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太子妃后我躺赢了(497)+番外
胤礽微微颔首,表示对胤祐心情的理解,接着缓声道:“朕亦有同感。然而,朕所想的乃是寻得一个一劳永逸之计,既能让成太嫔安然留在宫外,又能确保此事不再引发风波。
只是这其中关节甚多,还需委屈成太嫔了,朕想着直接报成太嫔暴毙了,反正就是你们以后去了高丽也不能将成太嫔恢复名分的,还不如现在就想找个身份给她落实了。
成太嫔基本不出门,很少有人发现,就是以后有人发现了,宫里的成太嫔可是歿了,这事是皇家拍板的,谁还能说什么呢。你觉得怎么样?”
这样的主意简直妙极了!别说是胤祐了,就算是再挑剔之人恐怕也难以从中找出丝毫瑕疵。而且按照额娘的想法来看,等到日后她老人家驾鹤西去之时,着实不愿与皇阿玛拥挤在一处。
如此一来,不论是另行修建陵墓也好,亦或是跟随自己也罢,总归都要比被安置于妃陵之中更为妥当些。思及此处,胤祐毫不犹豫地点头表示赞同。
“只不过,在此期间怕是少不了要麻烦皇兄您出手相助了。毕竟成太嫔的后事,以臣弟如今的身份实在不便亲自出面参与啊。”
胤礽微微颔首,表示理解,接着说道:“这个自然,朕已然有所考虑。待到那时,你应当正在威海卫任职,若无朕的旨意万万不可擅自返京。
再者从礼法上来讲,你与成太嫔之间已无关联,倘若彼时你身在京城,反倒会有诸多不便之处。所以倒不如索性离得远远的,以免节外生枝。
当然啦,真正的成太嫔就在你府中安安稳稳地待着,这点你尽可放心便是。至于此事后续如何操办,皆由朕来处理即可。不过嘛,有关成太嫔届时前往高丽时所应持有的身份问题,就得靠你自己好好琢磨一番了。”
闻听此言,胤祐赶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着胤礽深施一礼,口中言道:“臣弟多谢皇上隆恩!”
第274章 五格成婚与八卦
就在淳郡王离京后的短短数日,紫禁城中突然传出一则消息——太上皇的成太嫔不幸离世。然而,对于这样一位地位并不显赫的太嫔而言,即便她已然逝去,却并未在宫廷内外掀起丝毫波澜。毕竟,她的身份相对低微,其离去自然难以引起众人过多的关注与议论。
而关于成太嫔的后事安排,也显得颇为简单低调。仅仅是由当今圣上吩咐身边的太监魏珠前去操持办理,甚至连布尔和这般位高权重之人都未曾露面参与其中。
停灵仪式也仅是在太嫔原本居住的屋子里匆匆举行了一日,随后便将遗体送往了妃陵安葬。如此草率的处理方式,使得这桩丧事仿佛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小石子,只泛起了几圈微不足道的涟漪,便迅速被时间的洪流所淹没。
此事过后,除了太上皇生前的那些嫔妃们偶尔会私下里议论几句之外,其余人等几乎在转瞬间便将之遗忘得一干二净。即便是尊贵无比的太皇太后,也不过是偶然听闻了这个消息罢了。但念及往昔康熙皇帝对这位太嫔的态度极为不满,她老人家也只是在同贴身的娜仁嬷嬷随口唠叨了那么一句,而后便再未提及此事。
随着冬日的严寒渐渐消散,许多年迈体弱的老者幸运地熬过了又一个漫长的寒冬。当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万物开始复苏之际,绿草如茵、莺飞燕舞,人们纷纷脱下厚重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衫,尽情享受着春日的温暖与美好。
与此同时,太上皇的孝期历经漫长时光,总算迎来终结之日。至此,时光悄然流转至开元六年的春分时节,新的篇章即将徐徐展开。
在过去的一年里,众多家庭都将喜事积压着,默默等待合适的时机。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喜事终于如雨后春笋般悄然筹备开来。其中,乌拉那拉家族更是积极行动,开始向各方亲友发放喜帖。
然而,令整个京城为之震惊和诧异的是,当今皇后娘娘的同胞兄长、乌拉那拉家族如今最为耀眼的黄金单身汉——五格大人,他即将迎娶的新娘竟然只是一名平凡无奇的汉族女子!
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毕竟按照常理来说,像五格这样身份尊贵、地位显赫之人,所联姻的对象理应是满族贵族之女或者至少也是八旗中的名门闺秀才对。可眼前这位未来的四夫人,不仅与满旗毫无关系,甚至连满人都算不上,仅仅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汉族女子罢了。
此消息一经传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那些曾经热心为五格牵线搭桥、做媒说亲的媒婆们,此刻皆惊得目瞪口呆,继而交头接耳地议论纷纷。
一时间,关于这件事的各种传闻甚嚣尘上,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有人说,这位乌拉那拉家的四爷性格独特,向来不喜欢温柔娴静的女子;还有人传言称,他对那些故作姿态、娇柔做作的女子深恶痛绝……总之,各种各样有关五格择偶标准的说法层出不穷。
不过,就在大家还沉浸在对这桩婚事的热议之中时,另一条劲爆的消息又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来,迅速盖过了之前的话题热度。
原来,眼看着婚期将至,李家那位待字闺中的格格却意外发现自己将要托付终身的未婚夫竟然早已在外育有私生子!这一惊人的事实如同晴天霹雳,让李格格悲愤不已,当即决定解除婚约,并愤然离去。
于是乎,原本备受瞩目的乌拉那拉家与汉族女子的联姻之事,就这样暂时被搁置一旁,取而代之的则是李家格格的退婚风波,再度引发了京城民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