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娘子不甘心(131)
“昨天她弟弟来找她,他们已经去府城了。英娘要去学做豆腐的手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叶捕头张大了嘴,半天才合上,喃喃道:“怎么偏偏这个时候……”
*
路两旁的柳枝随风摇摆,马车上的英娘注视着窗外,不是在看柳拂动,而是在等人经过。
回想昨天与小叶见了面回来,就看到宋宽等在家里,他说有朋友下午就要去府城,正好一起作伴,马上就出发,让她赶紧收拾东西。她当时虽然惊讶“怎么偏偏这个时候”,但还是准备妥当。幸好到了府城可以暂时在宋宽的书院凑合一下,除了衣物银两,倒也不用准备什么。与秋兰、黄芩挥泪告别后,上了马车。
她想到与叶捕头的交谈,想到陈玠今日就要出发,幸好不是双方的约定,而是她单方面想要见他一面。就算她临时改时间出发,也不妨碍什么。
从城门出来,去府城就这一条官路,说不定她还是可以看到陈玠。
她抱着一丝侥幸,从今早上车后就一直向外面看,可惜路过几个骑马的人,都不是他。她只能继续看着眼前单调的绿。
“姐,你从上车就一直往外看,外面有什么好看的?”宋宽问道。
“没看什么。”英娘遮掩道,她瞄着外面,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宋宽:“宽儿,我给你猜一个谜语,‘田间俱备’打一字,是什么字?”
宋宽想了想,说道:“这个不难,是‘真假’的‘真’。”
是“真”吗?英娘嘴角泛起苦笑,那日她想赢个兔子灯笼给陈玠,到了最后这个字谜,说什么都想不出,最后还是花钱买一个送给他。
没想到,困住她的,始终都是一个“真”字。
不过现在,都不重要了。
这时,后面又传来马蹄声,英娘忙看向窗外,阳光明亮,照射在奔跑的身影上,更显得他英气勃勃,虽然只有一瞬,英娘看得清楚,那正是陈玠。
只一瞬,他就纵马而去,英娘探出头,只看到他的背影,她双手交叉,默默虔诚祷祝:求菩萨保佑,保佑他平安归来。
她的目光始终紧紧追随,直至那个熟悉的背影在视野中逐渐缩小,化作一个模糊的点,最终彻底消失。
还好,命运待她不薄,让她在即将离开之际,能够简单告别,得偿所愿。
她微微一笑,不经意向外一瞥,目光又落到绿柳上,突然想到今年初始,树枝还是一片干枯,她守在镖局门口,为何伟的事情心焦,而此时杨柳依依,苍翠欲滴,她已经离开县城,赶往府城。
那时她还是一个,想要倚靠丈夫主事,指望着弟弟出人头地的小妇人,将自己隐没在他们的阴影里,忍耐着,期盼着,渴望着。
渴望别人带给自己成就,比自己成就自己难得多。英娘暗自庆幸,还好她醒悟的不晚,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才能在人生的风雨中,掌舵扬帆。
正如这窗外,枝繁叶茂的柳。她就是这树的主干,不屈不挠地生于天地之间,那些人生的不如意,不过是残枝枯叶,落在地上,又滋养于自身。
她想:我是大千世界中寻常的一株柳,但我绝不要平庸。
英娘仿佛看到柳枝上的绿意涌动起来,流淌到她的心底,为她注入无穷的豪情与勇气。她的眼神清亮而坚定,暗暗发誓道:等我学成,我要让“豆香缘”成为人人称道,代代相传的老字号!
马车沿着官道不断前行,后面慈溪县的影子早已不可见,向前极目远眺,那里有崭新浓郁的绿,簇拥着起伏连绵的山,山峰像大地的脊梁,高高耸立着。
在这条连接过去与将来的官道上,英娘期待来日方长。
第78章 府城 兴宁坊的街道……
兴宁坊的街道上, 汇聚着声、色、味。“卖包子嘞,香喷喷的包子!”的叫卖声,“叮咚叮咚”货郎拨浪鼓的敲击声,江湖艺人喷火赢得的喝彩声, 此起彼伏;翠绿的青菜, 褐色的木雕,素雅的陶瓷, 琳琅满目, 应有尽有;苏合、安息、郁金等香料浓郁的芬芳能盖过瓜果的清甜, 却遮不住炙烤胡饼的面香,还有从老字号“如鲜豆腐”飘出的豆香, 香醇诱人。
这是河中府最热闹的街市, 更不用说今日是中秋佳节。处于内陆,到没有沿海地域观潮的习俗,但市集上的形色人群, 正如浪潮般熙熙攘攘。
“让一让!让一让!”
一个身着石榴裙的少女在人群中艰难穿梭,额角已经急出细密的汗水, 可就是走不出。迎面一人抱着一只活鸡,她下意识向后退一步,“啊!”腿上撞上了什么,鞋子裙子都湿了一块。她回头一看, 她撞上的正是鱼贩摆在地上的木盆, 她嘟起嘴怨道:“这下遭了, 一股鱼腥味!”
“啊呀, 走路看着点啊!”店家不满道,仔细一看,说道, “这不是贺家的大丫头,小喜吗?”
小喜抬头一看,笑着打招呼:“唐大叔,今日生意可好?”
唐大叔上下打量她:“哟,你今日打扮得可好看!”
小喜无心和他谈下去,匆匆说了一句:“大叔,祝你今日生意兴隆,我先走了!”
她好不容易挤到“如鲜豆腐”附近,却发现店门口也排了不少人,犹豫一下,转头向后门跑去,从敞开的后门跑入,见着一个伙计正在扬黄豆,气喘吁吁地问道:“小生哥,英娘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