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太子妃后我躺赢了(442)+番外
这会儿胤礽过来的时候,正是康熙刚刚头晕过后正在休息的时间,刚好这会心情不错,所以在见到胤礽后他也没有如往常一样表现得疯狂。
胤礽也算是掐着点来了,他今日过来也算是有正经汇报,这些兄弟们马上就要立功班师回朝了,他今日过来就是想要问问皇阿玛该怎么封赏这些兄弟们。
对于这个,康熙是既喜又忧,儿子们出息是好事,可是都出息那就有问题了,该如何封赏,不仅要赏,还要公平,这些可都是难点。
胤礽能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可以说今天老爷子的答案定下了未来他的命运,胤礽已经决定了,老爷子现在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体,要是老老实实当个万事不管的皇帝,他就不作妖,但是如果老爷子还想着养蛊的那一套,那也别怪他不客气。
事实没让胤礽失望,在他的意料之中,这辈子将权力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康熙怎么可能将手中的权力拱手相让?不仅不让,他还准备提拔几个皇子上来与胤礽制衡。
虽说现在胤礽表现一切都好,自己也很满意他的作为,但是老话说得好哇,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己现在身体上的毛病已经不能支撑自己再回到朝堂上处理政事了,但是身为皇帝的威严,身为大清的主人,他也决不能容忍自己的地位遭到威胁。
所以胤礽提起这些皇子们将要回归的时候,他就已经在心里想好了他们的封赏。
康熙原本让胤礽跪安的,可是胤礽提议说最近因为忙于政务,父子俩已经很久没有在一起用膳的,刚好趁着这一次机会,他们也算是提前庆祝了,康熙点头同意,示意胤礽出门去准备晚膳。
在胤礽离开后,康熙想了想,让梁九功代笔写了好几份封赏圣旨,其中直郡王升为直亲王,诚郡王升为诚亲王,雍郡王升为雍亲王,恒郡王升为恒亲王,淳贝子、敏贝勒、敦贝勒通通升为郡王,就是刚刚新婚不久的十二贝子、十三贝子、十四贝子也通通升了一级成为了贝勒。
圣旨刚刚写好不久,胤礽去而复返,不仅如此他还带来了一壶烧酒和丰盛的晚餐。
此时那几份写好的圣旨也已经都全部收起来了,康熙没问胤礽为什么准备晚膳去了这么久,胤礽也没问为什么皇阿玛休养的时候还要用上大印,父子俩就这样只是默默地开始用膳。
他们谁都清楚,接下来父子俩维持了好几个月的平静局面被打破了。
清溪书屋这一夜所有人都听见了父子俩在屋内庆祝胜利的声音,中间梁九功还出来让人添了不少热菜和茶汤,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事情开始变得明朗且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局势立马转变了。
第232章 摄政
第二天一早,等胤礽从清溪书屋出来的时候,手中已经拿了好几份圣旨,不仅如此也就在那一天,畅顺园不再对外开放,康熙也发话要认真休养,一切事情全权交由摄政亲王胤礽处理。
早朝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所有人都紧紧盯着宣读圣旨的梁九功,在见到梁九功肯定的眼神后,有些人彻底慌了,这还玩什么?这不就相当于告诉所有人,皇位继承人就是宸元亲王,不仅如此,监国已经不满足了,还给了摄政的权力了。
监国和摄政可不是同一级别,监国是皇上有事,你有能力,皇帝赐予你使用玉玺临时代管国家的权力,且监国的可以是大臣,可以是皇家任意一个人,也可以是太子。
但是摄政是什么?虽说同样是皇帝因为某一些原因不得处理朝政拜托你管理国家,但是这时候已经是皇帝将玉玺给你,接下来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你全权代理,他不怎么管了。
自古以来大臣们担心的只有摄政王夺权篡位,从没有操心过监国夺权就是这么个道理。
胤礽可不管底下众人怎么想,皇阿玛那里已经被说服了,接下来自己除了名头上不是皇帝,其他一切可都与真皇帝唯阿之间了,至于这皇帝的名头,既然皇阿玛那个老头子不愿意放手,那就给他留着吧,也算是成全了他的念想。
早朝继续,梁九功在众目睽睽之下搬来了一张椅子靠在龙椅的旁边,这以后就是胤礽的座位了。
底下人想要跳出来反对,可是有什么理由呢?圣旨是真的,前排的尚书们已经确认过了,皇上的态度是真的,因为梁九功所做的一切代表着皇上,宫里宫外谁人不知梁九功身后只有皇上,他的出现就是代表着皇上。
胤礽就这样在众人目不转睛的注视中缓缓走上了代表着权力的台阶,坐在了梁九功准备好的那张椅子上。
随着何柱的一声:“有事早奏”,代表着康熙统治的时代已经结束,接下来迎来了胤礽的辉煌。
何柱声音落下,底下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人开口打破此刻的宁静,胤礽见状也没有皱眉,只是摆摆手:“既然你们没有什么需要上奏的,那么本王就来说说吧。
昨晚本王和皇阿玛已经收到了高丽被攻占的捷报了,刚好倭国那里也已经结束,后续就只需要商议着驻守的事情就行了,本王的那些兄弟们也全都可以撤回来了。
今日咱们的任务就是来商议一下,这两个地方派何人驻守,怎么管理,以及本王兄弟们回来后该怎么加以封赏。众卿家有什么建议吗?”
有聪明人早就已经注意到今日摄政王过来时候可是带着好几份圣旨的,而且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件事封赏兄弟,这也算是老传统了,所以这会他们纷纷出列请求摄政王亲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