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种田娇妻不好惹(358)
李小兰十分惊喜,教得更带劲了。她教得带劲,李小安也学得起劲。因为姐姐老夸他,他高兴啊。
两个孩子坐在暖洋洋的太阳下,绷着小脸认真的学习拼音和汉字,还拿根小树枝时不时地在上划拉。
李朝北和田春红一边干活一边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着院子里的几个孩子,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他们的要求真不高,只要家里能有饭吃,别受人欺负,大人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就好了。
当然,要是能有栋自己的房子就更好了。刘家虽好,可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家。
其实他们家也有宅基地,就在村西口,虽然有些偏僻,但也总比没有强。但是光有宅基地又怎样,又盖不起房子。
不过,现在他们已经很好了。至于房子,以后再说吧,一步步地来吧。
李朝北和田春红每隔两三天就要出门一趟。
如是过了十来天,这些日子还算风平浪静,后院也没有再起什么幺蛾子。
不过,李朝北是知道王狗剩的德性,他总感觉这事还没完。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两口子就来个大的报复。因此,他特意嘱咐了几个孩子没事不要往外头跑,尤其不要跟柱子他们吵架,以免给他们由头又来闹。
李小兰倒也无所谓,她不怕事,也不爱惹事。如果对方不来找她的事,她才懒得理会对方。
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叫做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天,田春红叫小梅和小兰去跟村北头的白婶子送五斤杂面过去和一条鱼过去,因为当初他们家被赶出来时,白婶子给了他们几斤杂面,田春红一直记住着。现在家里条件改善了,她就想着报答白婶子家,但是她又不会说话,于是就让两个闺女去。小梅已经十三岁了,小兰又能说会道,派她们去也挺合适。
两人领了命令准备过去,李小兰又说道:“娘,要不再加一包红糖吧。”这面是还人家的。鱼和红糖是谢礼。
田春红想了想,就拿了一包红糖放进篮子里。
李小梅便挎起篮子往白婶家而去。
白婶子今年五十多岁,生得面庞圆润,一双眼总是眯着,仿佛总带着笑意。她热情地接待了姐妹俩。李朝北和田春红管她叫婶,不过,李小兰和李小梅得叫她奶奶。
李小兰笑着说道:“本来我娘该亲自来,可是她觉得自己说话不方便,不能跟你聊天就派我们俩来,替她把她想说的话都说了。她说我们一家都要谢谢白奶奶,要不是你们这些好心人帮忙,我们一家得饿死了。”
白婶子笑着说:“瞧得这小嘴真会说,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忙也是应该的,我们也没帮上什么,只是几斤面而已。当初就说是给你们的,怎么又拿回来了,还多给了鱼和红糖,赶紧拿回去吧。”
李小兰说道:“我娘说了,大家伙的日子都不容易,奶奶当年拿出来的几斤面都是从牙缝里省出来的。现在我们家日子缓过来一些,就想着给奶奶送过来。奶奶你别推脱,咱们都不是外人,再推脱就见外了。”
白婶子瞧这个小姑娘家家的,说话一套一套的,就跟个小大人似的,不禁觉得好笑又心疼。
李小梅觉得不能光让妹妹一个人说,她在旁边劝说。
白婶子又问了他们家最近的情况,其实关于李家捕鱼的事她也听说了,只不过是随口一问。
李小兰想了想说道:“白奶奶你不是外人,我们也不瞒你。我们家可能是运气变好了,我爸去河里捕鱼,捕了十来条,拿到镇上的供销社卖掉换来了一些粗粮。”
白婶子也高兴地说道:“那真是好事呀。你们家总算是时来运转了。有了这些粮食,你们家过冬也不难熬了。”
姐妹俩劝了又劝,白婶子推脱了又推脱,最后还是收下了。
出来时,李小兰觉得都累坏了。在农村,送礼收礼都是个体力活。她真不想揽这个事,可是瞧瞧家里,本来是大姐的事,但是发现她貌似也不适合。哥哥更是算了。那就……小安,对,她要培养小安。
第二百八十六章 70年代虐渣指南(十)
姐妹俩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地回家去,篮子里还装着半篮子带壳花生,是白奶奶非要塞给她们的,说是要留着过年炒着吃。
两人路过王狗剩家时,正好遇到胡二妮正在用筐子往家里运送柴草。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胡二妮白了姐妹两人一眼,故意挎着筐子从两人面前晃过,嘴里恶狠狠地说道:“好狗不挡道。”
李小兰想也不想,顺口接一句:“好驴不乱叫。”接得那叫一个顺溜。
胡二妮大声叫道:“你才是驴,你们全家都是驴。”
李小兰点点头:“我知道了你们全家的名字了,不用再介绍自己了。”
她一边说一边拉着姐姐快步往家走。
胡二妮还在骂个不停。
李小兰高声说道:“谁骂我们家人,就十倍反弹到自己身上。我祝她吃饭噎着,走路摔倒,上茅坑掉坑,出门被狗咬。”她说完也到了自己家门口了。
李小兰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就嘱咐姐姐不用告诉爹娘,不然他们又生一肚子闷气。
胡二妮吃饭噎着没噎着,李小兰不知道。反正没过两天,她就听说胡二妮掉自己屋后的茅坑里,弄得一身污秽,把围观的人都恶心到了。这事很快就成了全村的笑谈,胡二妮郁闷得好几天没出门。
胡二妮刚掉茅坑几天,王狗剩又掉进了村外的沟里,还把腿摔折了,听说又得在家养上一个多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