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明皇后生存日常(178)
“不过是腹胀、放屁,和土豆吃多了容易死人相比,根本不算什么。”朱瞻基摇摇头,压根没往自己以后也会多吃的想法上想,拍着许道中的肩,同情的大笑。
许道中不耐烦的把朱瞻基的手从肩上扫下去,仿佛在扫什么晦气的东西,他到是很有远见的道:“这话,太孙自己可也得记牢了。”
“既然如此,不种土豆了,余下的试验田全中玉米和番薯如何?”朱棣冷不丁开口问道,他想把土地留下,按心里的想法使用。
胡善祥没想到朱棣还存有不种土豆的想法,耐心的解释道:“虽然在口感上土豆不如番薯,并且容易害病,不小心吃了发青的土豆还会使人中毒,但土豆的亩产量确是所有良种里最高的,几乎是番薯的两到三倍。”
此言一出,别说众人都震惊了,朱棣和朱瞻基更是不可思议的惊叫道:“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看来,还是不能放弃土豆的种植了,朱棣暗道。
孙妙涵看着番薯,却是冷不丁的开口道:“我瞧着番薯和土豆一样,都是这种一颗一颗的,是不是种植的方法也和土豆一样?”
众人瞬间明白过来,如果方法一样,那么番薯也要先等它发芽,才能种植,那么他们今日就只能种植玉米这一种作物了,不免有些意兴阑珊。
正当他们准备回转的时候,许道中却是适时的想起了一事,冲胡善祥问道:“太孙妃,说起来,我从土著人手里换了番薯想要离开的时候,他们的反应很少激烈,似乎不准备让我们带走。而且连一根番薯藤也不许我们带走,我见他们搜查的十分严密,任何想偷偷顺走红薯藤的人都被找了出来。”
想起当时几乎和当地人因此起了冲突,如果不是郑和适时的带人赶到,用武力震慑了他们,许道中和他的手下想要离去,恐怕艰难地很。这样许道中也很少不明白,不让带番薯离开也就罢了,连跟番薯藤都不许带走,枯萎的也不行,这却是什么原因。
胡善祥确是眼睛一亮,问道:“你有带番薯藤回来吗?”
许道中迟疑着点了点头道:“有是有,但是只怕也枯萎的差不多了。”
许道中派人将红薯藤取来,胡善祥一看,果然枯萎了一多半,虽然数量不多,但她还是很欣喜,至少现在可以先把红薯藤种下试试。
第95章 不醉不归 胡善祥对于红薯藤能……
胡善祥对于红薯藤能不能存活其实也没有多大把握, 不过有经年的老农照料,怎么样都比她这一知半解的人强,剩下的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忙活了一早上, 已经过了用午膳的时候, 胡善祥早先就说了要用许道中找到的良种大展身手, 自然带着孙妙涵一起早早去厨下忙碌了。
朱棣和朱瞻基已经不止一次从郑和那里听过远下西洋路上遇到的人和事, 还有或惊险、或刺激的遭遇, 这也是为何回回郑和出海都要带领大量军队的原因之一。
但从许道中口中讲述出来的经历和郑和所描述的也总有几份不同之处,三人也算是相谈甚欢, 至少胡善祥和孙妙涵两人做好了饭菜去请人用膳的时候,他们之间的氛围, 肉眼可见的比许道中未出海前软化了很多。
胡善祥准备了拔丝地瓜、红薯饼、红薯丸子、土豆炖排骨、土豆炖牛腩、酸辣土豆丝、椒盐玉米粒等菜肴, 还有直接最简单的清蒸和烧烤的做法。
因着是在宫外, 皇帝直接就免了所有人的规矩, 倒是让他们送了口气, 不用伺候这尊大佛了。
但到底有皇帝在, 几人都有些沉默,最后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朱瞻基, 让皇帝的亲孙子去给伏低做小去,胡善祥一落座就自动隐身, 直到皇帝开始动筷子才介绍起这些食物的做法。
面对一桌子从未见过的菜肴,朱棣先是呵呵一笑,打破沉默的气氛,然后一筷子伸向了据说可能会毒死人的土豆,放进嘴里一尝,瞬间被其味道征服,不自觉的眯起了双眼, 加快了进食的动作。
“这土豆里居然还掺杂着肉味,口感也非常的软糯,果然如太孙妃所说的那般美味。嗯,太孙妃果然心灵手巧,这一手厨艺,宫里的御厨也要自叹弗如了。”
皇家的人都喜欢吃肉,胡善祥好歹从小在宫里长大,哪能不知道朱棣的口味,土豆炖排骨和土豆炖牛腩是她特意炖足了时辰的,里面的土豆被汤汁炖的软糯鲜香,
掺杂了排骨和牛腩的鲜美,滋味更是可人。
胡善祥毫不揽功道:“皇上谬赞了,孙媳愧不敢当,还要多亏许大人不辞辛劳从海外取得这些良种,否在孙媳哪怕厨艺再精炼,也无法做出这些美味佳肴。”
许道中也忙推辞道:“也是太孙妃心灵手巧,想出如此多的烹饪之法,否则臣就算把这些良种带回,也只会水煮和火烤两种做法,哪里会品尝到这么多种多样的美食呢。”
两人相互着把功劳推来推去,这互相谦让的态度,把用膳的几人都看得乐呵,却没有人停下筷子,甚至用膳的动作还加快了几份,就怕饭菜凉了,刚刚胡善祥说的那道拔丝地瓜不好吃了。
好在胡善祥做的都是简单至极的家常菜,皇帝问了几句,知道做法这样的简便后,态度更是欣喜了。
“行了,你们也别谦让来谦让去了,再不用膳饭菜该凉了。”朱棣虎着脸说了一句,胡善祥和许道中却都没当回事,因为这句话音刚落,朱棣的筷子就如旋风般不停的来往于桌上的菜肴里,看了看逐渐减少的美食,胡善祥和许道中纷纷闭嘴,加入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