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墨雨云间同人)婉宁重生之与薛芳菲成闺蜜(127)

作者: 吹不散的葡萄 阅读记录

婉宁轻轻挑眉。

她预料到了宋知闲会如此执着,这正是他的性格使然。

“李将军常年驻守西境,所以对于他劫持那个犯人的行为,我起初也是充满疑惑。”

宋知闲解释说,“这促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案子。”

他继续道:“由于那晚牢狱混乱,加上李将军的意外出现,我错过了一些关键线索。事后反复回想,我注意到除了李将军外,还有两人混入,他们显然是去杀害那名犯人的。当看到李将军将人救走后,他们便紧随其后进行追杀。因此,如果那晚李将军身上有伤,很可能是与这两人交手所致。”

婉宁沉吟片刻,追问:“接下来你是如何调查的?”

宋知闲回答:“前段时间我返回扶风,对那名犯人进行了专门的调查。发现他并非扶风本地人,而是在七八年前迁来的。他初到扶风时在一家镖局工作,表现得相当勤恳。但后来,他突然变得游手好闲,生活窘迫时甚至乞讨。”

他停顿一下,继续道:“我访问了他曾经工作的镖局,得知他在收到一封神秘信件后行为突然改变,而这封信似乎是从西境发出的。”

婉宁听后感到惊讶:“西境?”

这已经是她今日第二次接触到西境了。

她立刻问道:“那试图在牢狱中刺杀那名犯人的是些什么人?”

宋知闲摇头:“目前还未查出他们的身份。”

他思考了一下,接着看向婉宁:“记得我们在郑州时,李将军曾暂时离开去南风山调查平宣王的府邸和私兵训练情况。我后来查探得知,李将军曾在南风山上将一人带到灵隐寺隐藏。”

婉宁对此有印象。

那时她指派朱七前往灵隐寺与如闻大师了解情况,朱七回报有大量官兵进入了灵隐寺,但无法确认他们是去监视如闻大师还是整个寺庙。

现在看来,他们很可能是去搜寻李沉和他带走的那个人。

于是,她好奇地询问:“他究竟从平宣王那里带走了谁?”

宋知闲毫不隐瞒地回答:“一个长期被囚禁于平宣王府的神秘人物。根据我深入的调查,那人曾是西境驻军的副军师。”

“又是西境?”

婉宁稍感意外,随即追问,“副军师?平宣王为何要囚禁他?”

“确实如此。”

宋知闲继续解释,“在萧大人审理平宣王谋反案时,众多口供中都提到了这么一个人。但奇怪的是,李将军率军上山执行看押时,名单中却未见此人。”

婉宁沉思片刻,再度发问:“那平宣王的部下们,有没有提及他为何会被囚于南风山?”

“平宣王副将的供述揭示了原因。几年前,平宣王特邀此人入山,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军师,为日后的谋反行动出谋划策。然而,他并未屈服,反而试图逃离。尽管多年努力,却始终未能成功。因此,平宣王最终决定将他严密关押在一个院落内,并由专人轮流看守。”

接着,宋知闲补充道:“南风山地势险峻,关卡重重。若要将一个被囚禁的人秘密带下山,恐怕只有李将军才能做到。”

听到这里,婉宁目光转向宋知闲。

只见他脸上流露出深深的敬意。

她思索片刻后问道:“综合这两个事件,你认为李将军的意图何在?”

宋知闲迅速将目光转向婉宁,认真回答道:“李将军不仅劫走了扶风牢狱的囚犯,还冒险前往南风山解救了另一人,甚至他曾前往郑州与齐公会面。我推测,他可能在重新调查当年李大将军战死的事件。”

婉宁听后也点了点头。

她也有着同样的看法。

李沉的祖母去世后,他本应扶灵归来并立即返回西境,但至今未有动静。

尽管当前西境和平无事,但李沉以往每次回来都仅停留数日便匆匆返回。

显然,他现在手中握有两名从西境来的关键人物,加上齐公,人证方面他似乎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

至于物证……

婉宁略微停顿,然后继续道:“今日我在大理寺时,那名疑犯向我透露了一些信息。”

她看向宋知闲,继续说:“他表示,他之所以进入大理寺的牢狱,是为了见我。”

宋知闲疑惑地问:“为何?”

婉宁解释道:“因为他得知了我和李沉的婚约,他希望我能将某些信息传递给李沉。”

她接着说:“但我还没有决定是否要告诉李沉这件事,你陪我去一个地方。”

宋知闲看了一眼婉宁的腿伤,点头同意。

他知道,关于李沉的事情,婉宁绝不会置身事外。

他更是清楚,婉宁对李沉,其实从凝云寺那天就开始不一样了。

上次宫宴,她只是借助落水一事,顺理成章地让皇上为她和李沉指婚。

不知为何,这让他的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他尽力掩饰情绪,问:“殿下打算去哪里?”

婉宁思考了一下,回答:“鬼市。”

听到这个回答,宋知闲不禁怔住。

鬼市那种地方,绝非婉宁应该涉足之地。

他抬头看了眼天色,对婉宁说:“殿下,已近晚膳时分,不如先用餐再去吧。”

第110章 鬼市

晚膳过后,婉宁换上了一袭墨绿色的长袍,打扮如同一位俊朗的郎君,与宋知闲一同前往鬼市。

楚眉和小李则分别在鬼市的两个出口等待。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这都是婉宁首次踏足鬼市。

她发现鬼市与传说中的描述相差不远。

这是一条布满烛火、光线昏暗的长街,街道两旁林立着各式各样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