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太子妃后我躺赢了(527)+番外
然而,世间之事总有两面性。自然也存在一部分执迷不悟、心存侥幸之人,妄图剑走偏锋,以投机取巧之举谋取更大利益。
遥想当年佟半朝的无限风光,又岂是常人所能轻易抵御其诱惑的?即便此番冒险最终以失败告终,所失去的不过区区一女罢了;但倘若侥幸得手,整个家族不但能够更上一层楼,而且足以确保数十年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啊!
至于布尔和,她才懒得理会这些人的种种心思。反正眼下这盘棋局已然布下,倘若有人依旧不知好歹,不识时务……哼哼,那到时候真的落了个家破人亡那也必要怪皇家不给机会,毕竟弘晔可不是胤礽,他可是嫡长子,从小就是深受两代君王宠爱教导的,有些事情也许胤礽会手下留情,但是弘晔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今日,布尔和好不容易又挤出些许空闲时光,匆匆忙忙地来到了翊坤宫。当她踏入宫门时,恰好看到宜贵太妃正全神贯注地修剪着一盆植物的叶子。温暖的阳光穿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落在宜贵太妃娇美的面庞上,将她映衬得愈发娴静温柔、楚楚动人。
然而,布尔和并未完全沉醉于眼前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象里。尽管宜贵太妃看似悠闲自得,但实际上,她身旁仅有一群唯命是从的下人环绕左右。
平日里,宜贵太妃甚至连找个人畅快聊天的机会都寥寥无几。而且,更为糟糕的是,这些伺候她多年的下人日复一日,毫无变化,早已让她感到索然无味,丝毫提不起兴趣来。这种单调乏味的日子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宜贵太妃而言,实在是一种难耐的折磨。
果然不出所料,仅仅过了片刻功夫,原本静谧美好的氛围便瞬间被打破。
只听得宜贵太妃突然高声叫嚷起来:“啊啊啊,真是无聊透顶啦!这般枯燥无趣的生活究竟何时才能熬到头哇?瞧瞧这棵小树,起初它足有一人多高呢,如今竟被我剪成这么一小团儿了。若是再继续剪下去,恐怕它小命难保喽!罢了罢了,暂且饶过它一命,赶紧把它搬走!”随着话音落下,宜贵太妃气鼓鼓地将手中的剪刀重重扔在了一旁的桌子上。
布尔和:“贵太妃既然觉得无聊,那之前本宫的提议为什么不同意呢?直接去小九府上,小九家本宫那小侄儿现在才三岁多,正是好玩的时候,你过去正好享受天伦之乐。”
宜贵太妃见是布尔和也没有收敛此时的仪态,反正这样的场景之前也是有过,如今再多做一次,也无所谓了,只是,
宜贵太妃:“哀家倒是想去,可是小九上面还有小五呢,哀家可不能不管小五直接去小九府上吧?可是一想到小五府上那闹渣渣的样子,哀家情愿待在这宫里,好歹你平日里有时间还会过来转转。”
布尔和摇摇头,对于五弟恒亲王后院的那摊子事情,也是无语。
要说这五弟哪哪都好,做事稳重,性情宽和,在兄弟之间算是都没有意见,在工部也算是下手尊敬的好领导,可就是在后院这块,一直就是个糊涂蛋。
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也就是因为老五后院的那些破事,胤礽一直没有将老五放出去,至今在工部也就做个右侍郎,连个尚书都不是。
布尔和:“贵太妃什么时候也开始变得胆小了,想当初皇阿玛在世的时候,这后宫您不说扛把子,那也是说一不二的主,只是名声有损而已,还能耽搁咱们奔向幸福的路子了?
再说了,您可以再五弟和九弟府里来回住着,都是儿子,轮换着住,没有人能够说什么吧?
等出宫了,那到时候您可就是老封君了,不管是五弟府上还是九弟府上,那都是您最大,你想着在小九那里多住上一段时间有什么问题呢?
你想一想,九弟妹那里可是有年幼的孙儿需要您去照顾呢?”
一番话说的宜贵太妃十分心动,她这辈子活下来的就两个儿子,现在这两个儿子都成家立业,儿女成群了,她早就想着出宫享受天伦之乐了。
这会听见布尔和这么一合计,直接拍桌子:“行,哀家同意了,明天就让老五过来接。”
第295章 弘昶回京
又过了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终于有消息,弘昶要回京了,因为这事,弘景主动和胤礽请命去迎接。
知道兄弟俩从小感情好,这一次弘昶也是第一次出京诊脉长时间,虽然中间有暗卫汇报说二皇子一切都好,可是胤礽还真的是有些想念这个二儿子,所以一见弘景这样说,就直接点头同意了。
弘景还小,就是去五十里之外迎接弘昶回京,胤礽也不放心,好在这一次弘晔也要去,所以就直接将弘景塞进了弘晔的队伍中。
他们小一辈兄弟之间感情确实好,至少比他们那时候要好很多,弘晖和弘景在弘晔、弘昶看来就是亲弟弟,他们也将兄弟俩当成亲哥哥看待。基本上,弘晔走哪,弘晖跟哪,弘景也是,一整个弘昶的小尾巴。
当弘晔与弘景抵达时,他们远远地望见一支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队伍正向着京城缓缓行进。这支队伍绵延不绝,宛如一条长龙,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壮观。
弘晔心中了然,因为他深知内情,一眼便看出这支队伍乃是自己那位尚未谋面的未来二弟妹携着丰厚的嫁妆入京而来。然而,一旁的弘景却对此一无所知。此次前来,他本是专程迎接弘昶哥哥的,可眼前这突然出现的大红送嫁队伍着实令他摸不着头脑。
弘景满脸疑惑地转头望向弘晔,开口问道:“太子哥哥,这……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此时,继续隐瞒已然毫无意义,况且待他们返回京城之后,二弟获赐婚的圣旨必定会迅速传遍整个京城。与其让弘景从他人那里听闻此事,倒不如由自己亲口告知来得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