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环(154)CP+番外
我跟陈苍海的想法是一致的,我外公曾经说过,对于老派盗墓贼来说,普通的机关术、鬼打墙又或是起尸粽子是奈何不了他们的。
因为只要有工具在手,没了路他们就可以直接给你打出一条现成的盗洞出来,普通的起尸,一根陈年老黑驴蹄子足矣,只要功夫在手,一切都不在话下。
下凶墓的基本,人数是三到四个人,但目前我们只找到了陈建国这一具尸体,这足以肯定,陈建国来时压根没给自己留后路,他应该是知道自己的结局,前来赴死的。
想到这儿,我就让陈苍海再仔细扒扒陈建国身上的东西,如果他真的是来赴死的,那他不可能连一句话都没留给自己唯一的侄子,这是不符合道理的。
然而陈苍海蹲在那儿找了半天,愣是半点东西都没再搜出来,陈建国身旁远远得掉着一个小本子,是那种只剩下零星几页的记事本,我摸了摸厚度,觉得有些不对劲,拿着本子用手电筒仔细照。
很快就让我发现了猫腻,我就赶紧喊何瑜:“快快快!你们过来看!这个本子之前写过东西。”
我们仨头对着头,把记事本平铺在地上,这本记事本的厚度规格应该是普通的200页,但现在我手里的只剩下100页不到,前面写有字迹的内容都被撕掉了。
何瑜看完那痕迹,就抬眼环视了一圈漆黑一片的石室,森森道:
“有人在我们来之前,进过这个石室,所以我们才什么东西都找不到,那是因为有人已经扫荡过了。”
我被他说得鸡皮疙瘩起了一身,我们仨麻溜从地上爬起来,上下左右开始去搜索整个石室,但是这地儿面积确实很小,顶部也没有什么能藏人的横梁,我们反反复复看了五遍,确认除了我们仨只有老鼠和空气后,这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看来撕掉笔记的人已经走了。”我盘腿坐在地上去翻看那只空空如也的记事本。
何瑜叹了口气:“又有人捷足先登,竹篮打水一场空,你们说该不会是韩剑那货吧?”
“他连个破拓本都还得别人给他解释他才能看得懂,撕笔记,我不觉得他有那么聪明。”我说着就往笔记的后半部翻,企图看到一些漏撕的信息。
翻到某一页,我的手突然停住了,随即“嗯”了一声,吸引陈苍海和何瑜都趴过来看。
“怎么了怎么了?”何瑜问。
我说:“这一页纸,只有一半被撕走了。”
第114章 一箩筐猜测
何瑜还没回过来神:“但这页纸除了撕走一半,好像也没什么特别的,不就还是白纸一张吗?”
“不对,这页纸只留下了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被撕掉了,”我对他解释道。
“通常情况下如果你想销毁一样纸张证据,必定是像前面的页码一样整页撕走,但这张纸却只撕走了下半部分,而且边缘非常整齐,这样的习惯更像是我们平时给人留便条。”
陈苍海手指拂过那一页纸的边缘,对我说:“你觉得这撕掉的半张纸,是陈叔留给我的便条?”
我点点头:“但是我并不知道这张便条有没有被他藏起来,如果这张便条被后来搜身的那些人拿走了,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何瑜灵机一动就说:“诶,我有个思路嘿!你叔平时放东西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习惯?或者说有没有什么地方是你俩才知道的,他说不定就把这便条藏那儿了。”
陈苍海沉默了,我跟何瑜对视了一眼,都不约而同地不再说话,我没着急着去想怎么出去,因为以我们三个人身上的干粮来看,吃个三四天完全没问题。
而我迫切想搞清楚的是,陈建国和韩剑来到这里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我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陈建国隐藏起来的这张消失的便条,只有找到了便条,一切才可能会有眉目。
我本以为这地方不太好想,陈苍海至少要在那里呆坐半个小时,不料他只是想了五分钟就去摸口袋里的那支钢笔,这只钢笔确实使用了很久了,笔盖上面金黄已经基本褪成了银白色。
陈苍海想也没想,伸手去拔盖子,笔盖一拔,就从中掉出来一张卷起来的小纸条。
“卧槽!”何瑜慌忙用手去接,纸条正好就掉在他手心里,他抖了抖上面的灰,“厉害呀!这量谁都不会想到有人会把纸条在笔盖里啊!”
我们起初坐得距离很远,一方面是在这封闭的石室里实在不比外头通风的石道凉快,另一方面是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儿几天没洗澡,又是炸佛塔又是走山洞掉水坑的,身上多多少少都充斥着一种难闻的味道,饶是谁都不愿意跟谁离得太近。
然而这纸条刚掉出来,转瞬间我们仨就又凑到一块儿去,也顾不上身上的汗臭味儿,都急迫地想看看陈建国留了些什么话。
何瑜做人还是很透彻的,他没拆那张卷到一起的纸条,率先递给了陈苍海,他叔叔留给他的话,所以还是让他来拆比较合适。
我俩看着他,陈苍海也没避讳我们,拆开来看了一眼就念出了声,信件的内容出乎了我的意料,它原文的篇幅有些长,我只凭着记忆默出了最重要的那部分,如下。
致苍海:这是一封离别信,我知道你一定会追来,只要你来了并找到我的尸体,就能顺利找到这封信,我会向你叙述我所经历的一切,但请记住,这封信不应留存于世,看完务必将它销毁。
1951年的九环工程,我曾是他们其中的一员,我知道这件事瞒不过你,如果你查过资料就应该明白,当年这项工程被废除的原因并不是档案上所说的资金问题,近几年我的战友们陆续去世,我知道,现在也该轮到我了,所以我要去找到拓本上的那座塔,试图找到一只九环玉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