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馆里用上了,自家要不要用的了,这些老板们也会拿去家里用。
纸巾是个消耗品,一旦养成了习惯,是很难离的开的。
就在销售的小伙子们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市场的时候,厂里接到了一个电话。
这次打来的不是什么超市,而是一家地产公司的采购.......
最近楼小乔很忙,除了偶尔跟张让见见面,拉拉小手。
更多的时间都在捡回复习资料。
楼小乔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熟悉这些高一教材。
离楼小乔考大学的时间线实在是太长了,好多知识点她都忘了,就算她前世也算是艺术生里面的小学霸,高考也是考了五百多分的,但对付如今的高考,又像是一个新人一样。
但当她摸到书本的这一刻,竟然神奇的发现,她的记忆力比前世还要好。
继承了这个优点的她,再加上前世的记忆,复习起高一的课程来都不觉得很难了。
就算是出门,楼小乔都随身带着语文课本,或是背一背书,或是随便记忆几个单词,一天下来,她竟然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这些知识本来就是长期记忆的,虽然过了好几年已经淡忘掉了,刚开始回忆起来是很难,但多次反复的记忆以后,楼小乔发现自己再看这些知识,也慢慢的熟悉起来了。
此刻,楼小乔就在造纸厂的休息室里做英语题。
低头做了很久的题,偶尔也需要站起来活动一下,楼小乔刚站起身来,还没走出休息室,陈妮就拿着一叠纸走了进来。
“你猜,这是什么?”
楼小乔盯着纸上的合同文本看了一眼。
有单位给他们下团单了。
第55章
抽纸推出市场的第一个月,厂里的销售额是五十万。
这个金额对比这么大的厂子来说,算不得很亮眼,连最初的期待值都达不到。
但却是一剂强心针,这个产品总算是能卖出去了。
第二个月刚刚开始,已经有销售在跟超市谈上货架的事,只是还没谈妥,已经有单位向厂里下了团单,单子不小,是一万盒纸巾,厂里给到他们九毛钱一盒,这个价格已经对标到了上给超市的价格,但对于厂里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订单。
“是个地产公司定的,他们要给员工发端午节的福利,展厅也要放,最近还有一个收房的仪式,打算送给客户一些实用性高,看上去档次也高,但不用费多少价钱的东西。”
他们总经理去酒店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了这种包装精良的抽纸,回去给采购提了一嘴。
这纸在新都现在很有名,而且到处都买不到,他们单位的采购还是去餐馆吃饭的时候,留意了外包装,才知道这纸竟然就是本市的一个造纸厂生产的。
“你说未来会不会有更多这样的订单?”陈妮的严重掩饰不住的兴奋,最近这段时间,家里人说她连走路都是带风的,精神头也很足。
她婆婆跟她一起住,还酸了她一句:“不知道的还以为外面养了小情郎呢,每天都泡在厂里头,我看你现在干的劲头挺足的嘛,厂里到底给你发了多少钱,又得了多少好处,忙的连老的小的都顾不上了,你自己看看家里有几顿饭是你自己做的,闺女的学习又管过几次,厂里好了跟你个人有几毛钱关系。”
嫌弃陈妮把太多时间搭在厂里头,拿回来的钱却少的很。
别人都眼馋她儿媳妇是个大忙人,说的好像她儿子是个吃软饭的一样。
外头的人都讲,在这种快倒闭的工厂里面当领导才是好呢,瞎搞搞就能发大财。
实际上能得多少实惠,只有家里人知道,除了加班时间比较多,别的可是一点都不比人家多。
全家人,只有女儿能理解。
顶着所有人觉得瞎忙活的目光,忙了大半年,一点点的能看到成果了,连陈妮都振奋起来。
“我看到了一万盒,后面还会有更多的订单,我怕你们一条生产线都忙不完。”楼小乔也笑着祝贺她。
陈妮对这个目标也充满了信心:“这样的团单也不知道能做几个。”
但她很有信心。
厂里有了钱了,每月给楼小乔还会多发一笔奖金。
这笔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她拿的心安理得,关键是造纸厂很满意了,她自己也很满意了,双方之间的关系也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友好的状态。
没过多久,出现在该地产公司的纸巾盒就成为滨海的一大亮点。
这就是活广告,第二个月开始,就有超市主动跟厂里提分销的事。
团单的提成又不一样,比零售更低一些,厂里也分给了销售去谈,有了激励销售们的干劲比以前更足了。
大概等到亭亭放学的时间,楼小乔就去幼儿园接孩子了。
照例是接了亭亭接小帅,小兄妹两个一到放学,就跟撒欢了的小狗儿一样到处跑来跑去。
“妈妈,晚上咱们吃啥?”这是小帅每天放学见到妈妈的第一个问题。
最近家里正在施工,张玉娇又要做十来个人的饭菜,楼小乔对大锅菜没什么兴趣,干脆带着两个小娃吃食堂,吃馆子,造纸厂那边也给她发了饭票,那边的饭菜伙食做的也不错,街上的馆子也很多,每天换一家吃都能吃好久了。
家里的饭菜都吃腻了,孩子们都喜欢吃馆子。
“今天呢,还介绍一个新的小朋友给你们认识。”
两人都充满了好奇。
“妈妈,是男的女的?”
“妈妈,多大?”