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瓶邪同人)(瓶邪)临安一夜听风雨(34)+番外

作者: 楚危 阅读记录

“那会子你像是个血人倒在了我们店门口,别人瞧见你都绕着道走,当时说有日本人的细作混进了城,查的可严呢,情形啊和现在差不多,也就我们家少爷这种烂好人把你拖了进来。竟没想到,你倒还有那样的背景。张爷,张军座,你知道吗?我那时看见你那样的军爷心里怕得很。”

“那你现在还怕我?”

王盟呵呵笑了两声,回答道,“怕。不过那时候是怕你会不会动不动就杀人,现在,是怕你再伤了我们少爷一次。说实话,我到底是没这个立场说这话的。因为少爷他对那些身外之物根本不在乎,他只是伤心,他拿你当朋友,而你却背弃了他。”

张起灵想了一会儿,还是直截了当地说道,“我不明白。”

王盟轻叹了一声,说道,“那时您不是为了筹军饷想要跟我们三爷合作去刨地嘛,可我们三爷手下的盘口都说只帮您卖,不会下地。你知道,我们家少爷他当时说什么吗——”

——“今儿个我来不是求你们同意的,是来知会你们一声,这忙我是帮定了!人家给的图给的盘子,你们倒好,不出力也就罢了,起出来的货还要五五分账,我吴家啥时候这么爱占人便宜了?都是盘口的大把头了,个个的倒也不嫌臊!你们再敢对张爷说一个不字,就是不把我吴邪放在眼里!”

想起他那张因怒火而烧得通红的脸,张起灵才意识到这个看上去总是温顺的人发怒起来,也是骇人的。

那个时候的吴邪,是什么样子的呢?

张起灵闭上眼,头痛欲裂,却甘之如饴。

奉系军阀在关外纵横多年,早期为了派系之战而多发动战争,因而不得不向日本人借款,往后便授人以柄,多有制肘。

一边是日本人的步步压迫,紧逼他们履行当年支持奉军入关夺权时所立下的承诺,另一边,却是在国军与四大集团军的北伐战场上节节败退。一时之间两面受敌。投靠日本人将土地拱手相让自然是不可能的,最后内部商议之后还是一致决定向国军谈和。

毕竟谈和之后,整支奉系将仍在关外活动,只是换个名头罢了。如此算来,还是划算的。奉系便一边通电南京政府求和,一边派出一人亲赴江南。

而这个人,就是张起灵。

至于为何还要在通电之后再派一人,自是有道理的。张起灵并不是普通的军官,他身为发丘中郎将,带领的是整支军队中最特殊的队伍。他不仅是来求和的,他更重要的任务是为整支部队寻到更有效且长期的财路。

只有经济独立,才能彻底摆脱日本人的挟持。

而当时来钱最快,也是最普遍的方式,就是倒斗。奉军败退之后,北伐军未达之前,由于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清东陵曾一度多有被小规模的盗掘,这倒给了他们一个很好的提示。他们当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其实并不是点不到穴,而是找不到专业干这行的人,也没有途径出货。所以在权衡再三的情况下,他们选择了远在江南的吴家而不是更近一些的解家。

一个原因是吴家当时既有下地的喇嘛盘也有专门出货的马盘管道,二是隔得远两方没有过分的了解,彼此不会有太深的纠葛,只有生意往来才能长久。

为了不引人注意,当时张起灵是独身一人往南的,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的行动早就在日本人的掌握之中,而张起灵则早已被日本人盯上了。

盯上他的理由很简单。一旦张起灵进了临安,搭上了吴家这条线,奉军就没有必要再向他们借款,若是之后东北易帜,奉军将成为他们进军中原、盘食东北的重要障碍。他们的手还伸不到江南,况且对付一个单身上路的人怎么也比对抗一个盘根错节的家族容易得多。

从东北到杭州,长路漫漫,张起灵不知道躲过了多少暗杀、做掉了多少日本特务,可是当他最后千辛万苦到达杭州城外的时候,他还是中了埋伏。对方最后几乎是拼死一搏一定要将他堵在城外,为此甚至动用了十把美制M1921冲锋枪,张起灵后来回想起来,自己当时没有死果然是个奇迹。不过,他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当他只用一把毛瑟手枪干掉所有人之后,自己的血也快流干了。

他的动作再敏捷,速度再快,反应再灵敏,也躲不过那么多子弹。

他从刺客的身上扒下一件还算干净的大衣,套在了自己满是鲜血的身上,然后混进了城。吴家的地址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子中,可是,他却实在没有力气走到那个地方了。

他只记得自己沿着西湖一直走,一直走,大概是他惨白的脸色,和大衣下透出来的血迹让旁人连连却步,他的大脑一片模糊,逐步溃散的意志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脚步,那个时候,任何一个小混混都可以要了他的命。

他不记得自己最后倒在了什么地方,他只是觉得自己好累好想睡觉,在身体着地的那一瞬间,他觉得自己好像笑了,撑了这么久却倒在了终点,仿佛这一路都变得毫无意义。

他以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醒过来。

由于日本人的频繁动作,导致临安城被宵禁,不过,当然没有人知道,这个中原因是为了一个千里迢迢从东北赶过来的人。而此时这个人正窝在一辆马车上。

由于颠簸和浑身的疼痛,他慢慢地苏醒过来,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在一辆马车上,也不知道现在身边那个探着脑袋对外面的人解释着什么的男孩是谁,他只听到那个男孩的声音很轻快,很好听,听上去很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