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系统来自2030[零零](152)+番外
等她们学到硕博的时候才会进行更加细化的学习。
俞妙则更加觉得,本硕连读是最正确的选择。
系统:……
不过从大一开始,部分课程就开始给学生们布置分组作业了。
有些课程是由老师安排分组,也有些课程是学生自行分组。
无论是学院内的专业课还是公共大课,仰慕俞妙则的名声,喜欢和她组队的学生都不少。
俞妙则也在公共课上认识了不少新同学,尽管可能是只能持续一学期一节课的友谊,但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之间的缘分都是阶段性的。
她在听一个讲座的时候,就听见讲座老师这样说道。
小学会有小学的朋友,中学会有中学的朋友,但等到升学后如果不能进到同一所学校,再好的朋友缘分也会渐渐淡了。
她回忆着小学时代很多和她玩得很好的朋友,那些鲜活的面孔,记忆深处的鲜艳画面也好像被蒙上一层灰了。
大学多姿多彩的生活也还在继续着。
听完讲座从大礼堂出来,就和同伴们讨论着今晚吃什么的每日一问话题。
下午的阳光很明媚,她们走在人海中,走在树林阴翳下的校道上,和左右的好朋友说说笑笑闹闹,就没有任何生活和学习的烦恼了。
到周末时,活动依然安排得满满当当。
周六早上俞妙则和南荣敏一起跑去漫展玩,下午约了当家教回来的林文盈和打完羽毛球出来的苏晚去看电影,晚上还能在外面吃一顿火锅再回来。
周日俞妙则和陈锦如去看展,吃完晚饭后就在上都大学的天文爱好者群聊里约小伙伴出来看星星。
这样充实的生活让她很满足,更有一种活在当下的感觉。
和她约出来看星星的其中一个姑娘是天文系的,说起她最近在搞科研选题,但是到现在都还在纠结选题问题。
“我之前听说过一个瓜,是不是真的呀?”另一个同学就问起,“前几年是不是有个学长的研究对象爆炸了?”
那位学姐只是摆摆手说道:“那都是老黄历了。几百年前就爆炸了,才看到。不过也不影响研究,就算有影响也就是改个方向的事。”
听见他们在谈论科研的话题,俞妙则这个非天文系学生也在认真思考着她的选择题。
天文学科研的方向不算多,总共也就是天文学史、天体射线、天体科学、天体物理、星系演变这几个大方向。
但航院的科研方向就是真的又多又复杂。
在预科班的时候,俞妙则将学校论文库里的论文都下载下来,上学期和暑假就在家里选着不同类型的论文看着;尽管近两年的论文还没有更新展示,现在就已经是各有各的不同了。
不过听学长学姐们讨论着这些话题,也让俞妙则了解到不少科研申报的流程。
又听他们在聊起保研的事,学姐就向俞妙则问起:“妙则,我记得你是八年制直博对吧?”
“没有呀。”俞妙则摇头,说她是五年本硕连读。
这是系统的安排,不过她暂时也还没有其他的想法。
“那你还读博吗?”学姐有些好奇。
另一个学长就说,现在跟学妹说这些还太早了,谁知道五年后会是什么光景。
不过基本想要在某个领域深造的学生都会选择读博。
但是系统让她急哄哄地跳了两级上来,又是选择五年制本硕连读,恐怕……
对于系统的某些行为,俞妙则早已有了隐隐猜测。
这个世上唯一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的,只有时间。
他们每次相约出来观看星星都会到很晚才能回去,只是今天是周日,有些同学明天还有早课,就先回去了。
接下来一周照常上着课,直到周五早上的课程结束后,因为俞妙则的课表下午没有排课,下课后便直接拉着行李箱搭乘计程车到机场,然后坐飞机回家。
不过在抵达荣城后,为了防止高速公路拥堵,俞妙则先在大伯家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出去喝了早茶,中午还约了同学出来逛街,直到2号早上才搭乘班车回家。
这一趟就走得比较顺畅,中午回到家还能吃上午饭。
阿婆知道俞妙则是今天回来,早就带着椰子壳在街头等着。
远远看见俞妙则的身影,在阿婆起身时,椰子壳也欢快地撒丫子往前面扑,只可惜被阿婆拉着牵引绳,就只能在原地瞎蹦哒着。
“阿婆。”俞妙则也看到了阿婆和椰子壳一人一猫,就加快脚步小跑着回来,喊了阿婆,然后直接将椰子壳抱起来,让椰子壳体验来自姐姐的熟悉的强制爱。
家里的每道菜都是俞妙则喜欢吃的,很熟悉的家的味道。
在家里待了两天,然后去外婆家住两天。
当然她也全程都在花式觅食,小时候爸爸经常会带她去的茶餐厅,每年去外婆家时小姨会带她们去吃的椰椰冰室。
然后骑着单车回到小学时每天上下课都会走过的那条路,向路边正在卖彩虹棉花糖的老爷爷买了一串草莓味的棉花糖。
孩子们都放学了,但是学校的上下课铃声依然会响起。
她的童年就像是用水墨画晕染出来的五颜六色,很快乐,很难忘。
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她们都会欢快地唱着耳熟能详的儿歌。
可是现在她已经不过儿童节了。
等到国庆假期结束前一天,俞妙则就要返校了。
但是这趟回家也终于满足了她前段时间被李桐勾起的思乡情绪,回到学校后依然是上课和活动。
到十一月中旬,俞妙则报名参加了院系发起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简历后通过电子邮箱发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