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古代种田养家日常(29)+番外

作者: 与云书 阅读记录

方竹见他面无异色,步伐稳健,不像是勉强的样子,就没跟他争。背篓里的东西加起来不到二十斤,算不上重,去村口就几步路,他愿意背就随他去吧。

郑青云盯着前面的背影,心里却有些打鼓,她不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吧?

这么想着,他就又开口了:“我力气很大的,几百斤的野猪我一个人就能扛回家。”

方竹没怀疑他的话,配合地表示赞扬:“嗯,我知道的,你很厉害!”

郑青云本来只是想借此告诉方竹这点重量对他而言不算什么,没想到还得一句夸奖。竟让他有些不好意思,闹了个大红脸。

接下来两人都没再说话,沉默着走到山下,路上的人越来越多。

“小竹又去县里啊?”一两鬓斑白的老妇人看到方竹就笑得满脸褶子。

“姜奶奶早,”方竹停下脚步,也笑盈盈地看着老妇人,“爷爷身子好些了没?”

“难为你记挂,他这几天已经能吃下小半碗饭。”

姜奶奶说完,似乎终于注意到旁边站着的郑青云,又抬头看着他问:“青云也大好了?”

郑青云对老人家没什么印象,被她这样关切地询问还有些不适应,怔愣一瞬才语气生硬地答:“谢姜奶奶关心,已经好全了。”

姜奶奶不再看他,又跟方竹拉了几句家常,就弓着腰慢吞吞走上旁边的小岔道。

后来他们还遇上了其他人,有老有少,几乎每个人都能跟方竹说上几句。有些人也会顺带着跟郑青云打声招呼,没有嫌恶,没有惧怕。

“你看着我做什么?我脸上有东西吗?”方竹觉得奇怪,从方才起郑青云就总是盯着她看,让她怪不自在的。

郑青云收回视线,低垂着眸,闷声道:“他们以前都很讨厌或者说怕我,走在村子里,没有几个人会主动跟我说话。”

方竹没料到是这个原因,思及王金花讲的那些事儿,一时想不出什么宽慰他的话。

郑青云也不在意,看着方竹问出自己藏了好几天的疑问:“你不怕吗?”

“怕肯定是怕的,毕竟听说你脾性暴烈,很喜欢打人。”

郑青云一下绷紧身体,急急忙忙大声辩解:“那那都是他们瞎说的!我不喜欢打架,是他们自己找打!”

方竹看他急得脖子都红了,不禁笑出声,“我觉得我和小桃都是好人,你应该不会打我们吧?”

郑青云被她笑得心里发慌,只一个劲儿摇头,“不可能!我怎么会打你们!”

“嗯,所以我就不怕了。”

方竹说完,回过头继续往前走。梧桐树下已经聚了好些人,他们得抓点儿紧才行。

胸腔里震动得厉害,郑青云缓缓抬手覆上心口,站在原地没立马跟上方竹。

“喂!你还傻站着做什么?快过来啊!等会儿挤不上牛车了!”

“哎!来了!”郑青云朗声应着,脚下生风,大步追上方竹。

虽说汉子们多是走去县里,但郑青云刚扔掉木拐不久,也没逞能,和方竹一起坐上牛车。

县城还是那么热闹,人来人往,都是些眼生的,谁也分不清好坏。

郑青云便又板起面孔,有人瞧过来,就直直看回去。他长得高,一双眼本就长得凶,那样冷冷盯着,只叫打怵,不得不仓皇避开视线。

没了那些不怀好意的打量,方竹走起路来都自然许多。

街上到处都是食物香气,郑青云觉得肚子有些饿,低头看向走在身侧的方竹,“先吃些东西再去摆摊儿?”

“也好。”

方竹这样说着,瞧着道路两旁的各色吃食却有些拿不定主意。

这时正好路过一家面馆,里里外外都坐着人,看起来生意不错。

郑青云见她在面馆前站着,猜她应是想吃的,就说:“好久没吃面条了,这家我以前常来。味道好,量也足,不如就在这儿吃?”

方竹挺喜欢吃面条的,犹豫了会儿,点头应好。

面馆外头支着棚子,正好还有张空桌,两人过去坐下,将背篓竹篮小心放在脚边。

一个八九岁模样的男孩跑过来,张嘴就喊:“哥哥姐姐好,想吃点儿什么?素面,鸡丝面还是肉丝面?”

郑青云:“两碗鸡丝面!”

男娃还没来得及应,又被方竹叫住:“嗳,先别急,这些都是什么价?”

“素面六文,加鸡丝的八文,肉丝十文。”

“那我要碗素面就好。”

男孩看看方竹,又看看郑青云,不知该听谁的好。

“只贵两文钱,你头回来,自是拣他这儿最好吃的尝一尝。”郑青云跟方竹说罢,冲着男孩一扬下巴,“我付钱,那定是听我的,面记得烫软些”

“好嘞,那您二位先坐着。”小男孩欢欢喜喜地应一声,一溜烟儿跑向正忙活着的夫妇。

“爹娘!两碗鸡丝面,要软些!”

他一边跑还一边喊,生怕方竹改口。

店里客人有些多,夫妇两人一个擀面,一个煮面,忙得团团转。

方竹他们来得晚,等的时间就长了些。

其他桌的人都埋头吃得冒汗,女主人才端着两只大碗稳稳当当走向他们。

满满两大碗泛着油花的鸡丝面摆上桌,女主人满脸歉意:“不好意思啊,让你们久等了,两位慢慢吃。”

方竹回个笑,等她走后,取过竹筒里的筷子,将面拌了拌。

这鸡肉也不知怎么做的,切得极细,吸足油汁和酱料。面条也是粗细均匀,十分爽滑。

难怪这么多人来吃,味道的确好,连面汤都浓郁鲜香。方竹吃得满足,眉眼中都透着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