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家子弟考科举(268)

赵春盛也穿得厚,他本来就胖,足似一个大圆桶,跺着脚时,地都要晃三晃。

在他身后的宁毓润笑骂道:“赵春盛,你小子别将地踩塌了。”

赵春盛长大之后很注重容貌,听到宁毓润嘲笑他胖,耷拉下脸有些不悦。他朝前走了两步,靠近宁毓承,离宁毓润远了些,方回头还击道:“你难道又比我瘦了,呸!”

“总比你瘦,赵胖子。”宁毓润笑嘻嘻,冲着赵春盛挤眉弄眼。

两人你来我往,倒冲散了些考试的紧张。

终于到了宁毓承,他挎着考篮走上前,按照护卫的指定,在核验官吏的案桌前站定。

春闱核验与秋闱差不多,前朝有段时日需要脱衣查有无夹带,读书人认为“有失取士之体”,不再脱衣检查,增加了巡视的兵将。

平时在明明堂考试时,也经常按照春闱考试的规矩来入场,进行考试。

明明堂出来的考生,熟知什么能带,什么不能带进考场,对核验这一关,早已驾轻就熟。

核验的官吏对过宁毓承的录名,翻动检查过考篮,给他一个号,便让他进去了。

贡院考场内,寻到号的考生已经坐好。宁毓承的号在靠讲台右前方,他上前放下考篮,不动声色四下打量,大约估计了下。

整个贡院,约莫有上百个兵将巡逻,气氛森严。

考试在辰时中准时开始,下午申时中结束。考生迟到不得进场,考试答完考卷,可提前交卷离场。

天一点点亮起来,考场逐渐坐满,考官走了进来。

考官在考试前保密,为了避嫌,被指定春闱的官员一般在差使派下来时,就开始闭门谢客。

此举好比是掩耳盗铃,朝廷又有了应对措施,便是考卷不但糊名,还采取誊抄制度。誊抄后,阅卷的官员认不出笔迹,便能杜绝舞弊。

除此之外,考试结束后,贡院便会关门,所有阅卷的官员被关在里面,直到阅卷结束。

官员当然不会被关在考场,他们在贡院另外的屋子中,有歇息的地方,还有仆人将他们伺候得舒适妥帖。

今年的主考官是门下省金侍郎,与宁悟明一样,他也位同副相。金侍郎学识丰富,以一手行楷闻名天下。

宣读考试规定之后,考试正式开始。

与秋闱相同,第一天考帖经,春闱比秋闱多考十帖。

拿到考卷,宁毓承先看题目,顺便磨墨。清水放久了,已经开始结冰,不好磨开。墨汁对写字重要,宁毓承先放弃看题目,专心致志磨墨。

待磨好墨之后,宁毓承飞快捡着十拿九稳的题目回答。要是他不赶快些,墨汁又会被冻住。

写字时手臂动起来尙好,就是自腿下开始发寒。宁毓承在桌底下左右张合着腿,再抬脚,让腿脚血液流动起来。

时辰一点点过去,考场的动静越来越大。有人擤着鼻涕,也有人吸鼻子。

金侍郎与一众考官,兵将们来回走动。毕竟天气着实太冷,只要考生不曾有作弊的迹象,他们皆置之不理。

起初宁毓承还能坚持住,到了午间气温升高,由于坐着不动太久,并没有感到好过些,反而越来越冷。

宁毓承请示去如厕,角落恭桶快满,臭不可闻。他屏住呼吸闭眼迅速解决了,快速退了出来。来回走动,被臭味冲击之后,宁毓承感到脑子清明了些。

在京城这段时日埋头苦读,今天的帖经,宁毓承基本上都十拿九稳当。

下午与早间一样,天气只会越来越冷。宁毓承检查了两遍,在脑子开始昏沉时,果断交卷。

陆续有人交卷离场,宁毓承走出去时,看到两个兵丁架着一个晕倒的考生走了出来,四下找着那人的家人仆从。

有人奔了上前,着急地问来问去。宁毓承看了片刻,长叹了口气。

长安与福山福水他们都等在考场外,这时他们跑了过来,福山福水紧张不已上前接过考篮,小心翼翼问道:“七郎,考完了?二郎他们都还没出来。”

有大海他们在这里等着,宁毓承不知他们何时出来,道:“考完了,走吧,我们先回去。”

福山福水驾车送宁毓承回府,长安领着人继续等在贡院前。回到府,进了暖和的屋子,再吃了盏热茶下肚,宁毓承总算缓过气。

没多久,宁毓闵她们陆续回府。福山出去打听之后回来,道:“七郎放心,二郎他们都没事。”

宁毓承嗯了声,他想了下,道:“你去跟他们都说一声,明天再多穿些,多带几块布巾擦鼻涕。要是冷得受不住,一定不要硬撑,头脑发昏会出错。要是因此着凉生病,脑子更不清楚,后天考策论才是重中之重。”

福山出去了,从宁毓闵到宁毓衡他们都交代了一声。到了晚间,宁悟明下值回府,再每人去看过一遍,他也不问考试如何,只叮嘱莫要生病,吃好睡好。

翌日的天气与昨日一样寒冷,考场有人咳嗽,擤鼻涕的声音络绎不绝。宁毓承带进去的布巾,也全部用完。

墨义的考题,一样比秋闱多十条。宁毓承有道墨义不能确定,他试着在草纸上墨了几次,选了最通顺的写上,在他即将在衣袖上擦清鼻涕时,交卷离场。

他出去没一会,福山赶来马车时,宁毓闵他们也陆续出来了。大家一起回府,说了几句今天又有两人晕过去的闲话,各自回屋歇着,等着应战明天最后一场最重要的考试。

策论一科占据的比重大,寒冷的考场,兵将走动的脚步声,仿佛是踏在大家的心上,考场严肃得带着臭味的空气都变得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