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系统来自2030[零零](145)+番外
然后是新生轮流上台做自我介绍,颇有从前俞妙则参加海大夏令营的感觉。
这是航院开设预科班的第三届,再加上航院的冷门系数,就连选择这个方向的竞赛生都远不如其他学院。
十八个同学当中,以数学保送生和物理保送生的数量最多,稀疏夹杂着两三个化生信保送进来的。
俞妙则见到航院预科班的另一个女同学,她是飞行器动力工程系的,名叫陈锦如,今年物竞国集保送进来的高三学生。
她说选择航院是觉得很酷。
俞妙则想着,航院确实很酷!
至少这是大部分大部分学生对航院的真实想法。
就像阿婆跟隔壁家老太闲聊时,隔壁老太问阿婆,听说你家妙妙要去上大学了,读是什么专业呀?
阿婆说了。
隔壁老太都是一副很了然的表情,哦,那是要造火箭嘞!
俞妙则虽然提前了解过这个专业,但相关的资料也并不多。
只是大部分人都说,无论你学航院的什么专业,基本都是什么专业的知识点都要有所涉略。
至少要到研究生阶段才能接触到更加深入的研究。
不仅是航院,其实大多数大学专业都是这样的。
学生们逐个上台自我介绍后,也算是对接下来这个学期将要共同相处的同学有初步的印象。
最后是学长学姐们分享他们在预科班的经历,以及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如何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的经验。
俞妙则认真听着,默默记在心里。
除了学习,大学阶段就是应该不断尝试。她也深以为然。
开班仪式结束后,俞妙则出来站在走廊下等对面教室的南荣敏,就看见陈锦如出来,然后互相打着招呼。
陈锦如说记得她,因为去年CPhO决赛的时候见过她。
不过去年陈锦如只拿到国二,今年CPhO是二战。
俞妙则也跟陈锦如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直到计科院那边散了,才和陈锦如道别。
中午和南荣敏到饭堂吃过午饭,回到宿舍午休后,下午就正式开始上课。
尽管大学预科班是属于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阶段,但上课的安排却又和高中大学都不同。
在这半年主要培养的是学生们对大学的适应性,因此除了一部分和高中相似的文学阅读、英语学习等课程,还有对于大学课程的基础涉略。
并且大学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俞妙则觉得都很有意思。
大学社团的招生主力军是在秋学期开学后,但在预科班学生开学的这周,也有不同社团的学生在文化广场上进行新一轮的招生宣传,对社团感兴趣的新学生也可以在春学期加入社团。
俞妙则也拿了好几个社团的招新宣传单,回到宿舍就和舍友们琢磨起来。
她的初高中过得太匆忙了,原本的初高中六年也被压缩到三年,更没有参加过什么社团活动。
等来到大学校园,她便看什么都觉得特别想试试。
动漫社?感觉好有趣的样子,她超级喜欢的。
汉服社?哇塞哇塞好喜欢哦!
国学文化传播协会?好像也很有意思的样子!
烘焙交流会?啊啊啊她太喜欢了!
跆拳道协会?泰裤辣!
天文爱好者协会?这个也很符合她的兴趣爱好!
……
俞妙则看得眼花缭乱,觉得这也喜欢那也喜欢,如果可以allin就好了。
不过考虑到课余时间还要做其他的事情,社团应该参加一两个就足够了。
“你们要参加什么社团呀?”她拿着那一堆社团宣传单,特别纠结,然后问舍友们。
“我比较想参加动漫社。”南荣敏拿着动漫社的宣传单看着,就说道。
俞妙则还在继续纠结中。
这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题,就是好难选择。
对于社团,她的想法是报两个应该是刚刚好的。
一个偏学术性,一个偏娱乐性,就挺好的。
此外还有几个体育类的社团,也在她的选择范围内。
不过社团活动也不着急,就算现在没报上,等到秋学期开学的时候还可以报社团。
预科班的课程也并不多,刚开学的几天,上课之余,她就跟舍友们,还有新认识的陈锦如,谁没有课就和谁约着一起在校园里到处逛逛看看。
学校很大,还有好多个不同的饭堂餐厅,没课的时候她也很愿意跑到远一些的饭堂觅食。
关于校园觅食篇,贴吧上也有详细的帖子,她就跟着帖子的更新节奏去寻找美食。
有时候还可以跑到上都的其他学校去玩玩。
上都的大部分大学都在这一撮,到其他学校也不用走太远的路。
不过俞妙则已经将“要买一辆自行车”放在任务进度上了。
有了自行车,她便觉得去哪里都变得更方便了。
很快她在网络电商平台购买的床帘和装饰挂钩就送到了,俞妙则踩着自行车跑到快递站拿快递,顺便帮舍友也将快递带回来。
她买的床帘是最近在大学生网很流行的三片全包式床帘,店家还送了星星灯。
将快递都放回宿舍后,再跑到楼下对面的饭堂打包了一碗米线回来,当做今晚的晚餐。
吃完晚餐,便将支撑床帘的架子组装起来,给床帘挂上挂钩,然后搭建在支架上面。
把床帘搭好后,再将席子和被子重新铺开,就将星星灯连接电线。
拉上床帘,整个氛围都特别好,粉嘟嘟的,这就是她想象中的布置了。
难怪很多学姐说,将床布置好之后,便根本不想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