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七零前,侯府嫡女搬空半座皇城(566)+番外
等送走了何家人。
沈文芳这才有功夫找王招娣两妯娌谈话。
别以为她没发现这两天王招娣脸臭得跟什么似的。
刘萍倒是好点,但显然也不是很高兴。
至于原因也很好猜。
同为妯娌,何晓月进门就是两百块钱彩礼。
而她们俩就只有二十块钱。
心里不平衡也正常。
但有些话沈文芳必须要跟她们说清楚。
“当初你们两个成婚的时候,家里条件差,根本拿不出多少钱。
我敢说给你们得二十块钱已经是我们林家的全部存款。
还是多亏了染染,家里现在条件才好了许多。
这个你们也清楚。
加上晓月怎么说也是城里人,高中生,家里要求高点也正常。
这两百块钱虽然我们掏了。
但你们放心。
我跟孩子爸对他们三兄弟一向一碗水端平。
所以老三媳妇有的。
你们自然也有。”
这话一出,王招娣顿时双眼放光。
“妈,你意思是也要给我两百块钱?”
沈文芳闻言有些不自在地咳嗽两声,然后才道:
“给是肯定会给的。
但家里的现钱暂时不够。
所以先欠着。
等我攒到钱了就给你们。”
王招娣听完只觉得沈文芳就是在给她们画大饼。
谁知道这两百块钱要攒到猴年马月?
于是便腆着脸试探道:
“妈,我可以不要现钱的,你给我小黄鱼就行。”
“你给你个头。
还小黄鱼,你想都别想!
那是染染的东西。
你们谁都不许惦记。
我说欠着就肯定会给你们。
你要是有意见可以不要。
我还省钱了呢。”
一听这话,王招娣哪还敢有意见。
画的大饼至少也算大饼。
总比啥也没有好。
其实她心里也清楚,自己各方面都跟何晓月没法比。
就算沈文芳要区别对待,她也没办法。
而一旁的刘萍就更有自知之明。
知道自己值不了两百块钱。
拿着心虚。
但沈文芳已经懒得理她们了。
“行了,这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以后你们谁也不许拿这事出来闹。”
说完她就出去忙活了。
嘴里还哼上了小曲。
也难怪沈文芳今天如此高兴。
总算解决了家里最老大难的林老三的终身大事。
虽然只是订亲。
但在乡下,订亲跟结婚也就差最后一步而已。
算个好日子就行。
现在就剩林染了。
不过她倒不急着嫁女儿。
还想再留两年。
反正林染也找到了可以托付终身的对象。
沈文芳从来没有觉得人生如此刻这般美满。
当然,要是能早日抱上孙子孙女,她就更满足了!
……
何大刚跟朱翠莲是在何晓月订完婚第二天离开塔山大队的。
离开时何大刚特地背着朱翠莲见了何晓月一面。
大概父女俩都清楚以后很难再见面。
所以两人的态度是前所未有的心平气和。
只是这么多年,父女俩的关系早已生疏。
所以一时两人都相顾无言。
最后何大刚给何晓月塞了二十块钱,丢下一句,“以后好好照顾自己”,就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何晓月一直没吭声,只看着手里的钱怔怔出神。
她不想去猜何大刚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思给自己钱。
也许是这两天听多了闲言碎语,突然良心发现吧。
如果她是原主的话,估计会很想大哭一场。
但她不是。
所以此时只是有些感慨。
因为她知道除非生死,这辈子她应该不会再见到这个父亲了。
第489章
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林老三跟何晓月订亲的事在大队里传了两天。
之所以只传了两天,是因为大队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公社养蚕到户的通知正式下来了。
虽然时彦还没回来,但蚕种可等不及了。
好在还有林老三。
所以公社便让林老三先负责。
刚开始公社也不敢铺得太大。
就准备先在塔山大队试行,正好让其他大队的人派人过来学习怎么养蚕。
如果最后试验可行的话,再在其他大队推广。
所谓养蚕到户,就是每家每户自行领蚕种回去养。
最后养出的蚕丝统一交给公社,县纺织厂会来收购。
收购的钱除去公社买蚕种的支出还有中间所有人力费用,剩余的部分再拿出来公社跟大队一起分。
至于大队跟队员们怎么分那就是大队的事了。
林卫国跟林老三对这件事都非常上心。
还特地召集全队的队员一起开会。
因为养蚕这事林卫国老早就提过,加上前段时间时彦跟林老三忙活的时候,他们也去看过,所以接受得很快。
大家都想着反正是免费领蚕种。
又不要成本。
不领白不领。
要是运气好养出蚕丝来了还能赚钱。
何乐而不为!
所以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要领蚕种。
林卫国也看出大家的心思。
为了引起队员们的重视,他特地补充了一条。
尽管蚕种不要钱,但若是把蚕种养死太多,导致养出的蚕丝不够成本的,就扣除相应的工分。
这也算是给队员们一点约束。
省得他们不知轻重,盲目领蚕种。
果然这条规矩一出。
就吓退了不少想浑水摸鱼的人。
还有一些胆子小的人家也迟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