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明皇后生存日常(16)
多数应该是别扭,也有故意和人对着来的缘故,胡善祥越想越气,恨不得把朱瞻基给臭骂一顿。
果然是嘴巴没毛办事不牢,她投名状都递了多长时间了,朱瞻基居然还没想到办法让她出宫,把她留在紫禁城做什么?当你们这对狗男女的眼中钉肉中刺吗?
“一行秋雁列长空,飒飒西风御园中……”
“莲花脱瓣……玉砌雕栏……”
许是宫里的佳酿太醉人,也可能是因为被胡善祥嫌弃的态度太明显,朱瞻基酒入愁肠愁更愁,不知道该怎么挽留,便多喝了几杯,半醒半醉间诗词都念的语不成调。
太子妃对东宫发生的无论大小事都了若指掌,自然也知道儿子最近状态不好,她知道胡善围口风严得很,听到的话几乎都入石沉大海般连声“咚”的听不到,就有了诉说苦闷的欲望。
“哎,眼看本宫的儿子都这么大了,可太子爷这个当爹的天天就跟没事人一样什么事都不管。。”说着,太子妃的声音还越来越大,明显就是说给在屋内躺着的太子听的。
说完又朝着胡善围接着道:“小的,也不让人省心,见天儿的也不着家,眼看到娶媳妇的年纪了,到现在呢,整天不是忙着政务就是喝的醉醺醺的,连个人影都见不到。”
说起来太子妃也是无奈的很。
她娘也就是彭城伯夫人一直想让自己看好的女孩儿孙妙涵嫁给太孙朱瞻基,为此把人留在了宫里至今已经三年了。
张太子妃想着到底是母亲的好意,而且由自己手把手教导,和儿子再有青梅竹马的情谊,未来一定是一对情比金坚的小夫妻。张太子妃想的很美,奈何儿子很不愿意,而孙妙涵这个小姑娘这些年看下来也很不给力。
不但没有和朱瞻基培养青梅竹马的友谊,还把人越推越远,恨不得再不相见。
太子妃有些忧愁道:“前天,瞻基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居然和我说想把孙妙涵送回家。”
想起当时朱瞻基提起这事时坚决果断的模样,太子妃任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要是刚送进来的时候还好说,大不了就说我爱极了这个姑娘的品性,又是我母亲带过来的,陪我一段时间。可这人都在宫中住了三年了,有眼睛的人都知道这是给瞻基选的太孙妃,骤然把人送回去,这不明不白的,还不被人以为是在宫里犯了错?”
“这也就罢了,大不了咱们多出点嫁妆给小姑娘添妆,有本宫在,没人敢说三道四的,可这悠悠众口到底难以堵住。留下做个太孙侧妃吧?瞻基又说嫌弃她打扰自己处理政务,听到她的声音就头疼。这一番话,直接就把妙涵给吓病了。”太子妃张妍苦笑道。
太子妃张妍无奈的和胡善围摆手诉苦,也就是她和胡善围两人相处的时间长了,自少时到如今两人也都是知根知底的,这些抱怨也只能在她面前说道说道。
胡善围但笑不语。
太子妃埋怨太子和太孙的话太子妃可以说,自己也可以听,但是却不能回复。
更何况她心里也不是没有小心思在的。太孙妃的位置确实是个香饽饽,不但孙妙涵不想放弃,她胡善围也想改换门庭,给自己的妹妹争取过来。
好在太子妃也知道胡善围的性子,见胡善围不说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但目光却在胡善围身后的胡善祥身上使劲儿的看,满眼都是欣赏之意,只想拉着胡善祥的手赞不绝口。
太子妃心下叹息,也不知胡善围是怎么调教的,胡善祥也只比孙妙涵晚进宫一个月,和儿子瞻基见面的次数更是比孙妙涵少的多,为何胡善祥都能和儿子相谈甚欢,而孙妙涵和瞻基却像是天雷碰到地火,一见面就爆炸呢。
其实胡善祥也算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如果和妙涵一起跟了瞻基也是好事一桩不是,太子妃张妍看媳妇的心态,越看越满意。
第9章 认错 胡善祥浑然不觉自己已经……
胡善祥浑然不觉自己已经进入了太子妃给儿子选媳妇的备选名单中,自进入东宫后便在拱门边守着的胡善祥一副面无表情的模样,但心早已因为《明史》中记录的殉葬事件飞到了九霄云外,越是想着心情便越是差,这万恶的古代封建社会啊。
太子妃看了一会儿秀女名单,越发觉得索然无味,自己辛辛苦苦再这里给儿子挑媳妇,其实名单上的名字她一个都看不上,看上的人她已经挑进宫里来了,心里越想越不舒服。
儿子又不是她一个人的,媳妇也不是给自己选的,太子她拉不起来,还不能把儿子喊过来陪她一起挑?太子妃吩咐道:“去把太孙叫过来,就说是给他挑媳妇,如果敢不来,本宫就给她选个丑八怪,让他日后对着那张脸后悔一辈子。”
宫人闻言,笑着去给太孙传话。
朱瞻基刚喝了几坛子美酒,正处于酒不醉人人自醉的状态,闻言,只得乖乖跟着宫人去见自己亲娘。
此时在东宫的胡山西脸上因为闷热升起的烫意欲消未消而泛起淡淡的红,在秋日的金色阳光下,与身侧小花坛里的芙蓉花格外相衬,越发显得人比花娇。
醉意熏熏的朱瞻基猛地自东宫外一进来就看到了模样娇俏的胡善祥,心情舒畅的还以为是在梦中,心底的那点朦胧的小心思一动,近日来读书之余看过的诗词就脱口而出。
“绿裳丹脸水芙蓉,不谓佳名偶自同。一朵方酣初日色,千枝应发去年丛。莫惊坠露添新紫,更待微霜晕浅红。却笑牡丹犹浅俗,但将浓艳醉春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