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种田考科举(191)
很快他又将脑中的想法给压制了下去。
王怀仁亲口说的丹姨已经死了,若是还活着,王怀仁不可能没有线索。
他慢吞吞跟着丫鬟到一旁坐着,迎面就撞上了一道打量的目光。
他抬头,竟是那位丹娘子,她眼含慈祥的笑意,对着他点了点头。
宋大郎也礼貌点头以示回应。
谢老太太笑着道:“早就听闻长缨书院的丹院长画技与书法了得,好不容易才排得上号,让丹院长来品品茶。”
丹娘子报之一笑,“老夫人过奖了。”
两人又寒暄了一会,下人来禀,到了丹娘子换药的时间,丹娘子便起身告辞。
木质轮椅经过宋家三人所坐的地方时,丹娘子再次含笑点头,这才离去。
宋大郎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按耐不住,站起身来拱手问道:“宋某愚钝,请问这长缨书院是何时的,先前从未听说过。”
谢二娘子笑着道,“没听过很正常,这是近段时间县太爷新办的女子学堂,只要是喜读书的女子,不论年龄,皆可入学。”
“那位,就是长缨书院的女夫子。”
“女子学堂?”
林老婆子诧异,她时常担忧着囡囡总与那些混小子凑在一处上学,不合时宜呢。
毕竟男女七岁不同席。
且囡囡素日爱读书,若是不让她去学堂,林老婆子也狠不下心来。
一听到有女子学堂,林老婆子立马好奇起来,“若是想进这女子学堂,有什么条件吗?”
谢老夫人抚掌而笑,目光转到一旁安安静静的宋明玉身上,“老姐姐,你这是在为玉姐儿做打算吧,县太爷说过,只要是想要读书的女子,不用任何条件,都能入学读书。”
一听这话,林老婆子大喜。
竟有这样的好事。
宋明玉蹭蹭蹭来到谢老夫人身边撒娇道,“祖母,囡囡都好久没见你啦。”
谢老夫人笑得满脸,谢承宇扒着屏风偷看,听到这话,猛的窜出来抱住谢老夫人的另一边大腿,小胖墩举着手要祖母抱抱:
“我的!是我的祖母!”
满堂哄笑。
谢老太太最是开怀,人一旦上了年纪之后就想着含饴弄孙,看到自家小孙子这讨人喜欢的模样,谁看了不欢喜。
索性一边手抱一个,道:“都是好孩子,都抱,都抱!”
林老婆子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谢老夫人听到宋家又带了一车的山货前来,还都是当今时令的山货,心中欢喜。两人说了许多客气话。
林老婆子想到出门前的准备,揭开食盒。第一层是碧玉馄饨,透薄面皮裹着虾仁,在青瓷碗里浮沉如珠。
第二层定胜糕染着霞色,以薄荷叶托着,竟雕成莲花模样。
“好精巧的心思。”谢二娘子拈起块糕,“可是用了山泉水?”
“是明玉那丫头集的晨露。”林老婆子道,“说这样做更好吃些。”
话音未落,忽听“哇”的一声。谢承宇举着啃了一半的糕冲乖乖窝在谢老夫人身边,嘴角还沾着碎屑,他举着糕点道:“祖母!这个比樊楼的还好吃!”
“好吃你就多吃点。”谢老夫人笑着。
台下坐着小胖子的娘亲,眼神暗示他不可吃太多,不能再胖下去了。
小胖子哼哼半响,看着手中美味的糕点犹豫了一会,决定转过身去,看不见自己娘亲就能继续吃啦。
说到铺子的事,谢老夫人道:“那铺子的事你们自个拿定主意,莫要拘谨,放开了手脚去做就成。”
谢二娘子也捂嘴笑道:“柳娘子的手艺好,到时候定能成为十里八乡最闻名的食肆。”
林老婆子心中欢喜,两家人又寒暄了一会,这才离去。
*
做足了准备,定了个好日子,食肆正式开张了。
天未破晓,玉带河面浮着层蟹壳青的雾。宋家人都在后厨忙着,食肆便已然聚了不少人。
“秀儿。”林老婆子捧着鎏金食盒转出后厨,“把这四品攒盒摆到谢家雅座去。”
食盒启处,翡翠馄饨卧在荷叶盏中,定胜糕拼作莲花状。最妙是道蟹粉豆腐,盛在冰裂纹浅盘里,嫩白间缀着金红,恰似朝霞映雪。
前堂忽起喧哗。林老婆子掀帘望去,只见谢老夫人立在青石阶前,身后跟着二十余位高门女眷。晨风掠过老夫人翡翠抹额,露出额间一点朱砂痣。
“老姐姐。”谢老夫人执起林老婆子的手,笑道:“今日我们这些馋嘴的,可要尝遍你家招牌。”
林老婆子自然是喜不自胜,“老夫人哪里的话,快来快来,这边的雅座早已经备好啦,就等你们。”
说话间,管弦声自画舫飘来。十二位乐姬抱着阮咸琵琶,临水奏起《醉太平》。对岸茶楼纷纷支起窗子,有书生探头张望,纷纷表示要撑船到新开的食肆尝尝。
鞭炮齐鸣,锣鼓喧天。
红绸一挂,‘谢记食肆’的鎏金招牌已然挂了上去。
这是宋家人一齐决定的,就叫做‘谢记食肆’。
谢老夫人知道后,眼眶微红。怀中的小胖墩还在一个劲地将桌面上的糕点往嘴里塞,“祖母,这个桃花酥好好吃。”
他嗦了一口旁边的碧玉小饮,满脸新奇:“这个也好好喝!”
谢老夫人笑起来,环顾看着食肆内人满为患,却处处祥和,维护得非常好的氛围,感慨道:“宋家人不错,我果真没有看错人。”
宋三郎正在柜台记账,忽听珠帘响动。
姜则秀抱着剑倚在门边,玄色箭袖沾着晨露:“来碗素馄饨。”
“好嘞!一碗素馄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