多久的人充满信心很是不明白。
胡善祥叹了口气,给孙妙涵解疑道:“武将还让自己的孩子去读书做文官呢,谁家没那么一两个不成器的存在,明明在医学上没有资质,却硬是凭着家里的人脉进了御医院,混日子的还好,不给人开药方就不会害了人。但就怕碰到那么一个没有医德的御医开了不对症的药房,治不了病罢了,反而还会加重了病情。”
想起自己曾经吃了一个月的药才治好了的风寒,胡善祥对御医院的药房充满了退避三舍的冲动。
胡善祥凑近孙妙涵轻轻地问道:“妙涵你也来京城这么久了,知道什么叫大明四大不靠谱吗?”
见胡善祥亲近她的动作,孙妙涵也俯身靠近侧耳倾听。
孙妙涵听的一愣,反应过来后,在脑海中细细的思索起来。
“我有听过一耳朵这些传言,还以为是夸大其实,看你的样子,莫非这些都是真事?”孙妙涵突然来了兴趣,把手里的医术放回桌案上,饶有兴趣的问道。
“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房。”
说完,两人含笑对视。
胡善祥解释道:“前面两个妙涵你应该也听人说过,但大抵也不清楚,这些和咱们无关,我就省略过去不提了,日后你见的多了,自己也就知道了。”
“这光禄寺的茶汤,说的就是宫里的饭菜难以下咽,宫里他们自己人都受不了呢。”
提起这个,孙妙涵抿嘴笑了,她也在宫里住了好些年,以往只是不提,但心里还是有数的,胡善祥幸灾乐祸了片刻,突然反应过来现在她也在光禄寺关注的尊位之一,忙收敛了脸上的表情。
“幸好宫里我们大都用自己的小厨房里的饭菜,不用被他们荼毒。”胡善祥一副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口。
可想而知这饭菜有多难吃了,孙妙涵赞同道:“在宫里的的时候我就觉得宫里的饭菜不是人吃的,但看着你们一个个的用的还挺香,我就没说什么了。”
胡善祥嘿嘿一笑,饭菜在难吃也不能当着人的面露出来,毕竟宫里可还是人家的地盘呢。
“药方的不靠谱,刚刚我就和你说了,看病看病,望闻问切缺一不可,随便问两句就去开药,真以为自个儿是神医转世,医圣再生了。”
胡善祥扯着嘴角不屑的嘲讽道,看着孙妙涵突然漏出来诱惑的表情道:“妙涵就没想过取而代之吗?”
不靠谱的御医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个御医院里的七七八八,与其让他们尸位素餐,不如想办法让其退位让贤。
胡善祥突然明白为什么古代电视剧中经常见到往御医院中安排自己的人了,这种小命掌握在他人手中的感觉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即使没有生命危险,只医者稍稍使个绊子,就能把人给绊上一个大跟头。
胡善祥在御医院没有自己人,曾经她地位低微也就罢了,谁也不会想法子暗害一个小小的女官,现在就不成了,皇帝的后宫没有女主人,太子妃还要管着太子府,偶尔有忙不过来的地方,靠人毕竟不如靠自己,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还是找个熟悉的医者为好。
“取而代之?”孙妙涵喃喃道。
胡善祥重重的点头,只要孙妙涵想,她就有办法把孙妙涵也给塞进御医院去,或许刚进去地位不会太高,但只要她胡善祥在一日,总有一天会让孙妙涵成为真正有官阶的御医。
野心油然而起,像被火星点燃的燎原,燃烧的不可一世。
“李清照也曾被人诋毁,老了之后也只得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但如今又如何?哪怕有再多的流言蜚语也打不到她,哪怕读书人狂吠乱叫,李清照也是名副其实的千古词后,后人仰慕居多。妙涵你就不想有一天和李清照站在一样的高度,留给后人一个敬仰瞻望的崇敬目光?”
“当然想。”
孙妙涵毫不犹豫眼里燃烧的浓浓野心,斩钉截铁的道。
胡善祥信心满满的一笑,孙妙涵如此的坚定是她早就想到的,既然人这么有恒心,她就助上对方一臂之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