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太子妃后我躺赢了(402)+番外
再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朕意识到即使自己已经是皇帝了,可是没有实权还是一个别人想逗弄就逗弄的玩具。还记得那时候,朕刚好和师傅一起在练字,可是鳌拜未经通报就直接闯入不说,还当场将朕的师傅砍杀,事后还以对方误导朕思想为由将他一家老小杀了个片甲不留。
可是那位师傅有什么错,他只是见不过朕已经成为了皇帝还没有学习过帝王心术,给朕讲解《资治通鉴》罢了。你看,人啊,就是不能弱小,只是一件这样的小事,可是在掌权者的眼中,就是一个小玩意,想杀就杀。
再后来,朕登基的第二年,太后就与世长辞了。都说她是因为思念先皇成疾,身无残念,药石无罔。可是怎么可能呢?皇阿玛喜欢的可不是额娘,再说在朕登基之前,皇阿玛可是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额娘了,我们当时只是现在后宫好好活下去而已。
朕登基后,太厚的身体很好,甚至因为得到了细心的照顾,活个几十年不成问题。可就是这样身体健康,对未来抱有期望的额娘,居然最后因为思念成疾病逝了。
你敢相信吗?要是换做是你,你应该如何做?”
福全没想到康熙会问他这样的问题,说实话,自家额娘在生前的时候虽然说过太后去世有疑点,可是他一直没有在意,没想到这里面的水这样深。
代入自己想了想,要是自己真的被选中成为下一任皇帝,那么首先遭殃的肯定是董鄂家,不仅如此就是宫里的额娘也会是第一受害人。更别提还有董鄂妃的影响,让满朝文武和整个后宫对于董鄂一族人深恶痛绝,想想皇阿玛后宫的一大半蒙古人,要是自己真的成为了皇帝,肯定会被掌握在手心里,牢牢捏死。
再就是当时鳌拜势大,自己真的敢反抗对方吗?不仅如此,外患也不少,三藩动乱,噶尔丹虎视眈眈,种种难题,没有一个是自己能够解开的。
再看看面前的康熙,福全心中的想法不自觉的变了,不得不说,对方的能力是真强,而且天生会帝王心术,掌控人心被他玩出花样了。
如果当年情况真的变成了自己登基,也许大清现在已经被掌控在蒙古人手中或者说鳌拜的名下,总归不是爱新觉罗的了。
认输了,他真的输了。想到这里,福全跨下了肩膀,不再反驳,而是静静的等待康熙的审判。
康熙:“二哥回去养老吧,亲王府以后是昌全的了,看在二哥的面子上,朕会照顾的,但是多余的,就没有了。二哥,朕再问你,为什么选择胤禩?”
第200章 尘埃落定
福全都已经做好准备让话题结束了,没想到康熙在最后居然还想问这个问题,他用那已经没有了精神气的眼睛盯着康熙:“你不是早就猜到了吗?这一次江南之行,小四和小八身边应该都有人吧?”
康熙沉默了,皇帝皇帝,虽说是九五之尊,但也是孤家寡人,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可以相信的人。小四和小八在去之前他就已经安排了人,只不过小四身边是胤礽之前给的暗卫,小八身边另做安排。
可以说胤禛和胤禩他们在江南发生的一切他几乎都知晓。别说什么天高皇帝远,到了他们这个阶层,就会清楚,不是皇帝不管,而是有些事情皇帝不想管。他要是想要知道什么,会有无数人捧着脑袋将消息奉上,更何况他在江南可不止曹家一个探子,很多隐在暗处的只是不方便公布而已。
裕亲王很快被带走了,等待他的将是永久囚禁,不过对外却是宣称裕亲王旧伤复发,需要静养,不再出府了。
裕亲王的事情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因为江南案子中牵扯的人太多了,很多人现在是风声鹤唳的状态,像裕亲王生病这种小事,即使他是皇上最看重的兄长,家里人也就是备上礼物上门探望一下就离开了。
很快,来自京城的钦差抵达了苏州,一同带过去的还有皇上要廉贝子回京的圣旨。胤禩这时候才发觉,胤禛已经在他不知不觉中回了京,且苏州这边好像开始乱起来了。
也不怪他消息收到的晚,一来胤禛当时隐姓埋名调查没有和胤禩通气,二来么,苏州距离京城还有一段距离的,事发突然,皇上下令也快,钦差一路都是走水路疾行过来的,三来,胤禩也没有想到大哥交给自己的后手居然还能出错,苏州这边可是皇阿玛的心腹,这样的人物,也会直接倒台。
人手充足,证据确凿,抓捕行动顺利完成,乾清宫康熙此时正用失望的眼神看着跪在地上不停痛哭的曹寅。
康熙:“朕从未想过,会是你背叛了朕,我们从小吃同一个人的奶水,一起长大,情同手足。你还记得你去江南之前曾经答应过朕的诺言吗?你对得起乳娘吗?对得起咱们三人之间的友谊吗?”
曹寅听见上方康熙的质问,哭得更是厉害了些,也不反驳,只是跪地痛哭。
康熙想到了当年的三个小伙伴,整天一起读书,一起习武,一起练习库布,最后一起将鳌拜打倒抓住,一起想办法解决三藩。
还曾记得他们三人歃血为盟,请天地之命,私下里结为异姓兄弟,只为以后清除内乱、踏平山河、逐风挽浪,共建太平盛世,迎海晏河清、四海升平、国泰民安。
可现在,容若早早离世,子清也背叛了诺言,只有自己,还牢牢记得当年的誓言,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想到容若,又想到乳娘,想到他们小时候相处的点点滴滴,康熙终于开口:“朕会找人帮助乳娘安享晚年,你送到老八府上的那个朕也会留下,算是给你曹家留个庇护,至于其他,朕不多说,你应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