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折娶明月(144)

作者: 白鹭下时 阅读记录

唯有在人事任免权上,明面上还需朝廷同意,但朝廷派去凉州的官员都被他以种种手段逼走,眼下才同柔然历经一场大战,尚不能与凉王直接撕破脸面,就需一位性格刚硬、能力出众的地方官,扎根武威,为朝廷辖制他一二。

除此之外,随信还附了一张婚笺,言他与令漪将于十月完婚,届时请他赴洛阳,饮一杯喜酒。

宋祈舟微微愣住,于转瞬之间,明白对方的用意。

纵是盛夏,西北的夜里仍极冷,地底的寒气一丝一丝自足心沿着经络蹿上来,他浑身如浸冰雪,持信的手皆为之发凉。

最终,他自嘲笑笑,重拟了一封表文,交予驿卒:“请将这封书信快马加鞭送回洛阳。就说,我愿留在武威,为朝廷耳目。”

宋祈舟的这封书信到达嬴澈手中已是七月初四,其时已是初秋,七月流火,清晏厅外种着的婆娑修竹都染上一二分初秋的萧瑟。晚风碎金,竹叶萧萧。

嬴澈坐于主位之上,漫不经心地看完了那封回信。冷笑一声,评论道:“他倒是懂得知难而退。”

“你也看看。”他将书信交给一旁的弟弟,“是他自己请求留在凉州的,如此一来,宋瑀那老匹夫不能再说是孤在针对他的宝贝孙子了吧?”

嬴濯接过一览,信内,宋祈舟言辞恳切,极力状写凉王之跋扈,字里行间悉是对朝事的担忧,不见丝毫怨怼与被胁迫的不满。

兄长对于宋祈舟的那些排挤打击,嬴濯实则并不赞同,略斟酌片刻,委婉地劝道:“虽说是宋少卿自愿,可这个节骨眼上,难免叫人说些什么。”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王兄就是再不在意,也当为裴妹妹考虑考虑……”

“她不会知道。”嬴澈语气淡漠,想也不想地说。

长兄决定了的事,历来无有转圜的余地。嬴濯只好咽下剩下的话,道:“那……宋t太傅那边还是要好好派个人去说道说道,以免叫人误会,邓傅不也劝王兄,不要与宋家把关系闹得太僵么?”

——宋瑀隐退后,嬴澈的老师邓懿屡屡来信,劝谏他不要与宋氏交恶。

宋瑀毕竟三朝老臣,在朝廷素有雅望。又曾担任国子监祭酒,朝中如今不少大臣皆出自其门下。

宋太傅中年丧子,晚年也唯有这么一个孙子,前时两家绝婚、闹得十分难看,宋太傅上书致仕,就有不少人在背后议论晋王对宋氏逼之过甚。

邓懿如今虽不在朝任职,却也一样心系朝廷的安稳。为此,他甚至搬去了龙门住着,日日与宋瑀谈棋论道,试图缓和晋王府同临川宋氏那早已势同水火的关系。

嬴澈点点头:“所以过几日我打算亲往龙门走一趟,去瞧瞧宋瑀那老头子。”

又看着他笑:“听闻邓三娘子近来也随邓傅住在龙门,阿濯要不要与为兄同往?”

嬴濯俊颜微赧,却是低下眸去:“多谢王兄相邀,只是近来户部的事千头万绪,阿弟实是走不开,不能陪伴王兄前往了。”

“行吧。”嬴澈也不在意,“只是你年纪也不小了,对自己的婚事又作何打算呢?”

他同阿婵的事,王兄竟也知晓了么?嬴濯有些不安,眸光微微闪烁:“日后再说吧,眼下阿弟一时也没有合眼缘的……”

再说了,长兄不成婚,他又怎敢期许此事呢?虽说眼下王兄看着是宠爱裴妹妹,但她做不了王兄的正妃,王兄也不可能娶她,他未来的王嫂,仍有可能是阿婵。

长兄一日有可能娶她,他便一日不能肖想。

更不能回应她,只能回避。

这个弟弟什么都好,就是在自己面前太过小心谨慎,好似他会不顾兄弟之情、豆萁相煎一般。

嬴澈一时也没了与弟弟细说亲事的兴致,只淡淡道:“随你吧。”

三日后,时逢七夕,嬴澈嘱咐了下属去准备夜里的烟花,一面策马出城,仍命车夫驾辂车跟随,去往城郊龙门。

伊河东岸的东山宋氏别院之内,宋瑀正与邓懿在树下对弈。远远见得嬴澈从马上下来,白肤秀目,束发玉冠,一身便服华丽又不失清贵。

宋瑀微微凝眉,回头对邓懿淡笑道:“今日是什么风,倒把晋王殿下吹来了。想来是来看你的。”

邓懿捋须呵呵一笑:“我怎么觉得,是来瞧你的。”

这时嬴澈走近了来,先朝二人恭敬拱手施了一礼:“小王见过太傅、恩师。”

宋瑀不理,与邓懿下棋如故。对方态度疏离,嬴澈也不在意,继续道:“太傅,令孙来信,想要留在武威为官,可小王心想,那凉州天高皇帝远的,太傅就这一个孙子,原该让他留在京中尽孝,便想等他回来后、擢他入尚书台为官。”

“可令孙既说想留在武威为朝廷辖制凉王,这拳拳报国之心,小王亦不好回绝。便十分为难,特来与太傅相商,顺带也来看看太傅。”

说完,他命宁瓒将宋祈舟的那道奏章奉上,宋瑀面不改色地接过,看罢,却是沉默了一息。

“他想留在凉州就留在凉州吧。”他最终叹息道,“临川宋氏受国恩厚矣,正愁无有报国之处,小儿辈既有报国之志,正当遂其心愿。”

嬴澈又问:“那就授他凉州别驾之职,辅佐凉王管理州郡内的军政,太傅意下如何?”

往日飞扬跋扈的晋王此刻十足的谦卑,仿佛当真在征求他的意见。宋瑀心知对方不过做做样子,只怕这会儿连任官文书都制好了,也真难为他作出这等礼贤下士的姿态了。

宋瑀微微颔首:“甚好,一切但凭殿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