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喵除了躺平也略懂权谋(110)
她是个打定主意就去做的人,吃完早饭跳下桌,就要往自己的屋里去。
这时,小年从外面匆匆进来,险些踩到她的尾巴。
他趔趄了一下,扶住门框:“殿下,刚接到消息,太子失踪了。”
这话一出,四周像是静了一瞬,空洞得可怕。
方桐扭过头,第一眼便看向封十二。
封十二坐在桌前,面无表情:“在哪儿失踪?什么时候?”
太子失踪的消息不过半日就传到府衙,宋知府慌慌忙忙过来,却见封十二一行已经收拾整齐,弃车乘马,正要出发。
“殿下,”宋知府朝院内张望一眼,“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封十二骑在马上,一手扯住缰绳:“太子下落不明,我去扶摇山寻他。”
宋知府站在马前,急道:“此处离扶摇山有八百里,您就算赶去也来不及了,当地官员正在四处搜寻,您不如留在固州等他们消息。”
“固州太远,消息传递不便,”封十二道,“我走后,还请宋知府稳定民心,莫要引起百姓惊慌。”
“是,下官明白。”宋知府脸上难掩焦灼,“听说太子失踪是因流民所致,殿下回程切切小心,千万不可大意。”
封十二朝他略一点头,不再多说,带着一众侍卫远去。
晨风里,方桐从封十二身侧的挎兜里探出脑袋,她依旧是小猫的模样,头顶一撮呆毛迎风招展。
他们此行急着赶路,骑马比乘车更快,为了不成为大伙儿的拖累,方桐让封十二找了个挎兜把她装起来,斜挎在他腰间。
封十二俯身策马,低头看她一眼:“风大,进去。”
方桐不用他说就被狂风吹得快睁不开眼,她头一回在古代体验到风驰电掣的滋味,这比开车的时速也差不了多少。
她老老实实缩回去,在挎兜里蜷成一团。
太子失踪的消息至今仍让她有些恍惚,南巡的仪仗何其浩大,旁人见了避之犹恐不及,怎会轻易被流民冲散?
而他失踪的扶摇山事前经封十二探过,沿途并无任何不妥,那些流民又是从何而来?
方桐越想越是千头万绪难以理清。
封十二提前出京就是为了不让人探知行踪,但他接连被白鸟阁刺杀,刺杀者又将来自洛州的探子推到幕前,让封十二与隋永道对上,整个事件中,到底有几方势力插手?隋永道是否当真打算对封十二不利?他要对付的是封十二还是太子?白鸟阁背后的雇主又是谁?太子失踪到底是哪一方所为?
方桐想了一路也没想个明白,只觉怀疑对象越来越多,除了封十二,似乎没有一个可信之人。
可惜封十二忙着赶路,无暇与她细说分辨,他们昼夜兼行,只用了短短三日就回到临水县。
“殿下,得让马歇一歇了。”小年打马上前,“再跑下去,怕它们撑不住。”
不光是马,他们这群人每日最多合眼一两个时辰,也是累得不行。
封十二看了眼身后的队伍:“好,在临水县歇一晚,明早再走。”
众人放缓马速,进城来到驿馆。
刚进街口,就见驿馆外有几人正在下马,瞧那装束,却是京里来人。
第98章 难逃追究
小年打眼细瞧:“殿下,像是宫里的太监。”
话音未落,他们这一群人也引起了对方的注意,对方打头之人朝他们望过来,脸色忽然一变。
“十二皇子?”
打头之人面白无须,嗓音尖细,瞧着三十岁出头,封十二看清他的脸,认出这是皇帝身边的二等宦官袁宝。
皇帝在宫里最信任之人是老宦官朝恩,但朝恩年纪大了,往外跑的差事就落在旁人身上,袁宝近来颇得皇帝赏识,看样子应是奉命出行。
袁宝叫了封十二一声,忽然又是神情一变,朝左右示意:“把陛下的手谕拿来。”
随行小宦官将一个锦匣捧上。
袁宝打开锦匣,取出一份黄绫卷帛,朝封十二大步走来。
“陛下亲笔手谕在此,十二皇子接旨!”袁宝高声道。
封十二目色微沉,看着他手中的卷帛,翻身下马。
身后一众侍卫纷纷勒停马步,跟着甩镫而下。
十余人在街口跪倒,聆听袁宝宣读手谕。
“谕十二:朕着汝巡察南界,以为太子先锋,何故玩忽职守,致太子下落不明。今卸汝巡察使一职,见此手谕,即刻回京。”
袁宝读完,冷眼看了看地上的封十二,伸手向前:“十二殿下,接旨吧。”
他将皇帝的手谕放在封十二手上,傲然抬起下巴:“奴婢正要往固州去,既然在此处遇上殿下,正好省了许多功夫,还请殿下马上随奴婢回京。”
封十二站起身,看看他带来的几名宦官:“回京可以,我要先去扶摇山。”
袁宝发出一声冷笑:“殿下想去扶摇山寻太子?太子失踪已有多日,等你赶到又有何用?”
封十二目注于他,并不多言。
袁宝见状,朝身旁的宦官示意:“去,卸了殿下的行装。”
“做什么?”小年等人上前拦住宦官,一手按住刀柄,“休得对殿下无礼。”
袁宝见自己带来的人被拦下,怒道:“陛下的手谕你们没听见?陛下令十二皇子回京。”
“回京便回京,”小年反驳,“手谕上可没说要你们动殿下一根毫毛。”
袁宝怒哼:“我是陛下身前三品宦官,你一五品侍卫,有什么资格在这儿与我说话?”
他看向封十二,脸色阴沉:“十二殿下,你要抗旨不成?”
“并非抗旨,”封十二道,“回京之路本就要经过扶摇山,难道袁公公想带我绕道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