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种田考科举(42)
有人喊起来,“里正老爷哟,您终于是回来了,咱们都在这等了一天了,就等着您呐!”
里正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回应,“最近秋收结束,事情比较多,还请各位见谅。”
说着,立马给每个人办理进城的文书。每个人都要交一个铜板,进城文书是一个月内有效,要是时间过了的话,还得重新补办。
朱秀儿这些年靠着卖绣品攒下不少钱,虽说大都充了公,自己也留有一些体己钱的。看两个乖巧的儿子,一狠心,从兜里掏出四枚铜钱递过去,“麻烦了。”
里正看他们一眼,将通关文书上的信息填好,盖好章。
宋大郎拿着文书,上了牛车正想要挥鞭,就被一个大婶给拉住了。
那位大婶眼里精光闪烁,上下扫视:“哎哟,这位郎君这是要去县城吧,巧了不是,刚好顺路,老婆子腿脚不便,不如就当个好人,载我一程。”
宋大郎皱起眉头:“实在不好意思,家中有急事,不便载人。”
婶子原本乐呵呵的脸瞬间耷拉下来,“什么意思?我看你家这牛车地方大得很,就算是再载个十个八个人的都不成问题,这么小心眼,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可是王媒婆,以后你们家孩子的亲事……”
有人看热闹不嫌事大喊道:“王媒婆,人家出门都能坐牛车,这样的人家,咱们哪里高攀得起哟…”
王媒婆也来了底气,竖眉横飞,“你姓甚名谁,是谁家的儿郎?”
宋大郎懒得看她,将两个儿子抱上板车就要走,王媒婆喊起来,“不能走,今儿个你们必须顺带给我捎过去!不然你们家的名声就别想要了!”
宋大郎闻言也停住手中的动作,将被狼咬过的腿上的伤疤露出来,灿灿一笑,“婶子可要看清楚了,我家中有急事,等会可是要走山路的,这是狼咬下来的肉。”
王媒婆一听这话,咽着口水往后退了几步。
想不到这年轻人看着老实,竟然做事这般癫狂,为了走近路竟然敢从山上走,老婆孩子都还在牛车上呢,腿上还有那么大一块被狼咬掉大口子…
宋大郎见人群都安静下来,也没人敢要嚷嚷着搭载牛车,当即便扬鞭而去,也不管后头的人说什么,牛车很快便将那些人甩在后头。
宋大郎当然没有走山路,一路驰骋,在下午太阳最盛大时候赶到了县城门口。
因着太阳比较大,如今进城的不过寥寥数几人,官差检查了几人的通关文书,就放了他们进城。
宋知江和宋知云第一次来到县城里,张着大嘴新奇地瞧着两旁林立的高楼,各种飘香的食肆,还有热闹的酒楼饭店…
街道上人声鼎沸,叫卖声络绎不绝,热闹喧哗的集市里,华丽的马车来来回回,各种声音交织成一片。
街道两旁是茶楼、酒肆、书肆、当铺、作坊,热热闹闹,两旁的空地上也挤满了小摊贩,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仿佛这世界上所有的繁华富贵都在兴宁县城里头体现得淋漓尽致。
“爹,娘,县城好漂亮…”宋知云说着,满眼都是新奇。
宋知江被一个卖木头小玩具的小摊吸引了目光,看着上面摆着的木头蛐蛐,精巧无比,竟还能动,更是喜欢得眼都不舍得眨一下。
小摊贩看到宋知江喜欢,拿起小蛐蛐逗着玩了一玩,宋知江的眼睛更亮了。
但很快就暗淡下来,因为家中现在已经没有银子了。
小摊贩正想吆喝两句,那个长得漂亮的小男孩这么喜欢,等会要价高些,他爹娘想必也不会拒绝。
就见到小男孩怏怏坐回牛车上去了,一家人继续往前。
宋大郎和朱秀儿没那么多心思去观赏,宋大郎行动不便,朱秀儿鼓起勇气下了牛车,颤颤拉住路过的一个小娘子,问道:“娘子,可否知晓醉芳居在何处?”
那小娘子奇怪地看她一眼,“醉芳居都是多少年前的名字了,现在改名啦,叫醉仙楼!”
朱秀儿一听,只是改名,地方还在,忙着问:“娘子可知醉仙楼在哪?”
那娘子随手一指,“就顺着这条路下去,一直往下,那栋最高的酒楼便是。”
一家人又继续驾着牛车往小娘子所指的路而去,终于来到了兴宁县中最高大的那间酒楼门前。
宋大郎将牛车栓在门口的柳树上,叮嘱朱秀儿在外面看好儿子,自己进去询问。
朱秀儿不放心,也想一起进去,但一想酒楼里头人多耳杂,拖家带口进去始终是不方便,还是点了头,守在牛车旁看着两个小的。
宋大郎一瘸一拐进了酒楼,店小二看见有客人来了,麻溜挤出一个笑脸上前伺候。
下一秒看见宋大郎穿着朴素,长得高大粗壮,又是个瘸腿的,瞬间没了兴致。
捏着鼻子道:“客官有何事?”
宋大郎礼貌作揖,“确有一些要事相求,不知可否引见一下掌柜?”
店小二将肩膀上的汗巾子拿下来擦了擦手,一双眼珠子上下扫视宋大郎,不耐烦将汗巾子甩回肩膀上,“掌柜贵人事多,怕是没时间,请回吧。”
宋大郎还想再说些,就见店小二眉开眼笑去接下一个进店的客人,“哎哟,王老爷您可来啦!这都好多时日没见过您了,来来来,上好的天字号包间还给您留着呐。”
宋大郎扭过头,看着店小二那热情洋溢的样子,握紧了拳头,一瘸一拐继续往里走去。
“唉唉唉!”店小二冲上来拦住他,“你怎么回事,不都说了掌柜没空,你怎么还硬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