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太子妃后我躺赢了(436)+番外

作者: 喜欢山茶籽的慕雨青 阅读记录

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确定两广总督的人选,胤礽那边已经来信说将石廷柱等乱臣贼子缉拿了,他也在尽力利用原有人员班底处理事务,但是这总督人选还是需要朝廷来确定,需要皇上下旨安排。

康熙今日还真的看好了人选,那个人就是胤礽早前的伴读张廷玉。说来这个张廷玉,在他父亲张英的荣光掩饰下,还真的是一点也不怎么起眼,又加上一直没有成婚,这几年在朝堂上好像是一个小透明一样。

康熙也是在这一次立储争议之事上注意到了这么个小人物,别的不说,当时围在张英身边的可都是保皇党,而据他所知,这些人能够被说服,可全靠这张廷玉出的点子。

不过,这个人还是太过于年轻了,才年仅三十,突然授予总督的位置,恐怕朝廷上反对的人不在少数,思来想去,康熙决定这一次总督人选定为陈廷敬,张廷玉也随即派过去作为副手。

等过两年,时局稳定了,张廷玉最好在做点贡献,到时候再将陈廷敬调任回京,让张廷玉直接从副职升为正职,就刚刚好。

远在两广的胤礽可没有想过自家皇阿玛还会给自己一个这么大的惊喜,他当然知道张廷玉的能耐,不然当年选择伴读的时候不会将他选入毓庆宫,这几年之所以按着他的头不让往上升,就是很怕他卷入了夺嫡风波之中。

现在好了,储君人选定下,朝廷暂时稳定了,皇上就直接给他升官了,不仅如此还直接将他调到胤礽刚刚理清干净的两广,这不正好是瞌睡来了有枕头吗?胤礽还在可惜自己现在不在京城,要不然这两广之地他也要插一手呢。

是啊,知道这地方好的人不在少数,眼看着两广这里就像被犁了一遍一样,剩下的基本都是听从皇命的人,可以说,谁要是拔得头筹来了这里,那么接下来这块地方就是谁的了,很多人都想着努把力插人手进来了,可谁曾想皇上直接会安排宸元亲王的人呢。

不过懊恼过后,他们又在内心说服自己,好歹是宸元亲王这个没有竞争力的人,不是其他皇子的后手,不然那就更让人呕血了,现在一切只不过回到了从前,大家都没有机会,大家又都有机会。

京中消息传到两广的时候,胤礽赶紧通知可以动身了,不日朝廷就会派人过来接手,他们也算是在这里待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了,都有些想家了,更多的还想知道京城中具体发生的情况,虽说都有通信,知道结果,但是没有知晓具体过程,这让待在这里的三位皇子心里都痒痒的。

就这样,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交接好工作后,胤礽辞别了自己的伴读,三位皇子押着几船的犯人向京城进发了。

第227章 主战和主和

等胤礽他们回来的时候,京城这段时日的纷纷扰扰已经告一段落了,不过随着他们的归来,又一件大事惊动了朝堂,那就是这些洋人们该如何处置问题。

至于石廷柱和身后的石家,这个很简单,有异心有参与的全部锒铛入狱、秋后问斩,唯一一个康熙稍稍有点烦恼的就只有石文炳这个人了。

他有功于朝廷,发现了牛痘,还因此被封了勇毅公,而且在石廷柱的事件里,查明到的关于他的部分很少,几乎都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证据。

不能寒了功臣的心,也不能因为一点点猜疑就直接来处置他,毕竟石文炳在民间的名声因为牛痘的原因还是很不错的,又加上瓜尔佳氏在背后的出力。所以最终被舍弃的就只有石文炳这一支。

去南边的三位皇子回京之后,康熙也依次将剩余的皇子们也召回了京城。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京城中的众人才清楚,最近一段时间不见的皇子们都去做了什么。

因着人赃并获,康熙直接下旨将这些洋人们全部关押起来,这会儿朝堂上正在展开关于是否出兵讨伐这些洋人们。

分为两派,一派主攻,一派和谈。

主攻派的意见是,既然这些洋人们都来偷我大清的东西了,还销售芙蓉膏害我大清人民,谋取财富,那么就应该直接攻打过去,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扬我大清国威。

和谈派则是认为现在情况不明,那些洋人国家实力到底如何,大清这边也只是听洋人们说,但是实际上如何没有人去实地考察过,冒冒然就直接宣战,一旦他们之间的实力悬殊过大,强过大清太多,到时候大清内忧外患,那该如何阻挡呢?

要知道新疆和百越可是一直窥视着中原的,就是往北的大毛也一直对着大清虎视眈眈,这些年要不是有蒙古在那边顶着,早就攻入进来了。

所以主和派,就想着还是以和谈为主,尽量谈条件,必要时候可以以这些关押的洋人为筹码,谈百年或者五十年不入侵政策,到时候大清直接闭关锁国,等安稳发展,国力增强之后再谈战争。

双方的态度其实都没有问题,但是又都不太让康熙满意。主攻,他愿意吗?当然愿意,可是打仗得有钱,得有人,得有武器,就像主和派说的那样,得提前摸清楚对方的来头。

可是这些,大清偏偏拥有的极少,战士、军人,这些陆地上不缺,但是攻打洋人更多的需要海上作战经验,大清的兵士都是旱鸭子,在湖面上打仗都很困难,就更不要提海洋上作战了。

还有就是军舰,现有的军舰基本上都是征用大清商人的远航船只改造而成的,与真正的军舰还差上一些距离,上面的大规模杀伤力武器还是明朝时期的红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