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马金羁侠少年(84)

作者: 星芒于野 阅读记录

江元风哼了哼道:“不然还在那里睡一觉?”

王明远尴尬地笑了笑,接过祈乐知给过来的竹筒,“真的是麻烦了,其实不用特意为我打水的。”

“谁特意给你了?没看到小爷手里还有?”江元风哼道。

祈乐知不满地回头看了一眼他,江元风登时闭上了嘴,把手里的竹筒分给了井见和秦陌,自己抱着手臂往身后的粗树上倚靠,嘴里的枯草也不耐地吐了出来。

“祈姐姐,你也知道那位荀庆之吗?”井见好奇追问道。

祈乐知点了下头,“读书人应该都知道。先前江元风问我青崖书院的事情,说姓宋的怎么会对我们那么客气,在听到荀庆之名字前,我确实回答不了,可现在我知道了。”

江元风饶有兴趣笑道:“那祈司主说说。”

祈乐知站在原地单手握住剑柄道:“天下文坛的先师,我不是喜欢念书的人,可也知道‘儒道一脉,首屈一指,唯有荀圣’的话,按照年纪辈分,孟先生都要尊称一声先生的。”

原来青崖书院竟然有这样的人物,天下文脉的源头不在京都那样的繁盛地方,也不在江南文坛极其兴盛的地方,竟然在偏居一隅的顺石县,那样不起眼的一座书院中。

“读书人很强吗?能打吗?”秦陌不是很理解。

祈乐知笑了声道:“秦陌,这世上读书人反而是最厉害的,你知道在你前面十几年春竞榜有位天才剑仙吗?”

秦陌眼里有光,“是顾清源!凡人无敌!”

祈乐知笑道:“据说他就是荀庆之的学生,也是个读书人,书卷中不仅有黄金万两也有剑气纵横,他的学生遍布江湖庙堂,可以说,无人愿意得罪他,无人敢得罪他。”

秦陌点了下头似懂非懂。

江元风笑道:“听起来很德高望重,学问高深,你竟然要去书院做教谕,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授课。”

祈乐知不自然抚了抚额头,她哪里知道是这么一回事,要不了多长时间,江湖上都知道了,她祈乐知学问都能比肩荀庆之了,孟先生啊孟先生啊,你可真是把学生坑惨了。

“好了,时候不早了,先走吧。”她压下情绪道。

王明远把竹筒急忙放在了布袋中,匆匆爬上马背,催促着马驹追上他们,经过前面的一段路,他现在已经好多了。

“其实荀先生也很不容易。”他适应后也能分心聊天。

祈乐知哦了一声转头去看他,“怎么说?”

王明远道:“顺石县背依群山,山中还有不少没有归入到县的生苗。他们不同已经接受朝堂教化的熟苗,极其彪悍,还常和周边的寨垌起剧烈冲突。朝堂因为顺石县地处三州交汇之地,三大家族势力盘根错节,稍稍处置不当便是战祸,所以不敢轻举妄动,一向宽宥。导致顺石县民风越来越彪悍,荀先生想要在这里实行王道教化,实在是不易啊”

“照你这样说,这地界属于是三天一小斗,五天一大斗,时不时还有不服管束的生苗下山滋扰,王典史,你就不怕哪天在街上走着,就被人套麻袋打个半死抬着回衙门?”江元风笑道。

祈乐知皱眉瞪了眼他,他耸耸肩笑着继续策马往前走。

王明远笑道:“我说实话,确实害怕,但是,既然来了,那便尽力所为,要真的有那一日,但求无愧于心。”

江元风策马的速度缓了下来,他转头去看王明远,不知为何,看他多少顺眼了一点,“你们读书人是不是都讲究风骨,我听说那些个臣子要是劝谏天子不成,都要去撞柱子,就为了图个青史留名,至于吗?”

“人生匆匆几十年,若蜉蝣一般,我不畏死,但也希望能若荧荧烛火,照亮一方,也不枉来过。”王明远轻笑道。

江元风不以为然,他挥打马鞭,催马往前奔去。

“我曾经认识一个七品小吏,他和你一样,坚守本心,为十万百姓以身入局,最后却沦为一介布衣回乡了。”祈乐知道。

王明远笑了起来,“结局还算好,还能教书。”

祈乐知和他并肩策马前行,“不会后悔吗?”

“哈哈哈哈,为生民立命快哉快哉,哪能后悔,要是我,百死不悔。”王明远忽然大笑起来。

祈乐知也笑了,她忽然想到了离开京都的那日。

那日,她去送蔡寻文离开京都回老家。

十来年前的风华正茂殿试第一甲状元郎,现在青衣布衫,所带的不过一柄油纸伞和一个包袱。

“蔡大人,就这样走,不甘

心吗?“她问。

蔡寻文笑了笑,他抬头看向高耸巍峨的城墙,“事情得到了圆满的结局,我甘之若饴,回去后做个教书先生,也未尝不好,愿以余生,为国育材,愿做荧荧之火,燃照一方。”

她心头一震,向着蔡寻文离开的背影,长做一揖。

“祈姐姐,前面便是顺石县了。”

第60章

给我下马威?

到了顺石县的地界,王明远也要和他们作别了。

就像他说的那样,顺石县群山环抱莽莽苍林,他们站在山崖上眺望,能将顺石县大半尽收眼底,那些房屋星罗棋布的散落在其间,隐隐还能看到炊烟升起。

“祈姑娘,我要去的县衙在西南,你们要去的书院在东南,我们也要作别了,若是祈姑娘有需要尽可来衙门寻我。”王明远向祈乐知拱手作别。

祈乐知回一抱拳轻笑道:“和衙门打交道可不是好事,那便预祝王典史这一去,官运亨通万事顺遂。”

王明远也笑笑,一一向他们作别,然后拨转马头朝着山下的小径跑下去。

上一篇: 回首阑珊处 下一篇: 娇小 姐与疯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