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种田娇妻不好惹(364)
至于李小兰和李小梅就出去采点野菜,当然生产队允许村民养几只鸡鸭,但不能养多。
田春红也买了几只小鸡小鸭,放在院子里养着。
过完后就是76年,李小兰知道这是一个令人激动也令人悲伤的年份,这一年,运动要结束了。
人民群众的生活会逐步步入正轨。
革命运动结束后不久,大锅饭的时代结束了。接着便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李小兰一家分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田地。刘奶奶也分到了两人的田地。
李小兰带领全家悄悄地做各种小生意,全家齐心协力,积极赚钱攒钱,准备盖房子。
一年之后,他们终于攒够了盖房子的钱,买了材料,不料乡亲都来帮忙。他们在新宅基地盖了四间半砖半泥的房子,院墙也垒起来了。
新宅基地旁边邻居不多,左右邻居隔得很远,他们家的院子很大。不但有宽敞的前院,还有大片的后院。
一家人在空地上种花栽树,种菜。
鸡鸭鹅养了不少,另外,还有还养了猪和羊。为了进城卖菜卖鱼方便,李朝北还买了一头小驴养着,驴养得很通人性。李小刚闲得没事就喜欢骑着驴子乱转悠。
一家人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李小兰和李小梅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名列前茅。李小刚虽然不能进学校读书,但他身体好,干活有气力。对家里人很好。
最让李家人高兴的事是田春红竟然会说话了,当然,她起初说得不太顺畅,结结巴巴、断断续续的,即便这样,也足以让大家伙激动的。
一家人都鼓励她不要着急,没事慢慢地说,慢慢地练。一有时间,李小兰也会陪着娘练习说话。像教小孩子似的,从最简单的开始教。
慢慢地,田春红的日常对话已经没问题了。一家人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他们一家人越过越好,有些人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
比如胡二妮一家,最近是倒霉透了,干啥啥不顺。别人下河捉鱼,他们也下河,但是一下河不是被水淹,就是被蛇咬,要不就是腿抽筋,差点上不来岸。
人家进城卖东西,他们家也去,但不是车轮坏了,就是车翻了。只要有他们的地方,一般都会倒霉,弄得大家伙都不敢跟他们一起出门。
胡二妮气得肝疼,整天在家骂骂咧咧,骂老天爷不长眼,总是为难他们,又指桑骂槐骂李小兰家抢了他们的福气。
但是她越骂,她家的运气就越差。不是口里生疮就是眼睛疼,家里的孩子也是,反正一家子就没个消停的时候。
胡二妮一家是这样,杨菊花和另外几个儿子也差不多是这种状态。
他们家隔三差五的出问题,自顾不暇,自然也没心思找李小兰一家的麻烦了。
两年之后,李小兰全家的生活好转以后,她的任务就完成了。她的灵魂会离开李小兰的身躯,原主会再回来,只不过,她需要适应一下这新的生活。
李小兰用眷恋的目光看着一起生活了这么久的亲人,看着她亲手种下的花草树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再眷恋也没用,她终究只是一个过客,到最后还是要离开。
李小兰收拾心情,她的部分记忆有可能会被清空,她由李小兰变回了李文竹,然后整装待发,准备进入下一个任务。
第二百九十一章 陈世美父亲(一)
李文竹又是被冻醒的,她醒过来看看四周,发现四周围全是光秃秃的山,快要落光树叶的树木,地上的草一片枯黄,强劲而冷冽的山风像小刀一样割着她的脸和身体。她低头一看这瘦弱的小身板,捏捏身上又薄又旧的夹衣,看着脚上那双露着脚指头的破鞋子,李文竹就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下一个任务中。
李文竹瑟缩着身子,跺着脚,找了个背风向阳的地方,蹲下来,揉着发疼的脑袋开始仔细梳理原主的记忆。
原主名叫李念弟,一听这个名字,李文竹心里就咯噔一下,这个名字代表没啥好事。果然,她接下来的记忆便顺理成章了。李念弟的下面还有两个妹妹,分别是李盼弟,李招弟。哦对了,她还有一个刚出生的小妹妹,名字还没定,估计也跑不出这个范畴。
李念弟的娘是江氏,是破落童生家的女儿,略通文字,性子温和,贤惠能干。十五岁时嫁给了她爹的学生李志林。李家也就是个家境略殷实的乡下人家,不过,因着要供李志林读书,现在家里已经很穷了。
李志林屡试不中,当了多年的童生,近些年终于走了好运,中了个秀才,他的老师还夸他文章火候已到,以后中举人是十拿九稳的了。对于李志林考中秀才这事,李家上下是一片欢腾。虽然现在还不是举人,可是马上就是了。毕竟李志林的先生都说了中举人是十拿九稳了。他们觉得自家终于苦尽甘来,可以好好地扬眉吐气了。江氏也是如此。可是她万万没料到,自己只猜对了一半。
原来这李志林一中了秀才,在外面就开始交游广阔起来。他渐渐地觉得江氏这个只会生女儿又不解风情的黄脸婆已经配不上自己了。而且他也知道,自己家境普通,将来要想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就得有靠山。若是能攀上有权有势的岳丈,那就可以青云直上了。只可惜呀,他后悔自己成亲太早,现在要是休了江氏,又怕人家说她嫌弃糟糠之妻,于自己的名声和仕途不利,但是不休,看着又糟心,又妨碍自己的仕途。
李志林的这番苦恼被他母亲叶氏察觉了。本来叶氏也早就对不会生儿子的儿媳妇看不顺眼了,不过,早些年家里一直很穷,她嫌弃也不没说什么,顶多骂江氏一顿出出气。儿子中了秀才,她起初想的是让儿子纳一个妾好生儿子。后来,当她听说,李志林还有可能攀上一门好亲事时,她立即动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