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柯南同人)二分之一赤井(59)+番外

波本一方面觉得莱伊就是会和自己妹妹反目成仇的大恶人,一方面又觉得这种局面很可能是莱伊和玛格丽特一起在演朗姆。如果是前者那么莱伊实在是可恨,但在美国的经历又告诉他事实很可能是后者,而如果是后者,那么莱伊和玛格丽特似乎是可以利用的对象。

他一直试图摸清楚情况,但莱伊神出鬼没的,能力又很强。

从琴酒那边没办法入手。威士忌组打上朗姆的标签以后,琴酒根本不见他们,分派任务也将任务的每个步骤分开。他们去美国那么长时间都没能见到贝尔摩德,倒是见过了玛格丽特和琴酒……可会场里琴酒看他和看陌生人一样。

平日里去跟踪琴酒?那他会直接被琴酒杀死的。

波本认为自己卧底获取信息的渠道太窄了。朗姆不怎么管他们,看起来也不太在意他们,只把他们当做工具使用,这让他们虽然拿到了代号,但在行动组没办法获得太重要的任务,也很难获得更多情报。

倒是执行任务时可以借机摸到一些和组织有交流的政客名单,但也不能打草惊蛇。

公安那边的态度是让他们潜伏下来,等到潜伏更深以后借助一个行动进行范围性打击,就像是曾经的日本威士忌一样。

可波本进入组织以后,从组织的角度看到了日本威士忌的暴露:日本威士忌其实没有暴露的必要的,是警视厅为了所谓的“一网打尽”让他留在了危险的地方,继而被组织找到了背叛的证据,且来不及逃走。

为了让更多犯罪分子受到惩罚,付出代价仿佛也是应当的。

如果这个代价是自己,波本不会有任何疑问。

可警视厅的卧底是他的幼驯染。

……警视厅还会发出类似的命令吗?如果是,波本想,他或许会想办法阻止,或者代替幼驯染。

赤井对波本的内心活动一无所知。他在已知前提条件的情况下去观察波本和苏格兰。

先入为主的话确实能察觉到这两个人和真正的犯罪分子的区别,但也不排除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

赤井需要更多证据。

而大概是莱伊的回归,让朗姆以为最近琴酒那里没什么可观察的地方。他给威士忌组新布置了任务。

任务内容是暗杀一个最近准备在竞选议员的某党派候选人。

日本近期的社会舆论是要求收紧对于社会团体的政策。在日本,暴力团体是合法的,于是山口组这样很有名的组织甚至猖狂到让自己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美化他们的经历,将非法生意披上贸易往来的外皮。

日本民众从战后萧条的经济中缓过气来,又经历了泡沫经济和房地产崩塌的痛苦。

生活太难过了,还要再被社团人威胁,影响生命安全。

他们逐渐无法容忍这样的现实。

民众的舆论也影响到竞选时的生态环境,近期不少竞选人都提出了打击暴力团体的口号。

其中有几个候选人提出的主张格外激进,例如要直接颁布反暴力社团法,取缔这些暴力社团,打击违法犯罪等等。

这当然引起了民众的关心,也让他们的支持率上涨。

组织给出的任务就是要处理掉这些竞选人中最显眼的一个,让大家明白:什么反暴力社团,没那个能力就不要提出做不到的事。

这是警告。

太猖狂了,赤井想。

那么,很可能是卧底的波本和苏格兰会有行动吗?

赤井决定用这个任务来观察两位队友。

任务的事前准备按部就班进行,以波本为主,搜集情报,再由苏格兰整合情报并制定行动计划。赤井在威士忌组里一直是执行端,他对比这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认为这次任务和以往没什么不同。

正常的,如果这么明显就被发现了不对劲,那这种卧底连代号都拿不到。

能做手脚的有什么地方呢?赤井凭借自己的经验,认为最有可能的方案还是假定任务圆满完成,制造假死现场,将人替换掉。

本地的官方组织能够引起一定的混乱,并且借由混乱替换人员。

而他是狙击手,现场确认一般是波本在做。

只要波本到时候想办法给出目标确认死亡的结果,制造一定的证据,那么这个人就算没死,在组织这里也是“死了”。

而如果采用这种方案,他就得想办法确认一下这个人是否是真的死了,这也需要他做一些事前布置。

然而,这时候的赤井没想到,自己会在这个任务里遇到没想到会遇到的人。

制定好的行动方案,是他和苏格兰假装是流浪乐团的乐手们,要在某个街道进行随机演出。

乐器包用来装枪。

波本是他们乐队的经纪人,在到达地点后假装人没齐,匆匆去找其他人。而他们也做遗憾的姿态,再背着乐器包离开,去执行暗杀计划,最后再想办法会合,从乐器包里找到带着的乐器做一场并不圆满的接头演出。

而在执行任务的当天,原本就绷紧了神经的赤井,感觉到了有人在跟踪自己。

技巧太拙劣了,是什么人?

他在站台附近揪出了那个跟踪他的人。

然后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整张脸黑了下来:是真纯。

真纯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哥……”

赤井打断了真纯没完全说出的词汇。他索性让自己的情绪完全爆发出来,表现出完全发怒的样子来:“你到这里来干什么!快点离开!”

真纯被吓到了:“可……可是……”

“怎么了,莱伊?”苏格兰这时候走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