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宦逢三春(53)

作者: 佳熠 阅读记录

萧珩笑的和善:“没什么的,太子殿下身边的人,定有不凡之处,自当礼敬,且坐罢。”

叶南晞将手中的大氅挂在挂衣服的横杆上,转身与冯钰相对着坐在门前的两把小杌子上。

萧绰看着那横杆上的大氅凝视片刻,似是有话想说,可是心里装着的事太多,现在不是说闲事的时候。心事重重地收回目光,他将双手拢在炭炉上取暖:“你二人在肃州这些日子,想必已对当地的情况有了些了解。不妨趁此机会说一说,孤想先听听你们的意见。”

以往遇见这类政事,萧绰总是习惯性的先询问冯钰的意见,如今也是一样,只是多了个叶南晞。叶南晞到底是这个时代的闯入者,对许多事了解的有限,口齿又算不上特别伶俐。

因此,在短暂的一个眼神交流过后,冯钰主动开口道:“先是天灾,再是人祸,肃州如今时局已不是杀几个贪官污吏便能扭转的,当下最要紧的先赈灾,等百姓保住了性命,再去处置那些个罪魁祸首也不迟。”

话到此处,他顿了顿,察言观色的观察着身边的萧绰与萧珩。只见萧绰低头沉思,萧珩则抓了一把松子,剥的正是专心,二人皆没有要反驳的意思。

冯钰沉下心,顺势接着又道:“所以依奴婢看来,殿下如今首要该做的便是发布赈灾令,严格管控粮价,查

封各处私自囤积的粮食,再将查封来的粮拿去施粥,在肃州各地开设临时的粥铺。总而言之,先定民心,再治乱象。”

萧绰深以为然地一点头:“不错,孤也是这般想的,那些个衙门里的官员已经全部被孤差人扔进牢里,全圈起来了。横竖他们也跑不掉,让他们难受几日也好。”

一旁的萧珩忽然停下手中的动作,将刚剥下的几瓣松子壳扔进炭炉里,然后在噼里啪啦的爆响声中看向萧绰:“你既要让他们受罪,不如彻底一点。”

萧绰迎着他一偏脑袋:“小叔叔有何想法?”

萧珩笑着将松子仁拍进嘴里,没直接答话,而是鼓起嗓子唤来了门口的近卫:“擎山,进来!”

话音落下,一道健壮的身影从门缝里挤了进来。擎山拱手抱拳:“主子。”

萧珩开口吩咐对方:“去跟大牢那边说,这几日不必给牢里那些官吏送饭,结结实实饿他们几天,让他们也尝尝饿肚子的滋味。”

擎山颔首应声:“是,主子,我这就去。”

擎山转身欲走,萧珩又叫住他,补充道:“水也别轻易给,只把命吊住便是。”

眼看擎山的背影这次彻底消失在门后,萧珩收回目光。甫一抬眼,正对上萧绰略显讶异的目光,他解释道:“我没别的意思,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图个方便。他们虚弱一点,痛苦一点,咱们到时候问话问得才能更顺畅不是?”

萧绰回过神来,轻轻一点头:“是,此话在理。”

一旁的叶南晞表面上不动声色,沉默不语,暗地里却在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面前的二人。一双眼睛瞧瞧萧绰,再看看萧珩,渐渐地,她像是品茶般品出了兴味。

两人都是出身皇室,可性格举止却是迥异。

萧绰自小生长于深宫,气质沉着老练;而萧珩虽身在王府,却有机会混迹于市井,身上沾染了市井特有的油滑气。做起事来大有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意思。

好在他的手段似乎也并非什么恶毒手段,无伤大雅,只是与他尊贵的身份不大相符,如此反差实在让人觉得有趣。

叶南晞这边正想着,萧珩那边则笑着把手里刚剥好的两颗松子仁塞进萧绰手心里:“你吃,今年新下来的第一批松子,可香了。”

萧绰低头看着掌心里的松子仁,鼻腔里呼出两道沉重的热气。

冯钰看出他心事重,柔声劝慰道:“殿下不必太过忧虑,此事既然已有了方向,自有奴婢替殿下打理。”

萧绰抬眼看向他:“孤知道,孤不是不放心你,只是一想到眼下的光景,百姓饿的啃树皮,我们却有松子吃,难免感到唏嘘。”

这话令萧珩不禁喉头一梗,他咳嗽了一声,险些呛到自己。目光讪讪的扫过面前的两人,他忽然咧嘴一笑:“不吃了。”大剌剌地拍了拍手上的碎屑,举手投足间尽显玩世不恭:“如今时局特殊,咱们也与民同苦,好让百姓们知道天家慈悲,咱们这些人也不全都是狼心狗肺之辈。”

赈灾一事就此有了方向,接下来便是商讨具体的执行细节。如今他们身在肃州,不似在京城时办事那般方便,其缘故倒不是因为旁的,而是找不到知根知底、用着趁手的人。

冯钰一直惦记着赵氏兄弟,此刻便借着这个机会向萧绰提了起来。

萧绰捧着一杯热茶,思索着询问道:“你提到的这两人,可是当时交给你账本的两人?”

冯钰颔首应声:“正是。”

萧绰看着炭盆里飘起的炭灰沉吟片刻:“这俩人的家世背景你可有细查过?”

冯钰认真地一点头:“查过,世代军户,从他祖父那代便开始了,说起来倒是十分清白。他二人身上虽沾着些草莽气,但毕竟是武人出身,只要心无恶念,草莽气倒不一定是坏事,反而更显得忠义。”

萧绰轻轻“嗯”了一声:“你看人的眼光向来不差,又与他们接触过几日,若觉得可用,便用罢,至于如何安排,你自行决定,不必再来问孤。”

有了萧绰这句话,赵氏兄弟便算是彻底翻了身,不仅之前私劫官粮的事儿一笔勾销,往后倒前程更是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