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养家日常(141)+番外
车上还有东西没搬完,郑青云没急着抱孩子,但不妨碍他逗弄。
他微微弯下身子,在满满面前把手拍得啪啪响,“想爹爹没?”
满满只是咧着嘴笑,下牙龈上两个凸起小鼓包的小鼓包更加明显。
小家伙白白胖胖的,郑青云越看越觉得欢喜,陪他玩了一会儿才赶紧去收拣剩下的东西。
再过几天就是大年三十,米面酒肉他今天都去备齐了,还在车上放着呢。水牛在外跑了半天,跟着受冻,也该回棚里歇歇暖和一下。
等忙完,已是一刻钟之后。
郑青云再进到屋,发觉满满已经窝在方竹怀里闭上眼,但水润的嘴唇还没停,吸得轻响。
他不由放轻脚步走到方竹旁边坐下,压着声音开口:“就睡着了?”
“嗯,打早上起床还睡过呢,将才一个劲儿揉眼,抱着晃两下就眯着了。”
“真乖。”郑青云在轻点满满的鼻头,接着把湿漉漉的围兜解下来,搭在木架子上,又将摇篮床上的被子拿过来,烤热乎后重新给铺上。
等打理好,方竹才抱起满满,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到摇篮床上。刚撒手,满满倏地睁开眼,小嘴一撇就要哭。方竹早习惯这场景,轻轻拍着他的背,低声哼唱。
听着熟悉的声音,满满终还是抵不住困倦,安然入睡。
雪越下越大,陶盆里的火依然烧得旺,外围放了一圈番薯。
因着满满在睡觉,所有人都不敢大声说话。
郑青云把钱袋子递给方竹,眉眼间皆是喜色,“十八只兔子,二十只鸡,加上八十个鸡蛋,一共得一两六钱并四个铜板。买东西花去三四钱,也还剩下不少,这一年没白忙活。”
方竹拉开钱袋,看着里头的碎银和铜板,也很是高兴,又问:“酒楼那边,年前还要送鸡蛋么?”
“不用,管事跟我说了,让初五过后再给送去。我想着今年就不往县城跑了,把家里收拾收拾,鸡蛋攒着到时一起带去算了。”
“初五,那也就十来天。现在冷,放一放坏不了。”
“嗯,管事还说我们兔子养得好,让再给送几只。我寻思着,开春到矮林也搭排兔房,再多养些。这几天我带大黑上山转转,看能不能掏几窝兔子回来。”
“等雪停了再说吧,”方竹把番薯翻个面,继续烤着,“林子大着,多养些也行,鸡也能再添个几十只。等暖和起来,满满就不用一直放在家里,背着干活也不碍事儿,总归忙得过来。”
“不急,明年我打算请个人帮忙。”
陈秀兰一听有些不乐意:“家里这么多人,还花那冤枉钱做什么?”
方竹也道:“又不是手艺活,哪用得着找人?我们自己做不就成了。”
郑青云却是态度坚决:“这事儿听我的,赚钱不就是为了日子过得舒坦。开春等忙完地里的活计,我想趁着机会进山碰下运气,就你们几个照顾满满,还要侍候上百只禽畜,想想就累得慌。”
他见几人眉头松动,继续劝说:“我又不花大价钱,一天十来文,请个人帮忙割几捆草,剁下鸡食就完事。”
陈秀兰被他说动:“既是长期做的,那这人可得好好挑挑。”
“嗯,不过这个我不熟,娘有空就到村里转转,问一下有没有谁愿意的,最好是找个大娘。”
家里女眷多,请个汉子天天往山上跑,难免惹人闲话。
陈秀兰拍着胸口保证:“你们放心,我铁定找那老实本分又勤快肯干的。”
雪下了两天才停,这期间郑青云也没闲着,在家忙着把搭兔房用的木板、柱子都给备上。天一放晴,就迫不及待带着大黑上山逮兔子。
运气还算好,每次都没空着手回来,林林总总加起来十来只。大的立马就能配种,小的养两三个月也差不多。
忙着忙着,转眼又是除夕。
一家人围坐在桌前,吃肉喝酒,好不热闹。
满满也没睡,乖乖靠坐在他爹腿上。眼睛又大又圆,跟随爹爹手里的筷子移动,尤其等郑青云夹着菜喂进嘴里时,更是仰头直勾勾地盯着,嘴唇也不自觉吮吸。
郑青云看得好笑:“这么馋?”
说完夹了一片肉在满满眼前晃。
“啊呀……”满满还真张开嘴,露出两颗米粒似的小白牙。手也一张一合,急得要去抓。
郑青云眼看他就要捏上,赶紧抬高手,一口把肉片解决。
满满立时撇下嘴,在郑青云腿上扭动。
陈秀兰看他委屈巴巴的样子,瞬间心软,瞪了郑青云一眼,“知道他馋还逗。”
方竹见郑青云放下筷子,手忙脚乱抱起满满哄人,微微扬起嘴角。只是满满明显闹脾气了,爹爹说什么都不管用,泪水在眼眶打转,要掉不掉的。
方竹想了想,端过桌上的米汤,舀起少许喂到满满嘴边。小家伙果然住了声,张口喝下后,又啊呀出声,却是还想吃。
满满还是第一次喝米汤,方竹有些意外,见他喜欢,一连喂了几口,方才停下。还没吃习惯呢,不敢叫他喝太多。
陈秀兰笑眯眯开口:“再过几月,就能吃饭了。”
烟花灿烂,又是新的一年到来。
正月里,郑青云把苞米种完,就和秦德福父子花了小半个月在矮林搭起新的兔房。跟后院儿的有所不同,这回郑青云没去河里挖石头。而是买回几车红砖,建了长长一排箱笼样式的兔房。分上下两层,内里都隔成小间,一间能养四五只兔子,方便它们发情、带崽那阵分笼喂养,省得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