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妹妹匡扶大明(141)
“万望将军容允。”
赵明州定定地看着他,许是朱
由榔心绪激昂,他不在觉地前倾着身子,与明州的距离越来越近。从赵明州的角度,能清晰地看到他脸上细微的褶皱,下垂的狭长睫毛以及颧骨上方几难辨认的一抹微红。耳畔的嗡鸣声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树叶被风吹动的哗啦声,细弱却动听的金铃子的叫声,以及成片的青草弯腰倒伏发出的闷闷地呼呼声。
赵明州感到自己躁动愤怒的心,在这一刻,似乎缓缓落向了地面,落向了某个温暖的,安逸的角落。
她想她明白了,为什么般般要将那个灵魂庭院称为“宁芳”,这位小王爷的确是拥有能够让人安定平静的力量。对于一个历史上的帝王来说,这个能力是可笑而荒唐的,可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却是难能可贵的。
她叹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从刚开始近乎麻木的冷峻变得平和柔软。
“那你现在愿意帮我一个忙吗。”
朱由榔忙不迭地点头,带着一种近乎殷勤的主动:“将军请讲。”
“咱们去那边儿山头上挖个坑儿,把我的好战友埋了。”
第109章
长夜将尽(一)这北伐,究竟要怎么‘……
天空蓝得几乎透光而出,将秋日的山坡映照出绮丽的华彩。若不仔细观瞧,极难发现那掩映在枫叶下缓缓移动的队伍。
他们身着统一制式的棉甲,身姿匍得极低。那棉甲的颜色与众不同,是如同衰败枯草般地苍黄色,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难分彼此。士兵的脸上涂画着或黄或绿的油彩,只隐约露出被阳光晒成小麦色的皮肤。
他们不急不躁,每当有山谷吹上来的山风将草野吹得倒伏之时,他们便立时停止前进的步伐,卧入就近的草窝里。此时此刻,只怕天空中翱翔的苍鹰也难以发现这帮比狡兔还要谨慎的士兵。
“赵将军”,苏观生数次抻长脖子辨认无果后,不好意思地低声道:“苏某也真是老年昏花了,到现在还没看着咱们的人呢……”
身边没有义子苏大强作陪,苏观生只得麻烦观礼台上的赵明州来讲解。
赵明州爽朗地笑了笑,用手指着山坡上每隔十米便树立的距离标牌:“苏大人,您能看见那个红底黑字的标牌吗?”
苏观生眯缝着眼睛看了看,忙不迭点头:“能的能的。”
“那就好办。您就盯着那标牌瞧,隔不多时便会有几个黄色的人影一闪而过。”
“哎呀!我看着了!”苏观生突然抚掌大笑,引得周围的文官集团同僚连连侧目。
要说这也怪不得苏大人,他漫无目的地看了十分钟了,这才刚刚找到目标,又岂能不惊,岂能不喜?
高高垒砌的观礼台上,主位上坐着朱由榔与太后,左右各设两处副台,则挤满了武将文臣。副台的下首是百姓们也可进入的阅兵区域,肇庆城的百姓们都穿戴着自己最鲜亮的衣服前来观礼。
这场阅兵式,是扩大规模后的明州军第一次公开亮相,自然万众瞩目。此时展示的是斥候阵列,在赵明州的安排下,明州军的斥候们穿上了新装备——隐彩服,从山坡上攻向设定好的目标地。
“这怪不得苏山长,吾也是观之良久方有所查。”瞿式肆捋了捋长髯,对赵明州微笑颔首,“的确是赵将军练得好兵,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骁勇无匹啊!”
“瞿阁部过奖了,若没有阁部的后勤支援,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赵明州赶紧顺着瞿式肆的话头儿夸了下去,“还有各位大人对我军无限的包容,坚定的信心,以及倾尽全力的支持,这才是我军能不断向好的根本原因。”
“赵将军说得好!”
“赵将军高见!”
这一夸让所有观礼台的文官集团们都面上有光,应和声响成了一片。
似乎是为了给这将相和的盛景再添一声彩,已经升任参将的李攀高喊了一声:“射击!”
所有隐藏在树影中的士兵齐齐起身,向着二十米外的枪靶射击。
“砰,砰,砰”一阵带着火药味儿的烟雾弥漫开来,自烟雾之中又冲出十数支利箭,以摄魂夺魄的声威钉在靶子上。
“好!”短暂地静默之后,观礼台上的众人发出惊天动地的喝彩声。
不多时,十五位头顶着红缨的士兵列队来到观礼台前,高高举起十五个枪靶。
只见那枪靶的圆心皆有一个被子弹击穿的黑洞,而一支雕翎箭则稳稳地钉在那洞眼儿上,十五个枪靶尽皆如是。
这一下,连最为沉稳刚毅的瞿式肆瞿大人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欣喜,鼓起掌来:“百步穿杨,百步穿杨啊!”
赵明州自豪的微微仰起下颌,轻声道:“再有准头的枪,也得射到敌人的头颅里,才算百步穿杨。”
瞿式肆转头看着这位冉冉升起的大明女将,她的脸上挂着饶有深意地笑容,让那平凡的五官也迸射出动人心魄的华彩。
瞿式肆心中暗道不好,这赵明州哪里都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别有一种压榨官吏的本事,与她共事的这一年里,瞿式肆可算见识了个彻底。只要她赵明州想办的事情,哪怕是把所有官员的脑袋都绑在裤腰带上,昼夜不休忙得提溜转,那也得办成。最可怕的是,圣上还全力支持,跟着这位赵将军一起驾驶着大明这驾马车拼了命的狂奔,当真是历史上明君能臣的模样。
此时见赵明州这一笑,一种无形的压力便笼罩在瞿式肆的头顶。
躲是躲不掉的,赵明州已经把话点得这么清楚了,他也只能“束手就擒”了。瞿式肆叹了口气,越过欢呼不断的众人走到赵明州身边,压低声音道:“看来赵将军有话要对瞿某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