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新婚夜,王妃扛着火车连夜出逃(502)

作者: 伊玉 阅读记录

她记得在京城看龙舟赛的时候,第一轮的赛程都不怎么样,精彩的都在第三跟第四轮。

这会儿刚回来,第二轮的赛程已经过半,紧接着就能看第三轮,可不就巧了吗?

馥城的府尹这时撩着官袍急急忙忙登上高台:“微臣见过王爷,见过娘娘,不知王爷与娘娘可有什么需要微臣做的?”

高台早早就搭好,眼不见余南卿跟苏挽烟来,他还派人到王府催了几次。

今日盛典,余南卿跟苏挽烟也是这其中重要一环,府尹跟馥城监督可都不希望在这时候出什么意外。

他问这话,其实就是想探探余南卿跟苏挽烟迟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毕竟王府那边他派人去了几次都没什么声音。

余南卿说了句场面话:“你做得不错。”

听到夸赞,馥城府尹悬着的心也算落了下来,忙眸恭道:“谢王爷夸奖,若没什么事,微臣先行告退。”

余南卿微一拂手,府尹便顺着台阶退了下去。

府尹退下去没多久,便立即有婢女端来小吃跟水果,美酒清茶,一应俱全。

不多时,秋叶跟黄叶也从王府匆匆赶来:“娘娘!”

秋叶压着声音,担忧的唤了声。

苏挽烟正看着比赛,见状食指放到唇角轻“嘘”了一下,秋叶便抿唇止了接下来的话。

苏挽烟被绑架的事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无声息的发生,又悄无声息的结束,对苏挽烟来说,这也不过是她生命中发生的一件很小的事。

时间如白驹过隙。

端午一过,日子归于平淡。

苏挽烟就像她在京城那样,用闲暇的时间在院子里养起了鸡鸭鱼,院中还特意开辟专门的药园子跟菜园子。

没事的时候,苏挽烟也会去妙生堂帮忙。

正如苏挽烟所说的那样,当找她看病的百姓药到病除,她行医的名声便渐渐打响起来。

只是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来找她看病的病人已经与骞老先生一样多,排起的队伍甚至比骞老先生更胜一层。

与此同时,苏挽烟也让王章给妙生堂多招了几个大夫,医术虽不及骞老先生,但也是在馥城中叫得上名号的。

如此,到妙生堂看病的病人竟络绎不绝。

妙生堂的名号到此也算是打出去了。

到妙生堂看病的人多了,自然就有百姓认出在诊室出诊的是恭亲王妃,馥城的百姓这才恍然明白,原来妙生堂就是苏挽烟开的。

这让他们又想起来,余南卿跟苏挽烟刚来到馥城时盛起的传闻,东海翁城一战,苏挽烟曾身在军营为龙旗军疗伤治病。

如今见苏挽烟坐堂开诊,想来那传闻并不是空穴来风,苏挽烟是真的会医术。

且医术相当了得。

这事一经传开,馥城来妙生堂看病的人又多了一倍,不管是有病的还是没病的,都要来妙生堂一睹恭亲王妃的风采。

苏挽烟没办法,只能窝在王府暂避几天。

而也就是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余南卿颁布了减税政策,以馥城首先开放为期一年的试验,而其余城市会在往后的计划中逐一实施。

减税的政策一出,最高兴的莫过于平民百姓,是恨不得奔走相告的那种。

而对于官员来说就没那么好了,税收减了,就代表这其中能捞的油水少了。

早在政策拟定的时候,馥州的官员就隐晦的表达过不满,只是余南卿是谁,他管你三七二十一,行不行,实施起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余南卿身份摆在那里,那些官员即便不满,也不敢去当这个出头鸟,而这其中,有好事者已经拟奏将这一情况上禀朝廷。

减税是一个长久的计划,余南卿跟苏挽烟提了一嘴,苏挽烟也没去多问,后续是如何,她自然也没多去关注。

吕策忠临时受命训练整顿龙旗军,如今已过去两月,吕策忠不好再无视朝廷在此久待,所以在七月初时,吕策忠跟苏驰恩就已经回了边疆。

而也就是在吕策忠离开不久后,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件,被送进恭亲王府。

“娘娘,昌国公府来信。”

第456章 代知宛的喜帖

本来还在喂鱼的苏挽烟顿时来了兴致:“昌国公府?定是知宛寄过来的信,快给我看看。”

苏挽烟伸手接过,转身就进了凉亭。

凉亭中布着小炉,小炉里煮着清茶,凉亭的石桌上放着几碟小点心,一旁是随身伺候的黄叶。

馥城七月的天气格外舒爽,既不冷也不热,苏挽烟身着长烟细柳裙,坐在凉亭中嫣然而笑,好不惬意。

只见她把信件拆开,共有两封信件,一封是以昌国公府名义送来的婚宴喜帖,而另一封,是代知宛的亲笔信。

信里交代,代知宛的婚事定在了十月十五,希望苏挽烟届时能够莅临。

其他的,便是代知宛在滔滔不绝的诉说着婚事给她带来的紧张感,另外也提到说,苏挽烟让司旸带去的礼物跟信件,她们都收到了。

从馥城到京城,马车大概是一个月的路程,如果是骑马能在二十天左右到达。

这会儿七月,离十月十五还有三个半月,过了十月,十一月便开始步入深冬,代知宛是留了足够的时间让她们回京。

苏挽烟笑着把信折起,仔细的收进胸口处,原本她还在想代知宛的婚事什么时候有着落,所以收到信的那一刻,她反倒觉得踏实。

说来也是等得许久。

苏挽烟吩咐:“等王爷回来,你们把请帖拿过去给他看。”

余南卿这两个月在外面跑得勤,一是要巡查军营,虽然吕策忠帮他整顿过,但刚编入龙族军的守城军,面对龙旗军的强度还没那么快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