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成为太子妃后我躺赢了(554)+番外

作者: 喜欢山茶籽的慕雨青 阅读记录

这些太妃皆是心甘情愿离开宫廷的,而且她们原本皆出身于清白之家。至于日后她们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一切都只能依靠自身的努力与造化了。

毕竟,在如今的大清时期,已经嫁人想要重回家族难于登天,除非是那种特别爱女儿的人家。但是,愿意主动将女儿送往宫中的,又有几个是真心疼爱女儿的呢?

去往南方的路上不仅有专人护送,布尔和还慷慨地赠予了每人一笔丰厚的陪嫁银子。想必只要她们愿意勤奋努力地生活,未来的日子定然会远比困守深宫来得更为精彩纷呈。

双管齐下,后宫的这些奴才都只是小虾米而已,前朝,三位王爷也是紧急出动,该抓的抓,该拿的拿。

令人意外的是,这里面佟家还真的参与进来了,也没有多做什么,只是利用了佟家之前在宫里的人手为她们传递信息。

这件事情事发之后的第二天,佟贵太妃就递牌子进宫前来谢罪求情了。对于这位在布尔和嫁进宫来就一直暗暗照顾的先皇太妃,布尔和有些头疼。

从佟家角度,胤礽和布尔和是真的不想原谅他们,一次次的挑衅,一次次的触碰底线,之前已经看在皇阿玛的面子上宽容处置了,如今居然还不老实,家里现在基本都是靠着法海来维持体面了,还能闹出幺蛾子。

可是想想四弟胤禛,又想想佟贵太妃,布尔和还是建议:“要不,就将罪魁祸首流放吧,至于佟家就还给一次机会,要是再敢伸手,那么就绝不饶恕。”

胤礽也有些头疼,但是想想之前佟贵太妃都已经在九妹公主府养老了,如今为了这事又回来求情,又加上四弟之前暗戳戳想要求情的事儿,胤礽还是同意了布尔和的建议。

但是这也仅仅局限这一家,至于其他涉及到的家族,哪怕有十二弟求情的万琉哈氏,胤礽也是直接秉公办理,一点也不轻饶。

这一年的年宴盛况空前,尽管皇上特意下旨准许许多大臣携带家眷进宫共同欢庆,但整个宴会流程却有条不紊,毫无半点差池。

更令人惊喜的是,以往年年都必定会冒头的那一两则关于劝皇上纳后妃或是提议太子纳妾的谏言,今年竟然销声匿迹了!

面对如此情形,布尔和仅仅报以一抹轻蔑的冷笑:“哼,果真是一帮贱骨头!非得狠狠教训一顿,打得他们皮开肉绽、疼痛难忍,这些家伙才晓得畏惧,再也不敢轻易伸出那肮脏的爪子来胡乱掺和事儿!”

而与此同时,太子妃也趁机沾了光,好好地体验了一番狐假虎威的滋味儿。有此先例在前,至少在接下来即将举行的大选之中,她完全不必担忧那些心怀叵测的大臣们暗中耍手段使绊子了。

新春佳节刚过不久,众人尚未从喜庆祥和的氛围里缓过神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捷报便如春风般迅速传遍了京城内外——大清与大毛之间的这场激战,最终以大清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即便是在这严寒刺骨的冬季,我方将士依旧英勇无畏,奋勇杀敌,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丢盔弃甲。

然而对于此次战事,胤礽心中始终存有一丝疑惑:为何大毛竟敢选在这般酷寒难耐的季节对大清发起攻势呢?须知此时的大毛境内,基本上整日都是零下二十多度的极寒天气,选择在这种恶劣条件下出兵作战,岂不是自讨苦吃、纯属胡闹嘛!

要知道啊,为了这一仗大清可是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宝贝!就算他们稳稳地待在城里头,坚决不出城门一步,只要那大毛敢贸然发动攻击,必定会落得个有去无回的下场。

而大毛冒着严寒在冬季进攻的最终的谜底呢,则是在大军的先头部队返回京城之时才得以揭开。

原来是因为胤禩那帮家伙所传递的消息出现了严重的偏差,这才使得大毛心急火燎地想要抢先出手,妄图凭借人们惯常的思维漏洞,趁着严寒的冬季发起猛烈攻势。

然而,事实却是残酷无情的。他们的军队在极度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吃尽了苦头,大量士兵活生生被冻死在了冰天雪地之中。

紧接着,当他们气势汹汹地朝着大清杀过来时,却遭遇了升级版的炮弹袭击,刹那间血肉横飞,又有一大部分人马被炸得粉身碎骨。

到了最后,剩下的残兵败将由于粮草补给跟不上,走投无路之下只得乖乖束手就擒,沦为了大清的俘虏。

综上所述,此次大毛精心策划的全面进攻就这样以彻头彻尾的失败画上了句号。

不过这回呀,胤礽可不像当年的康熙那样,傻乎乎地签署什么莫名其妙的《尼布楚条约》啦!

毕竟有着布尔和这层关系,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清楚知晓大毛境内的矿产资源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此时此刻若不好好抓住机会狠狠地敲上一笔竹杠,那不仅对不住那些在沙场上浴血奋战、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更是白白浪费了那么多耗费在战场之上的人力物力财力!

就这样,在胤礽的默许之下,一车车的矿产从大毛拉回京城,为工部的研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材料,也因此让大清的火车轨道提前好几年问世并运行。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咱们把目光转回到那令人振奋的捷报入京之时。当这一好消息传遍京城,胤礽自然不会放过如此良机,他不仅郑重地宣告了弘昶此前的伟大发明,更是借机将所有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统统擢升了一级官阶。

而在此番晋升名单之中,弘昶无疑也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存在,他因功受赏,得以从原本的身份一跃而成了尊贵无比的郡王。自此之后,众人对其的称谓便要改为“荣郡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