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玛格丽特,不自觉想到了自己的哥哥。
他并不担心自己的哥哥,顺着档案是找不到自己的哥哥的。当初事故发生以后他和哥哥分别被亲戚收养,从户籍到档案资料都不在一起了。
但此时他忍不住想,他也很久没见到自己的哥哥了。
苏格兰和赤井商定了协议。虽然波本不在场,但他代替波本答应了赤井的条件。因为很了解降谷零的他知道,只要让零知道,宫野明美和明美的妹妹还在组织里,他就是会想要帮他们的——就算雪莉是组织代号成员,但也可以先保护,再查清楚她帮组织做了什么,再用法律来审判。
他也答应了赤井,定期将宫野明美的消息告知给玛格丽特。
他们定了一个较为安全的联络路线,并决定定期更换联络路线。
这一切都在监控下进行,哪怕是口头承诺也有效应:但赤井信任的是苏格兰的人品。他知道,只要自己出现在这里,让自己的一切言行都被摄像头记录,那么见证这一切的苏格兰会答应他提出的合理要求的,苏格兰是个在特定领域里比波本心软的人。而让宫野明美和雪莉暴露在日方视野下不是坏事,或者说CIA知道以后日本总会知道的,而多国博弈之下,她们暂时会更加安全——组织离倒台还远,当组织动荡,他也可以抓住特工们相互博弈的机会将那姐妹两想办法带离。
做完约定,赤井准备离开。他知道肯定会有人跟踪自己 ,但无所谓,小尾巴他不会甩不掉。他将自己在便利店买的东西留给了苏格兰:“当做打扰你的赔礼吧。”
苏格兰哭笑不得:“是吗”
在赤井走出房门前,苏格兰犹豫了一会儿:“玛格丽特,你和琴酒……”
“我和琴酒,莱伊和琴酒,我和莱伊,我们三个人的关系,和组织的流言完全不同。”赤井故意道,“但琴酒一定很想杀了我,所以他会关注我的出现。苏格兰,尽快离开吧,他一定会找到这里的。”
第62章
苏格兰暂时联系不上波本, 但他相信玛格丽特的判断——或者应该换个说法,他相信琴酒的实力和琴酒的冷酷,同样相信莱伊的实力和莱伊的判断力。玛格丽特是连接那两个长发冷酷男人的连接点, 他的理智让他在玛格丽特离开后迅速拉响警报。
他直接给最近看着他的公安传递了消息,然后马上离开 。
卧底暴露后幼驯染怀疑他的暴露是警视厅里存在卧底:在日本威士忌暴露后组织也确实派了钉子,朗姆手里据说也有卧底入官方机构的组织成员名单。
苏格兰自己是威士忌组的一员, 知道朗姆手里拥有大量棋子。
他不认为是自己队伍内部出问题,但现在他也没办法回去——在组织里他已经死了,那么为了保证波本的安全,他现在就应该是假死状态。他哪怕想回去,公安也会以“你如果回警视厅报道或许会让降谷警官也暴露”为理由拒绝他。
而苏格兰知道公安所说的不是威胁:幼驯染确实可能因自己的回归而暴露。
哪怕只是0.1%的可能性 ,苏格兰也想杜绝。
他不希望降谷零再一次因自己而陷入险境。
公安处理类似假死和假身份的事情很熟练。苏格兰在公安人员的“帮助”下很快拥有了新的假身份和安全屋,但人也被公安实时监控着,这让苏格兰并不太愉快。
但波本在组织里还在很艰难的阶段,苏格兰还没来得及和波本有过深入的交流,只能暂时为了幼驯染的“未来”和规划默认了自己现在被公安监控的事实。
玛格丽特找来时他身上的联络器就一直在震。
波本走之前让公安听从苏格兰的命令,苏格兰却明白看着自己的公安并不服自己。
他费了一些功夫才让监控他的公安认可他的实力,如果不是如此,玛格丽特出现的几分钟后公安们就会闯入——当然, 玛格丽特或许也猜到了他的处境, 直接摆出了莱伊和FBI的身份。
那时候苏格兰感受到公安安分了一些 ,他一哂:连公安都对美国人有额外的滤镜,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也托玛格丽特直接谈到美国情报和FBI的福, 苏格兰在玛格丽特离开后马上指挥撤离,公安的人也没有阻止。
当然苏格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在为玛格丽特丢过来的橄榄枝和情报焦头烂额:他在波本无法流畅和公安本部沟通的前提下要说服公安接受自己的计划,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等到波本知道的时候,公安内部的行动计划已经在苏格兰的指导下做完了。
波本近乎暴跳如雷:虽然他也明白, 哪怕他在场,他也会同意玛格丽特的条件,因为明美……宫野医生……
“可恶的FBI !可恶的莱伊!”最后波本也只能恶狠狠地这么说。
而在苏格兰撤离的时候,赤井也在马不停蹄做着即将和琴酒见面的各种准备。
他需要掩饰他和苏格兰见过面的事实:但不是掩饰他今天和人见面并且谈条件,而是掩饰今天和他见面的人是苏格兰。
他在苏格兰现在住所的周围见到了自己让线人跟踪的人。
他轻而易举甩掉了跟踪他的人,又返回原地停留了一会儿,确认了苏格兰的撤离方向后,选择了线人查过线索的人中没和苏格兰走同一路线,而是走迷惑路线的几个公安进行跟踪调查,并且摸到了他们的落脚点。
这也是赤井回国以后直接找苏格兰而不是找其他人的原因,至少威士忌组的两个人在组队两年多的前提下,他很清楚他们的实力和心性 。正义,与表妹的渊源,以及能力。其他人能护着宫野姐妹吗他不确定 。总不能让琴酒来,琴酒只会一枪崩了他两个妹妹,所以他绝不会让琴酒发现他和两个妹妹的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