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种田考科举(137)
其余人也点头道:“这方法好,先观察雪如何变化,若是这霜灾真的有变小的趋势,再捐粮也不迟。”
“那便这么定了。”
将主意定下,一家人心中也轻快不少,继续围炉聊天烤芋头,时不时逗一逗几个小孩玩。
宋三郎近日也迷上了那些开智的小玩具,特别是鲁班锁之类,和几个小娃凑在一起就能研究一天,性子还死犟,必须要研究出最快最正确的解法才肯罢休,然后回屋里继续写文章。
宋三郎在三个小子的心中更加无所不能了。实在有解不开的难题,就会去拍宋三郎的房门,缠着他解答。
宋家人看着,心里也欣慰。
三个小皮猴,起码不会整日捣乱了。
*
转眼就到了第二天。
宋老汉一大早起来,往堂屋外看去。雪更小了,淅淅沥沥下着。
三个男人照例早起出门,往屋顶一看,竟然只覆盖了薄薄的一层,连平日里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天气还算不错,是一个难得的晴天。
宋老汉将竹竿放回到后院去,道:“雪小了,今日就不用扫雪了。”
今日难得没有大雪肆虐的嘈杂声,孩子们也起了个大早。
几个小脑袋从堂屋门后探出来,眼里全是对玩雪的渴望。
宋老汉看着几个小脑瓜,大手一挥道:“小皮猴,今日我做主,都出来玩吧!”
四个孩子眼睛齐齐一亮,欢呼着跑出屋来,“好耶!可以出来堆雪人啦!”
林老婆子闻声赶紧出来,给每个娃子都套上了厚厚的衣服和手套。又看了屋外细细的小雪,脸上的忧愁也散,笑道:“去吧。”
几个孩子本就在爱玩爱闹的年纪,得到大人首肯,就像是脱缰的小驹一样飞奔出去,往雪里扑。
银铃般的笑声荡漾开来,润甜了宋家人的心田。
林老婆子三个女人也出屋子来,看着这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感慨道:“雪终于是小了。”
“希望大灾赶紧过去,也快些回到以前和美的日子。”
宋老汉脸上也带着笑,“大郎二郎,随我去地窖,咱们送粮食去。”
虽说这粮食是拿去救济村里人,但柳雪梅看着那三筐粮食被抬出来,心中还是强烈不舍。
毕竟那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最贵的时候可是一斗几百文钱呢。
她叹气,想到村里人如今的处境,还是忍着心痛看着三个男人带着粮食出门。
宋老汉三人都背着背筐,将粮食放在背筐中背着,这样也能方便腾出手,拿根棍子在前方探路。
毕竟这雪下了这么久,又厚又深,雪下啥情况也不清楚,还是谨慎些好。
三人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摸到了村长家,迎头就撞上了赵大牛和王二狗。
两人也同样背着一个大大的背筐,光是看那背筐在肩膀上留的勒痕,就知道背筐中的粮食份量重。
宋老汉熟稔打着招呼,“大牛,二狗。”
王二狗和赵大牛看到宋老汉三人,也不意外,笑着回道:“宋大伯,大郎二郎!你们也来了!”
“可不是嘛。”宋老汉道,“这霜灾害了这么久,村里人都在村舍里头住着,都是一村人,咱们该拉就拉一把。”
赵大牛笑:“宋大伯,还多亏了当天你特意来提醒咱们要多买粮食,还带着咱们修屋子,不然,咱们现在也该在村舍里头挤着了。”
宋老汉也大笑着,“快别说这些了,一句话的事。”
宋大郎也打趣道:“要是这么说,还多亏了你们当日夜晚上山救我,不然我现在还不知道啥样了呢。”
王二狗熟稔来到宋大郎身边,笑着:“呸呸!说什么丧气话,我瞧着你宋大郎脸泛红光的,好得很。”
“咱们还是先送粮食去吧。”
几人一起上路,来到村长家门前,敲门。
门一开,才看到李三叔和孙家的都在,几家人相视一笑。
都纷纷打趣:“哟,就知道你们都会来!”
*
村长将每家人送来的粮食放好,到自家粮仓内又拿了一袋,看着自家空落落的仓库,剩下的粮食省着吃应该还能吃十多日。
还是狠心关上了门。
匆匆回到村舍里,叫上那几个靠谱的汉子去抬粮食,几个汉子一听这话,纷纷怀疑自己听错了。
“村长,哪来的粮食?”
村长拍着几人的脑袋,“你管哪来的粮食,有得吃还填不上你的嘴。”
几个汉子立即跟着村长前往,看到几担的粮食,脸上也忍不住一喜,这么多!
粮价他们是知道的,这么多粮食得花许多银子吧。
但如今,就算有银子估计买不到粮食,村长是从何处弄来的?
汉子们不敢多问,也不耽搁,连忙将粮食给挑回了村舍里。
村舍里本就吵嚷,无非就是围着粮食的问题各种吵闹,冷不丁看到几个汉子挑着沉甸甸的粮袋往这边赶,村舍里的人立即如潮水一般涌过去看。
还有十几个男人组成一个临时小队,本想出门碰碰运气,找点吃食去的,看到有人挑粮食回来,也暂停了想法。
几个汉子刚回到村舍里,将粮食放下,整个村的人都围过来了,王大花咽着口水,眼睛直勾勾的:“这里面装的是粮食吗?从哪找到的这么多粮食哟。”
汉子掸了掸身上的雪,应道:“是粮食,村长让咱们挑回来的。”
王大花眼睛一亮,她没错过话里的‘村长让挑回来的’关键字眼。
“村长让拿来的,定是让咱们分了吧。”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