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明皇后生存日常(204)
还有她的动物园,那被称为麒麟的长颈鹿,虽然被戳穿了真面目后皇帝对它的态度一落千丈,但也只是他身边包括胡善祥在内少数的几个人知道真相而已,在大明百姓的眼里,动物园里的长颈鹿依旧是山海经里的奇珍异兽——麒麟。
朱瞻基也沉默下来,他也并不想让皇爷爷这样被驳了面子,他知道皇帝是最好面子的一类人,而他皇爷爷朱棣有过之而无不及,以前还有姚广孝在皇帝丢脸的时候给人台阶下,但现在姚广孝也已经逝去,纵观周围的人,朱瞻基觉得他们好似都心有不轨,除了他,每一个人是在认真的想着如何去安慰皇帝。
“此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消那些朝臣上奏让皇爷爷下罪己诏的想法。”朱瞻基语气沉沉的,显然也是对这个办法无可奈何。
他试图去劝过,但那些大臣好像在这一件事上特别的有骨气,大概是觉得终于在这上面赢了皇帝一次,能够一出被有军权的皇帝压制了很久的恶气。
“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朱瞻基喃喃道,文官们一直试图压制皇帝的君权,他不是不知道,但自从洪武、永乐两朝来,大臣们都被皇爷爷这种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君王压制着,朱瞻基一直以为他们会一直安静的顺应皇命,可是没想到原来一直都有人死性不改。
可惜他们就只敢在这种小事上恶心恶心皇帝,皇爷爷要是真发起火来,手下的将领可真的不是吃素的,毕竟朱棣可是一个骁勇善战的马上帝王。
“离洪武大逃杀和永乐消消乐才过去多少年啊,这帮人就忘了当时的风声鹤唳和谨小慎微了,这忘性也太大了点。”胡善祥摇摇头,对某些人的不长记性予以深切的同情。
“……”
朱瞻基睁着眼,无语的看着胡善祥,对当时那般朝不保夕的日子,胡善祥还能调侃的起来,也是觉得无奈。
“行了,既然万寿节办不成了,你陪着两个孩子玩吧,我再去找爹他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想个让皇爷爷和大臣们都能两全其美的法子。”朱瞻基站起身来,准备去找正在处理政事的太子商量商量如何让皇爷爷消气的法子。
但人都准备走了,临出门前,又想起这段日子以来频频发生的意外和不顺心,忍不住嘟囔了一句:“也不知今年是不是流年不利,先是抓到的瓦剌首领马哈木逃了,然后三个宫殿一同起火,我看咱们也找个日子去拜拜佛,去去去晦气。”
胡善祥无奈,随口回了一句:“去晦气有什么用?皇上现在最需要的恐怕是我这个有祥瑞命格的人给他显显灵,真弄出个祥瑞出来,比什么临时抱佛脚都管用。”
朱瞻基觉得也是,便好笑的看了胡善祥一眼,一副你说的也是的模样,笑着走了。
胡善祥这句话也只是随口一说,压根就没当真,等朱瞻基走后,就准备去看看两个孩子,一会儿没见的,她就觉得想念的很。
现在两个孩子说话已经流利了很多,不再和刚开口说话的时候含糊不清、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蹦了,见到胡善祥过来,两人也不看兔子了,争相着想要胡善祥抱抱他们,两人都挨在胡善祥的胸前,想霸占娘亲的怀抱,还手脚并用的挤着对方,试图将人挤得远远的。
“娘亲、抱~。”朱祁钰仰着白嫩嫩的笑脸,脆生生的说道,胡善祥正想搂着人来一个爱的亲亲,就见小朱皛皛不满意了。
“坏弟弟。”小朱皛皛嘟着嘴怒囊了一声,然后也起身朝胡善祥冲过去,试图把独占亲娘怀抱的弟弟给挤到一边去。
“娘亲,弟弟坏,我也要娘亲抱。”朱皛皛泫然欲泣的告状。
“好好好,都抱都抱。”两个孩子,无论哪一个都是胡善祥的心肝宝贝,伤了那个的心,胡善祥都会心疼,既然如此,那就公平一些,左右两边一边搂了一个,把人带到兔子窝边,带着两个孩子喂兔子。
按照规矩来说,两个孩子应该是叫胡善祥母妃的,但胡善祥不喜欢这种生疏的叫法,觉得还是娘亲好听,还显得亲密,因此直接无视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直接让两个孩子该怎么叫就怎么叫,反正她也不常听到太子和汉王叫皇上一声父皇,喊的仍然是爹,太孙和胡善祥见到太子妃的时候,也是亲昵的喊娘的。
什么不合规矩之类的,胡善祥就当没听见,因而胡善围无奈的唠叨了几句,见朱瞻基都不在乎这个,也就不再说了,反正无论是州官也好,百姓也罢,放火还是点灯她是管不了了,都随他们朱家人的意吧。
兔子养了半个多月了,从刚出生时候小老鼠崽似的模样,到现在已经长了一层浅浅的绒毛。
胡善祥基本不大关注它们,只偶尔陪着孩子喂食的时候会看一眼,而乳娘和其他宫女就更不用说了,只负责看着小朱祁钰和朱皛皛,至于兔子?有太监给它们处理粪便,只要不会伤害的两个孩子,她们根本不会多给兔子窝一个眼神,因此,竟然没一个人发现其中一只兔子的与众不同。
而胡善祥也没有想到,她刚刚和朱瞻基随口说了一句找个祥瑞来,说出来的话居然立刻就成真了,兔子笼里竟然有一只浑身雪白的兔子。
在现代,白兔是很常见的物种,除了吸引小孩子和少女心爆棚的女孩儿外,它们的用处大约都是被用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兔皮则是最做成坎肩或者衣物上镶嵌的毛边。
白色的动物几乎都是得了白化病的变异物种,但对古代的人来说,白色的动物却如胡善祥说的那般,象征着祥瑞,君不见什么白狐、白虎、白犀牛、白鹿、白兔、白马、白燕、白鹤之类的,几乎都比它们其他颜色的同类来说要贵重的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