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宦逢三春(36)

作者: 佳熠 阅读记录

叶南晞静静地凝视着他,恍惚间只觉得眼前的冯钰像是变了一个人。身上原本的谦恭柔顺全没有了,他举手投足间充斥着自信而强

势的气度,眼睛里闪烁着睿智的光。

冯钰侧过头,目光透过敞开的窗户,遥遥看向天边,双眼里盛满了嫣粉色的晚霞:“肃州的灾情需要有人主持大局,肃州的百姓也需要一个主心骨。我们得让百姓相信头顶之上有青天,眼前乌云蔽日只是暂时的,所有的痛苦终将会过去。而将他们从痛苦中拯救出来的,将是吾主——东宫储君,太子萧绰。”

最终的八个字似重锤一般,一下下重重地敲击在叶南晞的心口上。胸膛隐隐鼓胀起来,当中有热血在流淌。

的确,大灾当前人心惶惶,谁在这时候站出来,谁便是百姓们心中的神。

叶南晞垂眸看向一旁,唇边隐约浮起一抹欣慰的笑意。沉吟片刻后,她接着冯钰的话问道:“那你怎么就能保证信王一定会站在太子这边?万一他不肯淌这趟浑水怎么办?毕竟古往今来牵扯进夺嫡的人,大多都没有好下场。”

冯钰很认真的思索片刻,回头对上叶南晞的目光:“陛下忌惮藩王势力,表面上虽从未苛待各藩王,但也一直明里暗里的有意打压。信王出身不好,手中并无实权,这些年活得很是低调,一直安安分分地做他的闲散王爷。三年前,在宫中的元宵宴上,我曾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当时见他谈吐不凡,我便有心留意他。”话到此处,他一脸神秘地勾唇浅笑:“前些年曾有一本《饮月录》流传甚广,后来渐渐传至京城。书中博古论今,针砭时弊,有些观点虽尖锐了些,却也引人深思。我当时派人去查了,那本书的作者署名‘松下客’,实际上正是信王本人。”

叶南晞一瞪眼:“这你都知道?”

冯钰笑着点了点头:“太子殿下在朝中可用的人不多,我一直在私底下暗暗留意,希望能为殿下发掘到沧海遗珠。你想想看,信王这样年轻,又有心著书传世,可见他绝非表面上那般不争不抢,无欲无求。”

叶南晞深以为然地开口道:“心有抱负的人,的确很难接受自己一辈子庸碌无为。”

冯钰得了叶南晞的认同,笑容不禁更深了些:“这便是了,信王不受陛下重用,宁王那边的能臣那样多,自然也不会将他放在眼里。我给他写信既是求他出手相助,也是在给他机会,助他来日高居庙堂,有机会施展抱负。退一万步讲,就算来日登基的不是太子,可他身负萧氏血脉,依旧是王爷,处境不会比现在更差,所以,又有什么理由不趁机替自己搏一把?”

叶南晞又问:“可是信王无权无势,他真的能帮得到太子吗?”

冯钰一点头:“你别忘了各藩王手里都有府兵,多则过千,少则几百。我们又不打算真的送那些兵上战场,之所以要用他们,更多的是为了威慑郭党,所以这么些人已经绰绰有余。我相信他郭权再嚣张,也不敢对信王动刀剑,毕竟那可是形同造反,他没有这样的胆子。”

冯钰的话彻底扫清了叶南晞心里的顾虑,她单手撑住下巴,笑着看向冯钰,眼睛里满是欣赏:“不愧是阿钰,换了我可盘算不了这么复杂的事情。”

冯钰没想到叶南晞会这样直白的夸自己,不由得一阵羞涩。低下头抿了抿唇,他低声咕哝道:“都是权衡各方、算计人心的把戏,没什么的。”

两封信交由赵简手中送了出去,冯钰打算留在肃州等待太子驾临。

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叶南晞开始和山寨里的众人打交道。山寨中除了十多名从兴威军里叛逃出来的军士外,大多数都是平民百姓,当中不乏有老弱妇孺。最初,所有村民们的人数加起来共有近百人,然而随着粮食与药品的短缺,开始每天有人死亡。

叶南晞与冯钰已然将干粮主动交了出去,可是那一丁点儿的口粮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当前的困境。

叶南晞与冯钰站在屋前,看着一男子拉着一辆板车从屋前经过,板车上顺躺着七八具尸体,其中两具尸体身长明显短一截,俨然是未长成的孩子。

一股若有似无的腐臭气迎风飘来,叶南晞早已习惯了这种味道,不再如之前那般反胃,只是暗暗地皱眉屏息。及至等那板车走远了,她回头看向冯钰。

冯钰原本就白皙的肤色此刻惨白如纸。这些天他几乎没怎么进食,两侧的面颊明显凹陷下去,再加上肩膀上的伤口未愈,整个人显得十分憔悴。

叶南晞知道他心善,心肠软,一次次目睹死亡而无能为力与他而言是一种精神凌迟。一颗心像是油煎似的,分分秒秒都是煎熬,不知何时才是尽头。叶南晞实在担心,忍不住轻声唤他:“阿钰,你没事罢?”

冯钰没回答,整个人犹如木雕泥塑,望着板车离开的方向一动不动。

叶南晞再次出声:“阿钰?”

冯钰这回有了反应,然而短暂与叶南晞对视一瞬,他忽然拔腿就走。叶南晞追在他身后,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

二人就这样一前一后的行走在野草丛生的黄土地上,百余步路走过去,叶南晞跟着冯钰走到了赵氏兄弟的小屋前。赵简正与手底下的几个兄弟聚在树下商议着什么,赵筠也在其中。

忽然听见脚步声,赵简循声回头,看见了冯钰与他身后的叶南晞。他顺势问道:“你们怎么来了?”

冯钰冷肃着一张脸,说起话来也是直挺挺硬邦邦:“你们在商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