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喵除了躺平也略懂权谋(64)
“他还说了什么?”封十二问。
“没说什么,就说你从车里抱出个姑娘,还热心地为她请医诊治,”封玉扬道,“不怪他觉得稀罕,这事若传进京里,认识你的人都会惊掉下巴,毕竟你长这么大,身边从来没个女人。”
他看着封十二,笑容更深:“不过我却不觉得奇怪,咱们从小一起长大,别人不清楚,我却知道,你这人一向心软。”
他抓起酒壶,将自己的酒杯满上。
“你或许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当初那么多兄弟,只有你不会嫌弃我是个瘸子。”
“太子也是。”封十二道。
封玉扬笑容一顿,长叹口气:“对,太子也是,但他是太子,与你我不同。”
夜幕降临,院内燃起灯火,林中的笛声早已停了,桌上杯盘狼籍。
一顿筵席下来,封十二没吃几口菜,封玉扬酒后兴致大发,拉着他唠叨了许多往事。
这位逍遥王爷毫无形象地趴在食案上,拿着筷子轻敲碗盏,嘴里哼着风月小曲。
封十二见他醉态酩酊,唤来封玉扬的随身侍从把人送回芙蓉院。
红绡帮忙扶着封玉扬起身,朝封十二笑道:“殿下莫要担心,王爷一向如此,回去喝碗醒酒汤也就没事了。”
几人转过竹林小径,却见一道倩影立在道旁,正是中途离席的青鸾。
红绡见了她,讶道:“你怎么在这儿?王爷在席上念叨你几次,都不见你人影。”
青鸾看了封十二一眼,欲言又止。
红绡见状,抿嘴一笑:“莫不是有什么东西掉了?我先把王爷送上车,你赶紧过来。”
青鸾正要说话,见封十二已经走开,连忙追上去:“殿下留步。”
封十二转头:“有事?”
青鸾望着他,胸脯激烈起伏,忽然盈盈拜倒:“还未答谢殿下救命之恩,请容青鸾一拜。”
封十二皱眉:“我几时救过你?”
青鸾仰起头,眼中泪光盈盈:“六年前,殿下亲征魏城,平定东夷之乱,我当时就在城中。”
封十二闻言,眸色微深。
东夷是大昭边境的一个小国,六年前东夷犯境,杀死大昭驻边守将,连夺七城,魏城便是其中之一。
东夷每下一城便烧杀抢掠,杀死城中青壮男子,将妇孺掳为奴隶,眼看魏城也将遭此噩运,朝廷援军到来,将东夷人赶出了魏城。
此后援军节节推进,不但收复了失地,更反攻东夷境内,迫使东夷朝廷内乱,主战派几乎全灭,东夷王自戕,东夷从此一蹶不振。
封十二当时便是援军中的一名将领,他率领的军队作为前锋,最快到达魏城,对魏城之战至今记忆犹新。
眼前这名叫青鸾的女子提起往事,面上露出尊崇与景仰:“没有殿下,我就活不到今日,方才我在席间以酒敬了殿下,现在想再给殿下磕一个头。”
“不必。”封十二打断她。
青鸾弯下的腰身一顿,不解道:“殿下是嫌我出身低贱?”
“你能活着是你的运气,”封十二道,“哪支援军都能解魏城之围,不必谢我。”
“可——”
“好了,你回去吧。”
封十二说完,绕过她走开。
“殿下!”青鸾在他身后唤了声,“我或许知道那伙山匪的来历。”
封十二停下脚步,转过身来。
第57章 瞧她发现了啥
驿馆中,方桐用罢晚饭,坐在桌前翻开一卷书册,这是封十二向高县令要来的大昭礼记,他出门后,高天材亲自捧了一匣子书来,还为方桐捎了包茯苓糕。
“咱们临水县的点心数这茯苓糕最有名,”高天材笑眯眯道,“小姑娘家都爱吃。”
他不明白封十二为何要把礼记拿给方桐,但他做了这么多年官,最懂上有所好下必奉之,眼见十二皇子待这姑娘有些不同,他跑得更是殷勤。
雪白的茯苓糕切成菱形小块,整整齐齐摆放在青瓷碟里,碟边还摆着一把精致的小银叉,用来戳点心吃。
方桐在灯下一边看书,一边时不时地戳起一块茯苓糕放进嘴里。
封十二没说让她学到什么程度,但她猜想他们在临水县不会逗留太久,所以特别勤奋地挑灯夜战,打算尽快把书里的内容记下。
她边看边写,用只有自己才能看懂的字在白纸上记重点,写了一阵手酸,放下用不惯的毛笔转了转手腕。
她觉得自己就像回到学生时代,第二天就期末考了,晚上才开始临时抱佛脚,好在背诵是她的强项,写一遍就能记住个七七八八。
她伸了个懒腰,抬手按按脖子。
屋里只有一扇窗,窗户还坏了,只能开一条小缝,油灯的烟气熏得她两眼发干,她揉揉眼,望着笔记发了一阵呆,起身打开房门走了出去。
她站在长廊下,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由衷感谢封十二良心发现,临走前命人给她找来一双女鞋,让她可以下地走动。
此时天色已暗,驿馆廊下挂起了风灯,光线幽幽淡淡,上空露出一方黑漆漆的天。
封十二出门赴宴,小年带了人去县衙调查山匪,四下无人走动,只有前院偶尔响起马儿的喷鼻声。
方桐沿着长廊来到马厩。
喜欢小动物的人大多对这些与人相伴的动物有着偏爱,她也不例外,那天看着封十二喂马就有些眼热,也想上手试试。
她找到给他们拉车的马儿,从柱子上挂着的布兜里抓了把黑豆,递到马儿嘴边。
马儿嗅嗅她,像是认得她的气味,把嘴凑到她掌心,嘎巴嘎巴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