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种田娇妻不好惹(310)
两家的大人对视一眼,小声嘀咕说,连吃带住100块每人每天,饭菜还好吃得出奇,这家老板确定不是在赔钱做买卖吗?
两家人吃得高兴就在李语桐的公众号下面回复留言时并晒了午饭图。他们只是用手机随便拍的,但就这随手一拍却是色香味俱佳,让人看了忍不住想流口水。鸡肉橙黄橙黄的,青菜鲜翠欲滴。
特别是赵玫还配了文字说明:“到达仙居农舍了,名副其实,田园风格的房子,满院的树木和花朵。萌萌哒的小黑和田田。让人一看就满心欢喜。小老板爸妈亲自下厨做的饭菜,小鸡炖蘑菇,这鸡可是山上果园里养的走地鸡哦,口感那个好吧,吃了这种鸡肉,我感觉以前吃的那都是假鸡肉。还有韭菜炒鸡蛋,这才叫真鸡蛋。连西红柿鸡青菜疙瘩汤都好喝得惊人。对了,明天早上我们要去山上采摘了,到时给大家直播。”
再也没有比顾客现身说法效果更好的广告了,李语桐文下和视频网下的粉丝们激动了,沸腾了。天哪,老板说的竟然是真的,100块钱管吃管住,还能吃走地鸡和土鸡蛋。这是什么待遇?去,赶紧去,别老板一醒悟过来涨价了,他们就亏大发了。
于是,仅仅一个晚上,李语桐就接到了很多私信,都是咨询住宿和旅游的。李语桐一一耐心解答。告诉他们本地的风景名胜,以及怎么坐车方便,还有什么季节来玩合适。
李家的第一波客人还没走,第二波第三波客人又来了。
李国庆和朱玉娟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这回倒不兴奋了,倒是有些紧张和担忧,万一他们招待不周可咋办?
第二百四十七章 悲情女主的逆袭(二十)
李语桐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住客,在李家村可谓是引起了轰动。本来嘛,他们承包山头没人看好,觉得他们一家子脑子都进水了。等到后来盖什么农家乐,他们更觉得这家人脑子发大水了,这么个穷山僻壤的,谁吃饱撑的没事过来住?但是他们没想到,竟然还真的有人来住,而且还不止一家两家。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每人一天100块,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人,那一天岂不是就收入2千多块,我的妈呀。啥成本也没有,就在自己家里坐着,就有人来送钱了?
村民们震惊了,激动了,于是,纷纷前来看热闹或是上前搭话,就是想瞧瞧他们是怎么经营的。还有些更会来事的,就主动过来给李国庆和朱玉娟帮忙做饭啥的,顺便打听一下消息。
有了这些村民的帮忙,李国亲和朱玉娟的工作量轻省了许多。
当然,别人问起怎么经营之类的,老两口也没啥说的,不是他们藏私,而是这一切都是闺女弄的,他们也不懂呀。
朱玉娟说道:“这都是语桐弄的,上网啥的,整天把果园呀,造房子的照片都往网上发,甚至还把小黑田田的照片都往上网发上,人家看得喜欢,就来了。”
村民们不太相信:“就这么容易就来了?”
李国庆在旁边接过话说道:“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上网,在网上聊天啥的,等有空了,让小桐给你们讲讲。她也说了,要是这农家乐做好了,咱们村里可以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不好。”
村民们一听这话激动地大声问道:“国庆,你说的可是真的?你们真的愿意让大伙一起干?”
李国庆笑着说:“当然愿意啊,你们想想,我家才多大地方,顶天了住二三十个人,要是以后人多了住在哪儿?肯定往邻居家领人呀。而且咱们这地方要是搞起来了,没准县里还给他们拨款修路啥的,到时咱们大家伙一起受益。用个时髦的词那叫共赢。”
众人一听是这个理儿,他们暗自赞叹李家夫妻俩为人厚道大气。要是换了别人,可不愿意这样,他们恨不得别人都穷哩。
其实这件事朱玉娟他们一家三口私下里讨论过,当时朱玉娟问,要是他们家的生意起来了,别人家跟着学怎么办?李语桐说别人跟着学是不可避免的。你也不能不让人家学。
当时朱玉娟就一脸担忧,李语桐安慰她说,其实大家一起做也挺好。比如那些批发市场,单是一家反而不容易做起来了,商家多了,客流也多了。到时引起了县里的重视说不定就会拨款修路,安路灯什么的。而且大家一起富裕,就都没心思给他们使坏了。要不然,还得时时提防着,太累了。
朱玉娟一听确实是这么个理儿,也就不担忧了。
李国庆和朱玉娟的人缘越发得好了,当然他们以前人缘也不错,只是现在更好了。特别是到午饭晚饭时,有些妇女就主动来帮忙蒸馒头炒菜啥的。有东西不够了不用他们说,就有人主动送来。
还有人跟李国庆说,他们家厨房太小了,不够用,还不如在院子外面搭个灶棚,买两口大锅做饭呢。李国庆说,那会不会显得太简陋了?李语桐一听说这个主意好,那些城里人就喜欢这种原始简陋的做法。
村民们说干就干,呼啦啦一下来了十来个人,用泥和砖头给垒了三个大锅灶,还有人去镇上帮着买了三口大铁锅。棚子也很快垒起来了。住客们果然觉得稀罕,站在一旁指指点点,还不停地有人拍照。
大锅灶晾了一天,第二天就开始试着使用。
这次,朱玉娟做了大铁锅炖,一锅炖鸡,一锅炖鱼,一锅炖兔肉。
鸡是果园里养的,三只小公鸡;鱼是村前河里的,两条大鱼,李语桐领着住客去捉的;肉是小黑去山里逮的两只野兔。这下小黑可是出尽了风头,不停地有人过来跟它合影,还不停地有人喂它火腿肠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