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姐姐的自救指北(83)

作者: 是旺崽不是旺仔 阅读记录

见沈佩珮也到了,肖宇坤也就不再遮掩,直言道:“还请国公爷同意我与佩佩的婚事。”

沈子川见他一个太子总跪着跟他说话,要是传到梁徽帝耳朵里,恐怕少不了惹麻烦,只好起身扶起他,软下语气道:“万事都要先商量,殿下起来再说吧,还得先看看佩佩的意思呢。”

肖宇坤半推半就着站起身,十分自信地看向沈佩珮,“佩佩之前就同我说好了的。”

“我们是两情相悦。”

“这种话殿下可莫要乱说啊。”沈佩珮哑着嗓子突然出声,满脸的不可置信,“沈家世代书香,家教甚严,女子自幼便习礼,守规矩,从未有过逾越之举,殿下所言‘两情相悦’,恐怕是误会了。”

肖宇坤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沈小姐何必如此推脱,我那御赐的盘龙玉佩的另一半你不是已经收下了吗?”

当初肖宇坤立储之时,王氏一族正好给梁徽帝献了块通体碧绿的稀世美玉,梁徽帝考虑到王氏是太子母族,便命人将这块玉雕成了两块能合而为一的盘龙玉佩,希望他能早日成家立业。

梁徽帝在立储仪式亲自将玉佩交给了肖宇坤,大梁朝上下自然都知道这么一块玉佩。

听到沈佩珮收了玉佩的另一半,沈子川冷漠的表情也再也绷不住,慌张地看向沈佩珮,“佩佩你真收了?”

沈佩珮倒是神色淡然,仿佛一切与她无关。

她轻轻抬眸,目光坦荡,与肖宇坤对视片刻后垂下眼帘,唇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太子殿下所说之物,我见都没见过,算是哪门子的定情信物?”

见沈佩珮抵死不认,肖宇坤不免怒火中烧。

他冷笑一声,上前一步逼近沈佩珮,语气免不了有些咄咄逼人,“哦?我竟不知道沈家的家教还有收了别人东西不认这一条。”

“没拿就是没拿”,沈佩珮微微仰起头,直视着他的眼睛,没有丝毫退让。

那盘龙玉佩早就在祁连公主的墓前丢进香灰炉里烧了,要找,就只能去那封禁了的佛堂里去找,反正在这宁国公府找不到。

“殿下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将这沈府上上下下都搜一遍。”

肖宇坤冷哼一声,露出个讥讽的笑,“沈佩珮,你以为我不敢吗?那盘龙玉佩是御赐之物,别说你这只是个小小国公府不见的,就算是在大梁皇宫,那也是说搜就搜的。”

说完他朝身后的侍卫挥了挥手,“搜!”

侍卫们立刻分散开,朝国公府各个院子飞奔而去。

一时间,正堂内静极了,沈老夫人阴沉着一张脸,手里的佛珠没有再动,沈子川也气得满脸通红。

虽然那玉佩确是御赐之物,但肖宇坤不问一声便由着下面人在国公府翻箱倒柜地查找,这成何体统?

这不是明着打他宁国公府的脸吗?

忽然,门外匆匆走进来一道白色的身影,一道清朗的男声响起,“殿下,快些将人叫回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说话之人一身白衣,面容清俊,虽步履匆匆却不失风度——正是穆月。

太子闻言,脸色微变,气恼道:“她分明收了那玉佩,如今抵死不认,倒成了我诬陷她,是我的不是了,若不搜出这玉佩,怎么证明我的清白。”

穆月见他如此不懂得审时夺度,无奈地摇了摇头,压低了声音对肖宇坤耳语道:“殿下是否还记得娘娘的嘱咐。”

“你!”,肖宇坤猛地抬头,脸上的怒意更甚,“你也来威胁我?”

穆月抓过他指着自己的手指,重重地喊了声“殿下”,随即跪下身去,“快些把人叫回来吧!

肖宇坤见他如此,表情空白了一瞬,后知后觉对身后的侍卫道:“不搜了,把人全部叫回来。”

见肖宇坤虽面上仍有不甘,却还是将人喊了回来,穆月终于松了口气,起身面向沈子川深深鞠了一躬,语气诚恳,“今日之事乃殿下因娘娘重病心急所致,冒犯了府上,还请国公爷见谅。”

沈子川面色铁青,锐利的目光扫过站着的二人,冷哼一声,“老夫出走半生,见过的人里太子殿下的孝心可为当世第一,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没找到玉佩肖宇坤本就生气,听到沈子川这不阴不阳地讽刺更是怒火中烧,刚要开口反驳,就被穆月拦下,“国公爷言重了,殿下年轻气盛,行事难免冲动,但绝无冒犯之意啊,还请国公爷看在皇后娘娘病重的份上,原谅殿下这一次吧。”

他说完,又转身看向太子,“殿下今日之事闹得够大了,若再胡闹,传到陛下耳朵里,恐怕再难收场。”

肖宇坤本就是借着探望母后的名义才解了几天禁足,听到穆月这

样说不由得神色一变,再大的怨气也强压着吞了下去,冲沈子川拱手行礼道:“今日之事,是本宫唐突了,改日定当亲自登门赔罪,还望国公爷莫要介怀。”

沈子川扫了他一眼,伸手接过一旁嬷嬷递过来的新茶,放在嘴边轻轻吹了吹,饮了一口,才缓缓开口道:“登门谢罪就免了,老夫心中自然有数,殿下既心系娘娘,趁着天色还早还是赶紧回宫去吧,也帮老夫问候一声。”

沈子川赶客的意思再明显不过,肖宇坤眯起眼睛似乎还有不甘,冷哼一声,就要甩袖离去。

穆月连忙扯了把他的袖子没让他先走,对正堂内众人微微颔首以表歉意后,才道:“今日多有打扰,我们就先告辞了。”

见沈子川点了头,他才松开肖宇坤,同他一齐大步离开。

待他们走远,沈子川才如释重负一般,往椅背上一倒,看向沈佩珮道:“你同我说实话,究竟有没有收太子的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