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宦逢三春(91)

作者: 佳熠 阅读记录

这主意并不复杂,关键是要讲究一个“不经意”。不经意察觉,不经意翻开,不经意多看了两眼,然后不经意走了心。

简而言之,这是桩细致活,讲究一个润物细无声。

于是到了次日,萧绰刚用过午膳,冯钰掐着点儿出现在他面前,然后提议趁着天气好,不如去外头走走。

萧绰从一早就闷在屋子里,此刻听了这话,他从善如流地一掸袍摆站起身,随着冯钰出了寝殿,往御花园的方向走去。

御花园极大,两人同着身后的侍从们不知不觉间来到了碧涛林。冬日草木凋零,唯有碧涛林里的青松翠柏一片苍翠。

苍翠间立着一座石亭,阳光顺着飞檐斜射进来,将小小的亭子渲染成了一片金灿灿的天地。

冯钰适时地开口道:“陛下,不如去亭子里歇歇,那里阳光正好。”

虽然隆冬已过,但是春寒料峭,晒太阳仍是件惬意的事。

缓步走进亭子里,萧绰刚要选个地方坐下,余光偶然瞥见不远处的石桌上放着一本书。微风拂过,翻的书页“哗哗”作响。他心生好奇,走上前顺手拿起来,只见那书的封面印着三个字——《山月行》。

此刻闲来无事,萧绰站在暖阳里,顺手将书翻开,一行行娟秀的小字映入眼帘。他随意择了一处为开头,原本只是随意瞧瞧,未曾想这一看还真的看了进去。他看过原文,转而去看评注。很快,评注中的一段文字吸引了他的注意:

“余展卷读游记,所述云峰烟岚,碧水清流,令人神驰魂萦,恍若梦入仙境。若可化作白鹤,乘云而去,便可涉千山,濯足万川,与清风为侣,与明月相伴,尽赏世间奇绝之美。奈何尘世羁绊,步履难逾咫尺,唯倚案临窗,观浮

云远逝,听风过林梢,寄渴望于诗文之间,以慰心中寥落。倘有来生,当作游子,遍历山河,了却夙愿。”

“与清风为侣,与明月相伴。”萧绰反复呢喃这两句。恍惚间,积在心头的浮灰似被一缕清风吹散,这清丽的文字,婉约的笔触,令他有了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他仿佛随着落笔之人站在险峰之巅,流水之畔,倏忽间大梦一场,最终还是落回四方的天地间。

寥寥数笔文字,勾勒出一个人的灵魂的一角,而那一角好似一面镜子,让他在镜中看见了自己的模样。

双手缓缓垂下,萧绰望着地面怅然若失,片刻后回过神,他转头看向冯钰:“这书是哪儿来的?”

冯钰丝毫不露破绽,镇定自若地颔首道:“微臣这便去吩咐人去查。”

萧绰没再多说什么,只将那游记收了起来。回到寝殿后,他一边继续细读那本游记与评注,一边等待着冯钰那头的回信。

冯钰心思敏锐,知道这回信不能立刻就给,给得快了,容易使人丧失神秘感,得吊一吊萧绰的胃口。

果然,萧绰的心像是被那几笔字勾住了似的,及至到了深夜即将就寝时,仍抱着那书不肯撒手。

这书究竟是谁留在那里的?

不会是往来皇宫的朝臣,萧绰暗暗地想,因为朝臣们出入皇宫皆是为了公务,不会把这种闲书带在身上;也不会是往来巡逻的禁卫。禁卫们都是武将,大字不识一个,但凡有这样好的文采,该去考功名才是,何至于干这苦差。

多半是宫里的哪位女官或是内官,萧绰的手指轻轻拂过字迹,越看越觉得那笔迹应该是出自女子之手。但无论对方是谁,都是自己的知音。

同样受困于宫墙,同样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

行于山水天地间,多么奢侈的愿望,单是想想便令人心潮澎湃。他真想立刻就把那人找出来,然后温一壶酒,就着这本书与对方谈天说地。

萧绰忘记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只知道再睁眼时,已到了次日晨起的时候,而那本游记仍被他握在手中。

心头的好奇感越发浓烈,他缓缓起身坐在床榻上,旁边正有内侍在挑幔帐,他瞟了一眼,睡眼惺忪的哑声道:“去同伴伴说,让他快些查,朕今日便要知道那游记的主人是谁。”

内侍应了一声,转头便将这话传给了冯钰。冯钰不敢再多卖关子,趁着下朝后,他走在萧绰身边,压低声音道:“陛下,人已经查出来了。”

萧绰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脚步也跟着一顿,他回头看向冯钰:“是谁?”

冯钰直截了当地回答:“是皇后娘娘。”

这个答案完全出乎萧绰的预料,他愣了一下,确认性的又问:“怎么会是她呢?你确定没弄错?”

冯钰颔首:“不会有错。”

萧绰还是不肯相信:“不应该啊,皇后的东西怎么会被落在那里?”

冯钰早已将说辞反复斟酌过,此刻正好派上用场:“此事说来也巧,原是南晞偶然看见娘娘的这本书,觉得有趣,遂借来赏读。不知怎的,在碧涛林逗留时,不慎把书遗留在那里,如此恰好被陛下捡到。”

萧绰眉心微沉,若有所思的将目光望向远处,远处是层层叠叠的琉璃瓦顶,好似一道道的璀璨的金色波浪。

忽然一阵凉风袭来,繁荣的思绪被一扫而光。他想起前日去看望卫婉时,她的宫人以她疲累为由将自己挡了回来,自己原想着次日再去,哪知公务繁忙,一拖拖到了今天。

萧绰深深地吸进一口气,又悠悠的吐了出去,心里莫名生出不曾有过的期待感:“走,去坤宁宫,瞧瞧皇后。”

与此同时,坤宁宫里正是热闹。

沉香拿来了支花毽,进屋时一副喜气洋洋的表情,献宝似的拿给卫婉看:“宫里小丫头们做的,奴婢瞧着挺精致,就要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