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白月光回来后我和她在一起了(120)

作者: 十八酸钠 阅读记录

宋又杉挠挠头:“要不我问问姐姐吧。”

“不用问。”林路连忙摆手,“把这事转述一下就行。”意思是南汀然的建议决定不了她的选择,毕竟这是她的公司的业务之一,能减少成本何乐而不为。

聊完这些事,她们一同离开,在门口分道扬镳。

宋又杉摸了摸自己的发尾,扭头看到林路帅气的背影,心下一动,拐弯进了理发店,再出来时也拥有了寸头。

当看到头发从头顶掉下来落在围布上时,宋又杉感觉烦恼焦虑也随她远去。她不必再担心一抓一手的发丝,不必承受头发扎紧的难受,不必在意早起炸开的造型,不必体会黏在脸上的闷热。

望着理发店玻璃倒映的脸庞,没有头发遮掩的宋又杉能清晰地描摹自己的轮廓,观察最真实的本我。

而这舒适的一切,只需要一点点勇气。

她畅快地笑起来,也终于感受到了寸头的手感。

很爽,又无拘无束。

她知道自己向来不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她的,所以她穿着朴素随性。但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她可以更放开一些,还是以为蓄长头发是一个女人应有的标志。

直到看见林路,她才明白,头发也是可以舍去的、多余的累赘。

她以为的“应有”,其实是社会在潜移默化中加的标签。

回到寝室后,姬韫对着她惊叫出声:“宋又杉,你疯了?你怎么把头发都剃了!你是不是失恋了?是不是施少爷和秦大少爷把你抛弃了?”姬韫甚至有点幸灾乐祸。

宋又杉充耳不闻,收拾了下东西准备去于老师的实验室。

可她还是忍不住想,姬韫为何会这么以为?在她的眼里,头发竟能和神经系统挂钩,剃掉头发就是疯的象征。

这个等式实在是,太滑稽了。

好在于老师实验室的师姐们都很热情,看见她就往跟前凑,不停地问她剃了头是不是很快活,然后一个个排队摸头。

就连于老师也很赞赏。

宋又杉笑眯眯地照单全收。

果然,真正为她好的人才不会觉得她做了件傻事,反而会赞叹她的勇气。

南汀然也知道了这事,她忍不住感慨自己与宋又杉确实不同——她因为各种无谓理由不敢做的事,在宋又杉一个念头间就完成了。

作者有话说:

下一本,我想写一个脱束身衣、不服美役、没有性缘关系的爽文女主。

大概率是专栏里那本《在异能学院找妈妈的日子》

在此之前,我会努力把这本完结的……

ps:这本太憋屈了,写得我很头大!

第 62 章

南鎏然最近过得有点无聊。

秦沧明明都出院了,可却不来联系他,而他发出的邀请也石沉大海。

“南哥,出去嗨吗?咱们常去的酒吧新进的一批好酒,一起去尝尝?”跟南鎏然关系还算可以的徐阳凑到他跟前,讨好似的笑了笑。

南鎏然伸了个懒腰,矜持地点了点头,跟着徐阳去了酒吧。

忽明忽暗的包厢内,南鎏然半举着玻璃杯坐在主位,扫一眼发现有许多自己没见过的人,大概是徐阳的朋友。但他浑然不在意,反而看着身旁众生相,油然生出一种高高在上的睥睨之感。

他不动声色地抿了一口烈酒,忽的看见徐阳拉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朝他走来,毕恭毕敬地向他介绍道:“南哥,介绍个人给你认识。”

“哦?”南鎏然想象自己现在是周秉渊,面无表情极其做作地回应,“什么人?”

然后上下打量着那个陌生人。

这人戴着金边眼镜,穿着一身得体昂贵的西服,打扮得一丝不苟,不卑不亢地对着南鎏然微笑,活脱脱一位华尔街精英,在呼吸间操纵十几亿的资金流。

“南哥,他是Simon,就职于M国顶级投行Foldman。别看他年轻,其实已经从业快十年了,经他手的基金都一路飘红。”徐阳谄媚一笑,大着胆子坐在南鎏然旁边。

南鎏然不懂什么基金,蹙着眉反问:“什么意思?”

徐阳不说话,由Simon接上话茬,谦虚地摆手:“南先生,倒也没这么厉害,只是这几年的年化回报率能达到42%罢了。”他说话带了点别扭的口音。

“就是说,南哥您给他一万块,一年后能拿回一万四千二。给的越多,收获的也就越多。”徐阳在旁边给南鎏然翻译,“要是存银行,可拿不到这么多钱了。”

南鎏然不太相信这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瞥了眼徐阳,问:“真的假的?”

“知道您不信,所以兄弟我早就给您试过水了。”徐阳拿出手机,点进一个APP。

那个APP界面简洁,首页是用户持有基金的情况概览,下方有三个标签页:首页、市场、我的,清晰明了地展示了它的功能——买卖基金的。

徐阳目前持有一只名为“天华人工智能成长A”的基金,按照指数趋势来看有波动但稳步上涨,徐阳十万本金的买入在这三天内已经有了五千多块的收益。

这意味着,在短短三天之内,徐阳就白得五千多块。

“南哥你也知道,人工智能一直是热门话题,在Simon的操手下,赚得也还可以。”

这叫还可以?

如果投一百万,那三天后就能拿到五万多块,六天就是十万,两个月就赚到一百万了。而且,听徐阳的意思,放的越久,收益越高。

虽然这一百万对南鎏然来说只是两个月的零花钱,但他不会嫌钱多,还能跟他爸他妈炫耀一下自己出色的投资能力。

“是吗……”南鎏然已经心动,但还是把目光从徐阳红艳艳的屏幕上收回来,慢条斯理地说,“再说吧,我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