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养家日常(136)+番外
见牛车进门,陈秀兰连忙放下针线,提着空桶去外边打水,好叫郑青云洗洗,凉快些。
郑青云从车上跳下来,在后头叫她:“打满我来提,我买了凉粉,都晒热了,得用凉水镇一镇。还有鱼也要趁早收拾,免得臭了。”
陈秀兰应一声,他才把鱼和凉粉送去灶房放好。出来又把鸡笼搬下车,赶紧送去后院儿放出来,并给槽里添上食水。
凉粉连竹筒一起浸入装有凉水的木桶,泡上差不多两刻钟才取出来,分进三个碗里。
晶莹剔透的凉粉上挂着醋汁和辣椒面,闻着就让人咽口水,吃进嘴里酸味适中,也不会太辣,正将好。
郑青云收拾好鱼,拿皂角水仔细洗去手上的脏污,迈步进堂屋。一眼看见坐在桌前,埋头吃凉粉的方竹,面上不由露出笑容。
方桃麻溜地挪开椅子,给他腾出空间。
郑青云也没客气,直接挨着方竹坐下,捡起桌上的蒲扇给她轻轻摇着,“好吃不?”
“嗯,挺开胃的。”方竹笑笑,顺手夹一块送到郑青云嘴边。
“喜欢下次去县城再买。”
“偶尔尝一次就行,吃多了也腻味。”
方竹刚吃过别的东西,一碗凉粉吃下大半,再不想吃,最后全都进了郑青云的肚子。自打方竹有孕,这样的情景时常发生,导致郑青云都跟着长胖些,好在还不算太明显。
等到傍晚,陈秀兰剔下一半的鱼肉,切成薄片,煮上一盆鱼片。肉质嫩滑,又麻又辣,十分入味,很得方竹的心。
日子悄悄过去,天气也越来越热,村人又开始不爱出门,专挑清晨或太阳落山那会儿抓紧下地做活,晌午便躲在家里歇凉打盹儿。
天上一丝云都没有,刺眼的阳光直直照下来,整个院子找不到一处阴凉地。
一家四口都坐在堂屋,连旺财都四脚叉开趴着,将肚皮完全贴在地上。
郑青云将茶壶里仅剩的水倒进杯子,一口饮尽,看着院外开口道:“太热了,我去摘个寒瓜,放井水里湃湃,等会儿吃?”
方竹点点头:“也行,正好看看熟没熟透,要是味道好,还能试着卖一卖。”
“留几个小的自己吃就行,其他的都拖去卖,这东西也不晓得能管多久,还是早些处置的好。”陈秀兰在一旁插话。
一说起这个,她就觉得高兴。他们开春种的十几窝寒瓜,都活下来。而且因为打理得细心,每根藤上都结了一到两个瓜。
虽然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陆陆续续烂掉好几个,最后也剩下近二十只。就是大小不一,最小的估计跟吃饭的碗差不多,最大目测得有十斤重。
但第一次种,能有这样的成果已经很不错。慢慢积累经验,往后便能弄得更好。
郑青云记着陈秀兰的话,戴上草帽到地里绕一圈,干脆把最小的两个瓜抱回来。
“咚”一声响,两只绿皮寒瓜落入井里,溅起大量水花,沉浮一会儿,终于漂在水面上。
井里的水从地底冒出,加之上方建着棚子,照不到太阳,一直都是凉凉的。刚抱回来还热乎的寒瓜,经井水泡过,也带上凉气。
别看这瓜小,但里面的瓤子也是红艳艳的,汁水虽不多,但甜味不淡,在炎热的夏日,吃上一块正好。
瓜熟得挺好,郑青云翌日便把大的那批都摘下,趁早拖去县城。
路上,还有赶早集的人问他,看那不停吞咽口水的模样就是想吃的,但一听要七文钱一斤,就打消念头。
到得县城,租好摊后,根本不用怎么吆喝,便多的是人来问价。县城的人多数不差钱,既来问,基本上都不会空手而归。
卖寒瓜的摊贩本就不多,即便郑青云摊位上的瓜大小不一,不太好看,但他比别家卖的便宜一文,不多时便将十五只瓜全部卖出。
最后拢共赚得五百零七个铜板,可比卖菜划算得多。可惜这东西没有蔬菜好成活,而且结过一茬再就没有,不然倒是可以把整块地种满。
不过多留些种子,明年再添几行还是没问题的。
摇风打扇,吃瓜纳凉,山里夏日渐浓。
方竹的肚子越来越大,连带着腿脚都有些肿胀,郑青云日日都要帮着揉捏。
许是天气燥热,她的胃口也没有之前好,饭量大减。陈秀兰只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一顿用不了多少,便多做几餐,总不叫她和满满饿着。除此之外,她的脾性也变得古怪,常常因为一句话、一点小事,就要跟家里人呛声。过后又自责不已,愧疚地抹泪。
不过都知道她是因为怀孕的缘故,也没人责怪,只剩心疼。
幸好八月很快来临,离满满出生的日子越来越近。郑青云早早跟稳婆和郎中打过招呼,也不再往县城跑,连鸡蛋都是托秦大柱去卖。
与此同时,地里的庄稼该收获。方竹身边离不得人,郑青云干脆花钱在村里请了两个手脚麻利、老实本分的汉子帮忙。
这日晌午,他还在地里弯腰割稻谷,突然便听田埂上方桃焦急地呼喊:“姐夫,快,快回家!要生了!”
郑青云顾不得跟两个帮工嘱咐一二,扔下镰刀就拔腿往家里狂奔。一阵风似地穿过田野,方桃铆足了劲儿地跑,也还是被远远落在后边。
第81章
郑青云马不停蹄赶回家, 一张脸急得煞白,待看见在堂屋里好好坐着,精神头还算不错的方竹时,才稍微冷静下来。
但也不敢耽搁, 急急忙忙套好牛车, 就下山去请稳婆。骄阳似火, 晒得人皮肉生疼, 热汗冒出一层又一层, 浸湿衣衫。郑青云却顾不上那么多, 不停扬起竹条子,只盼着再快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