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丹(167)+番外
谢太后内心深处真心觉得:在洛阳做个傀儡皇帝,完全比不上在西域都护府手握重兵占一方为王活得自在,至少在那里没有几个朝臣敢去算计他。
而东海王世子,资质平平就算了,还很容易感情用事,成不了大事。
莫非,他还对南安王长子不死心?
谢太后问:“待慧悟法师从长安回来,哀家再替你打探一二?”
曹启皇帝知曹壬是铁了心皈依佛门的,于是叹道: “罢了,万事不可强求!”
顿了一下,他又有些不甘心的问:“母后,您说,这世上怎么就真有人对权力毫不动心呢?”
这问题他已经问过很多次了,谢太后此时已经不想再回答,只反问:“你上朝的时候开心吗?”
曹启皇帝摇摇头,每天被那些世家老臣盯着,且还得费尽心思去平衡他们,他如何开心得了?
“聪慧如他,又怎会预见不了?”谢太后又问。
曹启皇帝一时语塞,脸上瞬间如霜打的茄子一般。
谢太后看了心疼,忙劝解:“你不用丧气,大魏自建朝以来,世家和皇权拉扯了一百多年,世家们早就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所以他们不会舍得轻易去打破这种平衡的。”
如今的世家们都忙着清谈,忙着享受人生,他们不需要厮杀就已经过得很舒坦了,又怎会想为改朝换代再来一波厮杀?
只是,这般粉饰太平之下,却苦了天下百姓,路边白骨无人收,饿殍千里无人问。
这样的大魏,迟早会落在胡人手中。
曹启皇帝道:“看了星火书院的院训,朕已经老去的心,好似又活过来了,不甘心朕学过那么多圣贤之书,却只能看着民生多艰而无动于衷。”
谢太后就知道,他那些丧气话只是一时的,她无需劝说过多,这么多年,他游刃于各大世家中,看似只是个傀儡,世家们却也不能将他如何。
先帝看人的眼光还真是不错,曹启皇帝虽然没有开疆扩土的魄力,也没有可让人乐道的功绩,却也让先帝长年用武后差点灭完的大魏又续了几十年的命。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需要哀家做什么,只管提就是”谢太后道。
曹启皇帝最喜欢听的就是这句话,每次他苦闷不已时,听了这话,心中瞬间熨帖不已,终归还是有人支持自己的。
“多谢母后,孩儿不会放弃的”他一番保证后,再次斗志昂扬地出了永宁宫。
谢太后看着昏黄的宫灯,心中无声一叹,其实她也不知这样的局面还能维持多久,这次外敌入侵,竟然无世家主动请缨,他们当真一点都不在意那些边境的百姓吗?
想来,他日若真有胡人的铁骑踏入洛阳皇宫,也不会有世家愿意来救他们母子吧?
如此这般一想,谢太后愈发能理解曹壬为何不想入东宫了,白马寺是一方净土,无论何人当政,都是平安福地。
陆萸在华亭和沈沅赏鹤期间,又给沈沅找到了一个小目标,就是让她编写儿童读物。
沈沅是一个很有耐心的母亲,她经常给女儿讲小故事,有些是先人所传,但大部分是她自己杜撰的。
陆萸前世没有感受过母爱,今世也没有和嫡母太过亲密,所以看到沈沅非常有耐心地陪孩子玩,她忍不住跟着听了几个小故事。
想到陆氏印刷的《启蒙小故事》系列,她便提议让沈沅尝试把故事写出来。
沈沅听后,也觉得这个目标可行,笑道:“若阿弟知道我也能写书,肯定会很开心,也不用再替我担心了。”
陆萸也这么认为,沈沅有事情做,就不会只盯着朱太守的后院,自然也不会再得抑郁症了。
她还想到,若以后女子书院能成立,她要邀请沈沅做授课讲师,沈沅的满腹才华,不该被埋没在后宅的一亩三分地里。
陆烈领兵北上后,陆氏一族严阵以待,沈沅就带着孩子离开华亭去山阴郡找大伯父去了,陆萸则回了建业。
建业城今年的雨水特别充沛,才入三月,就下起了连阴雨。
陆萸清点完账目后,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的雨发呆,连日里都是阴沉沉的天,让她的心里莫名惆怅。
今年佛诞日他还会大放异彩吧?届时,他还会愿意舍弃唾手可得的成就,默默无闻的守在自己身后吗?
雨水丝丝缕缕地散落在紫藤花架上,让陆萸愈发愁绪满满,心底的思念也因这份愁绪更加浓厚。
她让三伏拿出曹壬的两幅画,看了又看后,忍不住提笔在《踢毽子的小女孩》那副画上留下:
忽有故人心上过,回首山河已是春。
两处相思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因是春天,她应景做了修改,想到还有一个月就能与他相见,她的心中既期待又紧张。
若他坚守决定不改初心,她要与他一起,携手走遍大魏的河山,尝遍天下的美食。
这么一想,接下来的日子好像更漫长了。
佛诞日在四月初八,陆萸打算三月十八从建业动身前往洛阳,只是,还未开始准备,她就收到了杨蓁蓁的信。
三月二十五是南安王太后的六十岁大寿,杨蓁蓁要随母亲一同到南安王府贺寿,她在信中约陆萸去华彩阁一叙。
虽然二人在洛阳华彩阁那次重逢并没有什么可聊的话题,但如今杨蓁蓁来建业,还主动要求见面,陆萸也不好拒绝。
最重要的是,杨蓁蓁再三强调,此次来建业,除了贺寿还要参加她的及笄礼。
考虑再三后,她把前往洛阳的行程推后了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