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公主(27)
传闻太衡公主李明仪,生性顽皮。
六岁时,因爬到一棵歪脖子树上捡皮毛毽,不慎掉进水中。
其兄长李君昱当下跳到水里,去捞自己的妹妹。
却不料因此感染了风寒,落下病根,身子骨一直不太好。
太衡公主从此习武,不论是箭术还是剑术,均都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公主曾言,今后她便是兄长手中的一把剑。
将来兄长只需高坐国君之位,自有她来护着他,一世安稳。
中山王与平宝侯兄友弟恭,太衡公主与太子殿下兄友妹恭,原是两段佳话。
燕朝举国上下,无不拥戴中山王一家。
而平宝侯亦对自己的一双侄子侄女,关爱有加。
尤其是性情率真的太衡公主,深得平宝侯喜爱。
可万没想到,后来中山王病重,太子出巡并州得知消息返回昌黎城,半路被奚人劫持。
太衡公主欲救其兄,不顾中山王阻拦,执意飞身上马。
后来她九死一生,却也只带回了其兄长遇害的尸体。
中山王闻讯驾崩,因其留下一道册封「王太女」的密令,平宝侯站出来指责太衡公主包藏祸心,妄图以女子身份登位,不惜借外敌之手害死了太子和武将阎落。
甚至于中山王之死,也一度传出是太衡公主弑了父。
于是端如明月的一国公主,从此沦为阶下囚,被燕国百姓所憎恨。
平宝侯成了燕国国君。
他本欲杀掉这个侄女。
却不料节骨眼上,魏国派出使臣,道其君上欲以三座城池为聘礼,求娶太衡公主。
太衡公主出嫁之日,危机四伏。
因平宝侯并不愿她活着离开燕国,但又碍于大魏无法亲自动手,于是以大魏三座城池的聘礼为证,坐实了太衡公主曾经勾结外人害死兄长之事。
一时间,城内百姓蜂拥而至,爬上公主的轿辇,恨不得啖其肉,食其骨。
那种情形下,其实太衡公主是有机会活着离开燕国的。
因为大魏的人马已在城外等候。
而太衡公主并非孤身一人,她身边仍有忠于自己的护卫,在竭尽全力想要送她出城。
公主府的护卫,抵挡不了疯了一般的百姓,已开始使刀杀人。
这将是太衡公主的又一则罪证。
一国公主,同自己的百姓自相残杀,传出去真是个笑话。
想来正是思及此处,轿辇之中的太衡公主站了起来。
她穿着一身火红嫁衣,因刚刚才出牢狱,长发有些松散,只鬓间斜插一支珠花。
公主眉眼平静,拿下了那支珠花。
她抬头,抽出了护卫递给她的剑。
而后在暴乱的大街上,挺直了腰杆,自刎而亡。
纯白珠花,被血浸染,在她手中变得无比鲜艳。
第49章
太衡公主死后第二年,大魏的兵马便打到了燕国。
后来燕国灭。
平宝侯亡。
为太衡公主洗刷冤屈的,竟还是那魏国君王。
据闻魏王尚是太子之时,曾在北关战场与太衡公主结缘。
太衡公主自幼习武,使得一把好箭。
她曾生擒过魏国太子,并折辱于他。
魏国太子登位后,听闻太衡公主遭了难,欲用三座城池做聘礼娶她,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
总之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有关太衡公主所有的故事。
我原以为,那是与我无关的故事。
但当我询问方为道,贶水蛟到底是什么东西时,他给我讲了个公主斩蛇的故事。
那公主正是燕朝的李明仪。
至于贶水蛟为何会在死后化身成为黑蛇幻影,方为道是这样解释的:「贶水蛟贪食过凡人命数,已经入了魔,魔虽身死,邪煞之气仍存,所以我师父才会听命于天命号召,让我前去燕国,消弭贶水蛟的邪煞之气。」
方为道一番话,透露出了太多讯息。
我一时不知该从哪里问起,问道:「你果真是那程甫君?传闻说你勾结平宝侯,害死了太衡公主。」
方为道仰天长叹:「那种鬼话你也信?」
「那,真相是什么?」
「真相就是,我奉师父之命去了燕国王都,中山王道我见多识广,本领非凡,于是引荐我成为太衡公主及君昱太子的老师。
「我于王都之中引贶水蛟的煞气为黑蛇幻影,完事之后便回去复了师父的命,我无意卷入燕国的王权纷争,平宝侯却在我离开之际弑兄杀侄,嫁祸太衡公主,他还对外道我是个正人君子,因为不屑与太衡公主同流合污,才愤然离开。
「待我知晓此事回去之时,太衡公主已经死了,我无能为力。
「于是后来我回了魏国晋阳城,那是我师父所在之地,却不料一年之后,魏王突然派人杀我,告示贴满了全城。」
一向好脾气的方为道,看上去竟有些幽怨,「我在魏国待不下去,万般无奈,才改名方为道,逃难来了北凉。」
谪仙似的方为道,我很难想象出他仓皇逃窜的样子,于是憋住了笑:「你法术这么厉害,竟还会怕魏王?」
「你不懂,他有帝王之相,纵我一身本领,也只能躲着他。」
我听方为道说到此处,突然觉得哪里怪怪的:「你先前说太衡公主有母仪天下之相,现又说魏王有帝王之相,意思就是他俩本应有天定的缘分。」
「正是。」
「既然是天定的缘分,太衡公主为何会死?这应该不符合她在天命垣的命数。」
方为道愣了下,赞道:「你真聪明。」
「谬赞谬赞,我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