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后和宿敌结婚了(59)

“良娣年纪小,戴发冠老气,一会儿奴婢会拿鲜花做冠,更显朝气。”见郑知意眼神迟疑,群青从身后抬起她的下颌,“抬头,良娣从前不是很有自信吗?其实良娣的脸型中正,很有福气,历史上很多皇后都是这样的长相。谁若嘲讽良娣,您就大声地斥责他。”

“嗯?”郑知意半信半疑,“你们之前不是说我骂人粗野,不能乱说话吗。”

“奴婢说的是斥责,不是辱骂。平时是平时,宴会是宴会,您穿上这身宫装,便是娘娘。”群青还是那副诚恳的表情,“有奴婢在背后,良娣怕什么?”

揽月凉凉地望了群青一眼,这话说的当真恬不知耻。可郑知意真的信了,甚至笑了一下,灿若晚霞:“青娘子说我是,那我就是。”

等高髻梳好,那金线菊和其他小花朵已被催开得鲜妍挺括。郑知意看着群青将它们修剪,一朵一朵添在鬓上,感觉自己也像那催开的花,在衣饰的支撑下一分一分地明艳端肃起来,变成她过去不敢相信能成为的人。

第22章

含元殿内灯烛荧煌, 坐满了人。小内侍们穿梭来去,一会儿捧来贵主擦汗用的布帛,一会儿去给香炉内添香。

一扇十二折的镂空屏风后, 阖宫妃嫔已经坐满, 摇着扇低声笑语。

无非是讨论西蕃进犯,后宫裁减用度的事情。

陈嫔抱怨:“听郑公公说,今年的名贵香料没有给后宫,都送到那几个琉璃国使者那里了。”

另一人道:“圣人对他们倒是礼遇有加,今日怎么没见把他们也叫来赴宴?”

“琉璃国的, 都是和尚吧, 是茹素的, 想必宴席他们吃不了。”

一个温柔的声音道:“大宸如今正与西蕃国交战, 琉璃国是西域十八国之首,严格来说与西蕃国更加亲近。既是来交流佛法的,只论佛法就是, 不便让他们听见西蕃的战报。”

其他妃嫔恍然大悟:“原是如此, 还是韩婉仪见识广, 懂得多。”

韩婉仪微微一笑, 却有年纪大些的妃嫔不买账, 酸酸地说:“陈嫔说岔了, 香料只是我们这些老人没有,韩婉仪和吕嫔那里, 并不缺圣人的封赏。”

宸明帝的后宫妃嫔十余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圣人做怀远节度使时的妾室, 年纪稍大,出身微寒, 如今空有位份,不得宠爱;一类是圣人登基后选入后宫的新妃,便是以韩婉仪为首,因年轻貌美,圣眷正浓。

内侍通报太子良娣到了,她们的谈论停止,无数双眼睛等着看郑知意进门。

这位出身山野的良娣,可闹过不少笑话,穿着上、言谈上、啃骨头的姿势上。有她垫着,就连最微寒的宫妃都有了优越感,觉得自己不是最粗陋的,平素还能在自己宫中嘲讽郑知意两句。

在众人的屏息期待中,郑良娣跨进含元殿的门槛,周遭静了静。

——这是郑知意?

郑知意的金线氅衣厚重,被两个宫女搀着。她身材瘦小,但只是年纪小的缘故,这几个月,竟然长高了些,高髻梳上去,露出饱满的额头,竟显出几分清秀。

她走得很慢,鼻翼都沁出了汗珠,但步态和神情竟然十分稳重,一直走到席间都没有乱看,便不知自己吸引了满场的视线。

这寂静中,众妃心思各异,想看热闹的落了空,只能在心里绞着难受。

“一阵子不见,感觉郑良娣丰腴些了。”

“是白嫩多了吧。”

“长安的水土真养人,没出一年,倒有正宫娘娘的娴雅气质了。到底还是年轻好。”

李玹换了常服,坐在桌案后,目光落在郑知意热得发红的脸上:“你们还往哪里去?”

郑知意垂着脑袋,嘟囔:“以往不都是分开坐的吗?”

揽月拉拉她的袖口。李玹拧眉,抿了一口茶。郑知意绕回来,坐在他身边。对面看热闹的宫妃们持扇窃窃笑起来。

宫妃坐在含元殿右侧,近臣与皇子的坐席则摆在左侧。

群青向身旁看了看,李焕没来,燕王妃萧云如独自端坐,她的神情仍然端庄,微笑与郑良娣颔首见礼。

燕王的坐席旁边,还有一张空案,上面摆满白芷和瓜果,那是留着纪念年少时就失踪的皇四子李缈的。

宸明帝是个念旧的圣人,喜欢用这种形式表现自己不忘旧人。

遥遥的,有宫妃询问:“郑良娣头上簪花颜色格外鲜亮,是哪位宫官巧手做的?”

郑知意从未被这么多人关注过,向这边半欠身,又换个方向欠欠身:“回母妃,是鲜花,自己种的。”

“什么?自己种?”妃嫔们哄堂大笑。

她们之中不乏农户之女,在印象中,这是最贫穷的人才做的事,不曾想进了皇宫还要耕种。

却有一个纤瘦的妃子笑道:“这不是正是效仿楚景帝宫中种稻,以重农桑吗,良娣有心了。”

她着宽袖的罗衫长裙,小扇摇动,妆容素雅,愈显出文静的书卷气来。

一时间众妃的赞誉纷至沓来,方才发笑的,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群青看了看说话那人,认出她就是韩婉仪。她凭着才学被宸明帝宠爱,如今又怀皇嗣,封妃指日可待。

韩婉仪与群青说的如出一辙,郑知意的心回落,激动地看着群青。她从未被这么多人恭维过,这毕竟不是她的主意,她一激动想说出背后的女使,群青却按按她的肩,让她坐下去。

李玹给郑知意倒了杯茶:“别多话了。你热了,便将裳衣脱掉。”

郑知意“哦”一声,脱不掉那么硬的裳衣,胳膊举在半空中,群青看见了却不伸手,李玹瞪了她一眼,只得上手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